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江南诗情,风雅之美

2017-04-06向煜

现代苏州 2017年6期
关键词:诗意古诗词诗词

记者 向煜

新江南诗情,风雅之美

记者 向煜

1917年,《新青年》的创办揭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帷幕;2017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圈粉”无数。整整一百年,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必然,俗语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早已在时间与空间的磨合中,和谐共存。

都市中的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阅读和吃饭一样快餐化,碎片化,网络用语充斥着日常生活,但一档节目的火爆,似乎昭示着人们对诗歌的热爱、对诗意的向往,一直潜藏在心地。诗歌从未消失,即使不适合“碎片阅读”的习惯,但当诗人的名字出现在视野里,那些年少时背诵的名句依然历历在目,它们默默地立在记忆的角落,在某一时刻影响我们。

没有诗歌,我们每天照样像动物一样活下去。但有了诗歌,诗歌就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想像和创造的空间,为我们留下一些温暖和激情,为我们增添一些浪漫和美感,神秘和梦幻。

事实上,不只《中国诗词大会》,近年来,《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节目一经播出都大受追捧,这类现象很大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光芒不减,在人们身上仍有着一颗追求“诗意”的心。

品诗歌之意,享文字之美

“各种缘由,我们远离传统文化太久了,如今带着孩子阅读诗词,感受诗词之美很有意义。或许小孩子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但浸润在古诗词里,对他们的阅读、审美,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住湖左岸的市民杨泉认为,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词能够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对辨别网络粗鄙语言发挥了积极作用。

“百年前,我们推行白话文,总会对传统诗词有所忽略,我们民族语言的精致、典雅、优美等特点,也在这种忽略中逐渐退化,这是如今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杨旭辉也持类似观点。

闻一多“音乐美、色彩美、建筑美”的格律诗主张,可以反映出我们民族语言艺术的特色。然而最近二十年,大众文化的普及,网络文化盛行,年轻人语言能力退化是不争的事实,“新文化运动后,我们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网络盛行下,民族语言甚至出现了粗鄙化倾向,这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无法否定的是,我们民族语言的品位在下降,试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你看到美景时,脱口而出的是“美死了”、“史上最美景色”,还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看见满树桃花,想到的是“哇塞,怎么这么多桃花”,还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呢?

如何改变民族语言走下坡路的情景呢?杨旭辉认为,学习古诗词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诗词的语言精简、凝练且优美,它能把汉语言的美感发挥到极致。”或许还有人会难以理解,现代生活中古诗文究竟有何用,其实除了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个人来说,也是修养与文化底蕴的培育。

如今,我们都在提倡振兴传统文化,那如何振兴呢?杨旭辉的理解是,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将古典诗词作为专业深入研读,但我们可以培养其成为一种人文爱好。“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的好处是不分职业、年龄,只要坚持总会提升自己。回归阅读书本不是老土的事情,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不是为了就业,不是为了拿奖,更多的是升华自我,增添生活情趣。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积累的瑰宝,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阅读、学习古诗文不能用“是否有用”来衡量,它带给我们的是潜移默化且根深蒂固的影响。“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历代诗人的生花妙笔在今天依然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且让我们熟读古诗三百首,诗意的心必将如花绽放。

给予繁忙生活一份心灵滋养

在杨旭辉看来,如今人们对诗词的热情,可以说是精神追求的回归。“这跟人们对诗词的理解有关,以前大家会觉得,诗词是堆砌辞藻,是华章丽句,现在大家都更关注诗词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他以去年在微博上很火的续写“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例,“很多网友加入了续写行列,国人的创作热情似乎被激发出来了,这看似是一个网络时间,但背后潜藏着中国人诗性的激活,并且回归了诗的本身——诗不再是辞藻的堆积,而是可以唤醒人的内心。”

事实上,人们本来就可以在古典诗词中得到精神滋养。除了家国天下事外,古人也有儿女情长,“比如说,遭遇了家庭婚变的痛苦,你可以去看看陆游和唐婉的词”。两人分开后陆游写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作词回陆游:“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35±2.09)岁。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各37例,两组在年龄范围、性别分布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情感失忆的人,可以从中找寻心灵共鸣,而古典诗词中生活化的诗句,还有很多,它们都是滋养现代人心灵的良药。”

诗歌在中国从来关乎心灵。有学者说过,“中国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古典诗词既能传递个人内心微妙感受、抒发情感,也可以规范伦理、慰藉人心。林语堂也曾说过,“诗教导中国人以一种仁爱悲悯、具有同情心的人生观,理解和看待宇宙、世界、自然、生活与同类。”

当代社会解决了温饱,人们进入了追求安心的阶段,而诗歌正好可以承担这样特殊的使命——诗歌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诗歌的起源是内心的情感,诗人则是“我以我心写我诗”,阅读好的诗歌作品,能让读者感到动心,细细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词的意境,能让人的心灵受到滋养。而这一点,也是忙碌的当代人最需要和渴望的。

古今并无隔膜,城市文化内涵一脉相承

古诗词距离我们现代生活并不遥远,反而是渗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

近年来,杨旭辉一直在关注诗词与城市的关系,他认为城市书写与城市文化内涵也是相辅相成的。姑苏城内,就拥有不少为她书写的诗词,而城市本身的文化深度,也造就了这些瑰丽诗句。“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变法维新以图自强御侮的翁同龢、品遍姑苏美食、览遍姑苏胜景的陆文夫……他们的思想和文章,无不反映着姑苏的城市文化和精神。

另一方面,很多人会觉得古代文化的生命力不足,因为古人与今人生活时代不同,生活状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并非这样。虽然古今相比,时间变化了,传统与现代也有区别,但人的基本感情还是一样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差不多,变化的只是交流形式、交通、科技、生产方式而已。古人会见鲈莼而思故乡,今天人也会睹物思乡。

“古为今用,我们作古典文学研究的人,如果一味钻研在故纸堆里并没有大多意思,我们要研究怎么把古代的事物,与当代社会、当下人的精神世界结合起来。”所以无论古今,人在精神情感世界层面,还是有很多一致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要发掘古典文学中,有哪些跟我们文化精神有一脉相承的地方,或许这样描述有些虚无缥缈,但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我们生活的城市,本身就有文化内涵的传承。”

事实上,城市文化本身就与古诗词的城市书写脱不了关系。寒山寺原本只是一个小寺庙,正因为《枫桥夜泊》赋予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才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保留并扬名全国。“因为文学作品成为名胜的地方很多,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产生碰撞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以如今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来说,如若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人们旅游增加文化内涵,也是一剂良方。”

“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城市文化内涵太值得去挖掘了,尤其是苏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人物事迹,就可能与古人不期而遇”,杨旭辉饭后在小区附近散步,脑海里时常会想,对面走来的会不会是王国维或者是林则徐,“他们都曾在我活动的范围内生活过,我们同属一个空间,我和他们只是存在于不同时间。如果每到一处,都能想起这里曾经有过的古人,有过的诗词,一定会让我们亲切感倍增。”

无论老苏州还是新苏州、老城区或是新城区,都称得上是光鲜华丽、人文繁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生长,并非没有波澜,但都各安其位,一脉相承的,是一种坚守、一种精致,以及一种扎扎实实的文化底气。

诗意金鸡湖与一座城的缠绵

我们渴望诗意地生活,渴望从诗意中来,往生活中去。那么,在现代化的苏州工业园区可以吗?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苏州过往曾经站在多个传统文化领域的高地上,苏州香山帮匠人建造了北京的紫禁城,里面随处可见苏州文化的精华缩影:御窑金砖、太湖石、缂丝绣龙袍、苏式家具、苏州字画、苏帮菜……尽管如此,苏州文化却并不咄咄逼人,在时代变迁中,既保持着老腔调的优雅,也不拒绝新财富的集中,苏州城市注重的是文化内涵的一脉相承,苏州人重视的是精神世界的安宁,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诗意的生活?对这个问题可能一千人有一千种回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诗意般的生活。

苏州工业园区的风格与古老姑苏城自是不同,但因为有着文化内涵的牵连,彼此早已注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你只看到园区的GDP和现代化的城市表象,那你必定错过了这里诗意的生活。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过,“辛勤劳作,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从那之后,生活在快节奏都市里的人们总会心心念念这句话。“诗意地栖居”,让城市笼罩在自我陶醉的阵阵诗意之中,也让城市多了一个美丽的修辞——“诗意城市”。“湖西陆家嘴”高楼林立的生硬有了一份柔情,李公堤畔纸醉金迷的夜生活多了一份风韵,斜塘老街的簇新拥有了一分古意……

有位哲人曾说,“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诗、不能没有诗意的生活,没有诗、没有诗意的生活的城市是钢筋水泥真正的囚笼,是一辆钢铁铸就的冷冰冰的战车。生活在这样城市的人是可悲的,他们只是囚徒,或是机枪手,忙碌焦躁,麻木苍白地活着,把自己活成一群庸庸碌碌的可怜蚂蚁。”金鸡湖畔的诗情画意,除了城市建设者倾情地注入,更需要每一个生活在园区的人细心去体会、去创造,否则,再美的城市也会缺少灵性、缺少浪漫,城市的诗意之花也会逐渐凋零。

园区是繁荣富饶的,也是日新月异的,对于这样一座充盈着诗意精神的城市来说,生活于此是幸福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从自身出发去美化城市、扮靓城市,让文化更好地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成为城市之脉,让诗情画意更好地这里展现。

猜你喜欢

诗意古诗词诗词
诗意地栖居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冬日浪漫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