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机构养老供需失衡及其破解研究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供需民办供给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我国机构养老供需失衡及其破解研究

尤美峰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21世纪的中国需要面临着的老龄化、高龄化、病残化等各种社会挑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养老问题,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机构养老存在着供需数量、内容、结构的失衡的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从供给主体多元、供给内容精准、供给结构均衡方面来破解,对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机构养老;供需失衡;破解

根据民政部门2016年的数据统计,截至到2015年底,我国 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根据国际规定,我国早已步入了老龄化时代。跟据测算,到202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也将突破3000万,占到老年人口比重的12.37%。这也意味着我国老人的高龄化时代已经来临了。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很多的老年人面临极大的可能是独居,一旦出现丧偶的情况,另一个将很有可能老人变成空巢老人。同时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慢性病也是造成老年人身体失能的主要原因[3]。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60岁以上残疾人已经达到4416万人,占残疾人口总量的53.24%。[4]。

一、我国机构养老供需失衡的表现

(一)供需数量失衡。根据2016年民政部门数据的统计分析,截至2015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计11.6万个,比上2014年增长23.4 %,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了393.2万张,根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中提出的要求,到2015年底,全国养老机构服务床位总数要达到660万张,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老龄化服务供给数量严重不足。

随着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以及我国老年人病残化加剧,对专业医疗以及康复设施在持续增长,而就目前我国的机构养老来看,对于老年人专业医疗以及康复设施几乎是空缺的。

(二)供需内容失衡。随着近年来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我国失能老人的规模也在迅速增加[7]。在目前存在的机构养老中,具备专业护理、医疗保健以及专业技术技能养老服务机构是严重不足的。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中,从业人员更是从未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护理资质更是没有,对入住的老人也仅仅是简单的生活照料。而医疗、护理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养老机构,其收费水平超过一般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不能构成有效需求。

机构养老在精神供养方面也是缺失的。许多家庭对于机构养老,更是持一种“最后的选择”的态度。离开了原来的家,老年人要适应集体的生活,孤独感会加深,精神也会存在很大的空虚,需要机构养老来提供,而在目前存在的养老机构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提供可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方面的娱乐活动。

(三)供需结构失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机构养老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人群之间的失衡。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机构养老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和东部地区。同时不同职业、身份的老年人所享受的机构养老待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我国机构养老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政府职责定位不清。养老服务是一项公共服务,所以政府的责任在这方面是不可以推卸的。目前却由于政府没有把握好自身定位,出现了分工不明,在养老服务中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并存。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没有做好引导,也没有相应的参与和激励机制。社会组织和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府由于定位不清,导致在机构养老市场化不足。

政府“粗放式”供给。政府在机构养老供给方面是“粗放式”供给。尽管这几年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旨在加大财政投资,吸收社会各界来来养老机构。而在实际中,多种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也仅仅是降低了准入门槛,没有行之有效的机制,在机构养老人员设置、服务指标方面也没有硬性规定,更没用相关的第三方评估。

机构养老存在“双规”。比起公办的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无论是在资金、设施、还是水平条件都是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民办的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在资金方面,除了前期的大量用于修建、设施资金以外,后期的收入主要靠的是入住老人的缴费。在照料方面仅仅是简单的日常照顾,提供医疗和护理的机构养老收费较高,入住率偏低,而公办则提供比较齐全,价格也偏低。这种机构养老的“双规”的存在,导致公办机构养老和民办之间的不公平的竞争,这一定程度挫伤了民办机构的积极性,抑制了其发展。

三、我国机构养老供需失衡破解

(一)供给数量增多。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所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养老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制定政策,同时也要做好监管工作,更要规范养老市场,使其健康的发展,政府也要为养老困难的弱势群体做好“兜底”工作。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机构养老的市场准入标准,规范机构养老的标准流程,引入第三方进行监督、考核。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首先,政府在落实已有优惠政策的同时,要继续加大对机构养老的政策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多种养老机构的建设方式。 其次,进一步完善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在工商、税务、水电气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的力度。最后,要对养老机构的审批流程进行简化,鼓励多方力量参与机构养老的供给当中。

(二)供给内容精准。

(1)提高供给专业性。提高供给专业性主要指的是医疗、护理水平的专业性。首先,制定机构养老规范标准,专业管理机构养老是首要任务。其次,提高医疗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断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才可以得到认可。最后,完善激励制度,促进养老机构发展,提高医疗护理人员待遇,激励医疗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发展中,稳定机构养老专业人才。

(2)提高供给针对性。机构养老需“因地制宜”,不可“一视同仁”,要有针对性的对入住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做需求统计。除了生活物质上的供给外,机构养老也需要对入住老人做到精神赡养。人性化,亲情化的机构养老才是机构养老的更高目标,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体会到亲人的关爱,让老人有尊严的幸福的高质量生活。

(三)供给结构均衡。

(1)均衡城乡供给结构。城乡供给结构的不均衡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老龄、高龄政策较城镇而言薄弱,就是差异的具体体现。因此,为使城乡发展均衡,需统筹城乡资源,加大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政策的倾斜力度,同时,为了促进农村机构养老发展,国家也需要通过统筹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向农村倾斜。

(2)缩小地区差异。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地区之间不平衡,这也直接影响到机构养老在不同地区都存在巨大的差异。通过大力兴办福利机构、慈善事业,鼓励先富带动贫困地区的养老事业,通过政府在养老资源配置方面的倾斜,逐步缩小机构养老的地区差异。

[1]穆光宗. 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31-38.

[2]穆光宗. 人口老龄化再认识及对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建议[J]. 社会治理,2015,(04):79-83.

[3]倪东生,张艳芳. 养老服务供求失衡背景下中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1):3-13.

[4]张艳芳. 促进养老服务供求均衡的中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研究[J]. 西北人口,2016,(01):87-93+98.]

尤美峰(1990-),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电子科技大学硕士。

猜你喜欢

供需民办供给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