APP下载

几种速效致死性生化毒剂介绍

2017-04-06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罗孝如张维银

生命与灾害 2017年3期
关键词:沙林氢氰酸毒剂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 罗孝如 张维银

几种速效致死性生化毒剂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 罗孝如 张维银

2017年2月13日8时50分左右,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长子金正男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遭两名女子袭击,脸部被喷射不明液体,作案过程不超过5秒。9时,其被带到机场警亭,随后送到机场诊所接受治疗。11时,金正男身体情况恶化,从机场诊所转送布城医院途中宣告身亡。从案发到其身亡,整个时间只有约3个小时。该事件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引发广泛讨论。2月24日,马来西亚警方证实金正男死于维埃克斯(美军代号为VX)化学毒剂。该毒剂是一种速效致死性化学物质。有哪些生化毒剂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置人于死地呢?下面介绍几种速效致死性生化毒剂。

沙林

沙林是一种无色,有微弱苹果香味,像水一样的液体,沸点为158℃,凝固点为-56℃,其挥发度较大,比较容易蒸发。沙林中毒反应极快,其主要通过皮肤、眼睛接触、呼吸道的吸入或由口食入等途径危害身体,通过使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失去平衡来麻痹中枢神经。主要症状有:瞳孔缩小、视力模糊、胸闷、呼吸困难、流口水、流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局部肉跳、痉挛等。沙林毒性大,据估算,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只要吸入0.6毫克即可致命,1千克沙林毒气可致死100万人。人体在吸入55~100毫克·分钟/立方米的沙林后(或皮肤接触1.7克),在1~15分钟之内便会死亡。1995年3月20日上午8时许,日本东京地铁站发生沙林恐怖袭击事件,这是世界上首次出现利用化学武器进行的恐怖活动。该事件造成5500多人中毒,12人死亡,引发当时整个国际社会的恐慌。

氢氰酸

氢氰酸,别名氰化氢,是在1782年由瑞典科学家谢勒首先从普鲁士蓝染料中分离出来。它是一种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属于剧毒类。人体大剂量吸入氢氰酸后会发生严重的中毒现象,刚开始几秒会发出尖叫声、发绀、全身痉挛,随后立即呼吸停止。小剂量中毒持续时间约15~40分钟。中毒者出现口腔及咽喉麻木感、流涎、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加快加深、脉搏加快、心律不齐、瞳孔缩小、皮肤黏膜呈鲜红色、抽搐、昏迷等症状,最后意识丧失而死亡。口服氢氰酸致死量为0.7~3.5毫克/公斤,吸入的空气中氢氰酸浓度达0.5毫克/升即可致死。由此可见,氢氰酸的毒性很大。此外,氢氰酸还以苦杏仁苷的形式存在于杏子、桃子、李子等核仁中。成人一次食入苦杏仁40~60粒,小儿食入10~20粒可发生中毒乃至死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勿过量食用上述水果中的果仁,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类似的氰化物化学毒剂还有氰化钠、氰化钾,它们的中毒现象大体相同。2005年,台湾发生一起“蛮牛”牌饮料遭投毒事件,投毒使用的就是氰化物。该事故造成1人死亡,10人病危,幸存者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维埃克斯

维埃克斯化学毒剂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呈微黄、黄或棕色,储存时会分解出少量硫醇,故有硫醇味,是一种亲脂肪较强的化合物。沸点为298℃,凝固点为-39℃。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水解很慢,加碱能加速水解,遇酸成盐,易与氧化剂发生反应,产物无毒。可经呼吸道、眼、皮肤侵入机体,或使食物和水染毒经消化道进入体内。VX毒剂经呼吸道对人员的杀伤作用是速效性的,生效时间为4~10分钟;经皮肤吸收的生效时间为0.5~1小时,甚至数小时。VX毒剂对皮肤渗入的毒性很大,致死量约6毫克/人,染毒后往往超过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的致死量。VX毒剂的毒性,通过吸入中毒为沙林的3倍,液滴中毒为沙林的100~400倍。人员皮肤与之接触或吸入中毒后,中毒者会感到全身不适、疲乏嗜睡、头痛恶心,染毒部位较早地出现明显的肌颤、出汗,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最终导致中毒者呼吸停止而死亡。由此可见,VX毒剂的毒性巨大无比。1968年3月,美军在犹他州达格韦试验场采取飞机布洒方式向地面投放大量VX毒剂,造成6000只绵羊死亡。

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是一种剧毒蛋白质,它主要存在于蓖麻籽中。其毒性巨大,比眼镜蛇毒液的毒性更强,而且目前没有解毒剂。人员中毒后数小时出现不同症状。早期精神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尔后出现脱水、血压下降,休克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牙关紧闭;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发烧、黄疸、便血、蛋白尿、无尿或血尿,终因酸中毒、尿毒症而死亡。其中毒机理是该毒素凝集和溶解红细胞,抑制麻痹心血管和呼吸中枢,从而导致人员死亡。世界各国的间谍,如007、克格勃、中情局等经常用它来做暗杀的武器。1978年9月11日,BBC记者乔治·马可夫遭苏联克格勃用雨伞伪装成的蓖麻毒针袭击后不治身亡。200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名女演员向奥巴马和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寄送含有蓖麻毒素的邮件,后被截获,最终被法院判处监禁18年。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是豚鱼类(俗称河豚)及其他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天然毒素。该毒素于1909年由日本学者田原纯首先从河豚中发现,并定名Tetrodotoxin。河豚毒素化学性质和热性质均很稳定,盐腌或日晒等一般烹调手段均不能使其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分钟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220℃加热20~60分钟可使毒素全部破坏。其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1250多倍,0.5毫克即可置人于死命。人员中毒后,首先感觉面部或手脚感觉异常,随后可能出现眩晕或麻痹,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继而可能会呼吸急促,并可能出现低血压、抽搐和心律不齐,重者可致死亡。其中毒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生活中,民众也可能会河豚毒素中毒,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消费者抱有侥幸心理,盲目尝鲜引发中毒;二是含河豚毒素的食品同其他食品混在一起被捕捞或捡拾,误食导致中毒;三是个别生产经营者未对食品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导致含河豚毒素的食品混入。

猜你喜欢

沙林氢氰酸毒剂
木薯种质资源中醇腈裂解酶基因12G132600编码区终止突变及频率的研究
等离子体合成氢氰酸研究进展
写在美丽的沙林
维埃克斯毒剂的来龙去脉
家畜饲养中植物中毒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不知保释金降至2美元白坐5月牢
烤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释放量的差异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在战争中使用毒剂渊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