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金瓶梅》看我国古代媒人制度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王婆媒人西门庆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重庆 401120)

从《金瓶梅》看我国古代媒人制度

李中超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401120)

媒人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小说《金瓶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王婆、薛嫂、文嫂等媒人,生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媒人的形象。早期的媒人的确是人类生存演进的使者。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礼制的日益僵化和禁锢,以及人们对于金钱的滋滋追求,媒人变得越来越不堪心。本文旨在通过《金瓶梅》中媒人形象来介绍我国古代的媒人制度。

形象;媒人制度;作用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齐名。纵观整本小说,媒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可谓贯穿始终。如果说西门家与潘金莲、李萍儿、庞春梅的故事是整部小说的主线外,那么媒人在其中的所作所为便是另一条暗线。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几位媒人,作者兰陵笑笑生也对她们的描写各有侧重,有的重在表现其为人的冷漠自私和负恩寡义,有的重在刻露其百伶百俐的嘴皮和溜须拍马的媚态等。她们互相映照、彼此生发,生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媒人的形象。俗话说:“天上乌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双”,就正反映出媒人在古代婚姻制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金瓶梅》中的媒人形象

(一)王婆。《金瓶梅》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媒人无疑是王婆,她可谓在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交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作者兰陵笑笑生曾用一首诗描写王婆,写道:“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随何。只凭说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只鸾孤凤,霎时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唆成对。解使三重门内女,遮么九极殿中仙。玉黄殿上侍香金童,把臂拖来;王母宫中传言玉女,拦腰抱住。略施奸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才用机关,交李天王搂定鬼子母。甜言说诱,男如封涉也生心;软语调和,女似麻姑也乱性。藏头漏尾,撺掇淑女害相思;送寒偷暖,调弄嫦娥偷汉子。”足见王婆是多么巧舌如簧和老谋深算,使得普遍遵守的纲常伦理都被破坏殆尽。

(二)薛嫂。在《金瓶梅》中,薛嫂是一位精于人情世故者,最能体现地方便是她撮合了孟玉楼与西门庆的婚姻。首先,她对孟玉楼在改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早已了然于心。其次,她还对与孟玉楼改嫁有利害关系的杨姑娘、张四舅二人的心态、图谋、弱点、身世等也都十分了解。她能够认识到:“一家子,只是姑娘大”;而张四虽然是舅舅,但“山核桃差着一隔哩”,非本家人。正是通过薛嫂的分析和判断,才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以她为西门庆设计了收买杨姑娘、孤立张四舅的反间计策。正当杨姑娘与张四舅在迎娶孟玉楼的场面上大吵大闹时,薛嫂“率领西门庆家小厮伴当,并发来众军牢……七手八脚将妇人床帐、装仓、箱笼,扛的扛,抬的抬,一阵风都搬去了。”而“张四气的眼大睁着,半晌说不出话来。”这里不能不说薛嫂洞见社会的情伪,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达到目的有关,也说明了她的精明和老于世故。

(三)文嫂。媒人对于欲擒故纵、欲兜揽却又故意推托的伎俩运用得十分娴熟。《金瓶梅》中文嫂对于西门庆的招揽正体现了这点。当西门庆得知有一位“描眉画眼,打扮的狐狸也似”的林太太时,便十分迫切想要见见这位佳人。于是派玳安去找文嫂从中牵线。但文嫂先是找借口说不在家,被玳安发现后,仍百般推脱不愿前往。只等到玳安说道:“再不,你备豆腐铺里驴子骑了去,到那里等我打发他钱就是了。”自己不用掏钱了,这才安心上路。虽然文嫂经常为林太太牵头,但在西门庆问她常在那几家走跳时,文嫂敷衍的说道:“就是大街皇亲家,守备府周爷家,乔皇亲、张二老爹、夏老爹家,都相熟。”饶了一大圈也绝口不提林太太。后来西门庆挑明意图,文嫂故意推辞不接银子,又说道:“若说起我这太太来,今年属猪,三十五岁,端的上等妇人,百伶百俐,只好象三十岁的。他虽是干这营生,好不干的细密!就是往那里去,许多伴当跟随,径路儿来,迳路儿去。三老爹在外为人做人,他怎在人家落脚?─这个人传的讹了。倒是他家里深宅大院,一时三老爹不在,藏掖个儿去,人不知鬼不觉,倒还许。若是小媳妇那里,窄门窄户,敢招惹这个事?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宁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说就是了。”当西门庆答应“事成,我还另外赏几个绸缎你穿”时,自己的欲擒故纵得逞时,才答应下来。足见,文嫂的精明和她办事的机敏。

二、媒人制度的流变

(一)媒人的产生。追本溯源,关于媒人的起源,历史并无明确的记载。但根据宋人罗泌《路史·后记》记载,女娲“祷于神祇,而为女妇正姓氏,职昏因,通行媒,是曰神媒。”由此可知,女娲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媒人。《诗经》中最早有关于媒人的记载。《诗经·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这句话表明最早在西周初期,媒人就已经是婚姻成立必不可少的要件。《诗经·豳风·伐柯》写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又如吴自牧《梦梁录·嫁娶》也曾说:“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表明此时子女的婚姻完全是由父母支配的,身为子女的则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力,而媒人在婚姻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二)媒人称谓的变化。夏商时期,媒人叫做“媒妁”,是以“使”为媒。在出土的甲骨文上即有体现,比如:“己口卜,使人妇伯”和“来妇使”等。《晋书·索枕传》记载一则小故事:晋代一名为索枕的人,善于解梦、预言。某日,一位名叫令狐策的人前来拜访索枕,请求为自己解一怪梦。他说梦中自己站在薄冰上,和冰下方的一个人说话。索统分析梦中情节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适冰未伴,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冰伴而婚成。”日后令狐策果然为一位太守的儿子做媒,并且促成了婚事。此后,“冰人”便成了“媒人”的别称,给人做媒也叫“作冰”。这种称呼在《今古奇观》第41卷中也有体现:“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大好事。除非他女儿不要嫁人便罢休,不然,少不得男媒女妁。”唐代以后,老百姓对于媒人更多的的称为“月下老人”或“月老”。《金瓶梅》则多用“媒婆”一词,但小说中无论是王婆、薛嫂、文嫂还是冯妈妈,都是以见钱眼开、精明、市侩的形象示人。

(三)媒人的分类。我国古代的媒人有官媒和私媒之分。官媒是又由国家所设立的,代表政府主持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官方的媒人,又叫做媒官,从国家领取一定的俸禄,由国家供养的职业媒人。有关官媒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媒氏》中:“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同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币无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疡者。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某附之于卉者,归之于七。”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官媒职责主要有:一是掌握新生儿的出生情况;二是督促男女婚嫁;三是限制彩礼;四是主管婚姻诉讼案,负责实施类似现在婚姻法所规定的法律规定。

四、结语

媒人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产生和发展推动我国古代社会婚姻制度走向了文明和进步,对于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导致其无法挣脱而难免有其固有的缺陷。早期的媒人的确是人类生存演进的使者。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礼制的日益僵化和禁锢,以及人们对于金钱的滋滋追求,媒人的行为才变得越来越不堪心。《金瓶梅》中的媒人正是这一社会角色历史演变的一个印证。在她们身上,既可以体会到经济社会大发展时人心的浮动,又可以了解媒人这一社会角色的发展变化。在当今社会,媒人制度也并没有消失,但其地位和作用早已发生了变化。

[1]孔子整理,程俊英,蒋见元注释.诗经〔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刘俊文.唐律疏义笺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郝建平.中国古代的媒人浅议〔J〕.天府新论,201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王婆媒人西门庆
王婆酿酒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媒人
西门庆与冬至饺子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专职媒人的变化
王婆卖瓜
卖瓜的“王婆”原来是个男的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