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采鲜叶分级对加工不同绿茶产品质量的影响

2017-04-06高士伟叶飞龚自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绿茶质量

高士伟+叶飞+龚自明

摘要 为提高机采茶鲜叶的制茶品质,以1芽2~3叶为主的机采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恩施振动分级设备将鲜叶分为2档,上筛鲜叶加工烘青绿茶,下筛原料加工玉露茶,以未分级原料加工的烘青和玉露为对照,比较分析原料机械组成、感官审评结果及理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鲜叶分级后上筛原料完整芽叶含量最高,近83%,其次为对照,下筛最低;鲜叶分级所制玉露茶、烘青绿茶感官审评得分比对照高出0.6~1.0分;鲜叶分级加工对所制绿茶的理化成分无明显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机采茶鲜叶的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级加工;机采鲜叶;绿茶;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40-02

劳动力向工业、城镇转移加快,茶叶采工日趋短缺,人工成本增高,严重制约着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3]。“采工荒、采工贵、采茶难”问题逐年加剧,关于茶叶机采机制技术的研究并示范推广迫在眉睫。翁炎生等利用未分选机采茶青加工松阳香茶,在杀青后将老叶、破碎叶利用风扇分离出去[4];张海伟等以贵州兰馨雀舌扁形茶加工工艺为基础,采用震动筛将杀青叶分为3级,然后分别进行后续加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5];江和源发明了一种机采鲜叶揉捻后分级加工的方法,将机采鲜叶萎凋、揉捻解块后筛分分级,一级、三级原料发酵后加工卷曲形工夫红茶,二级原料发酵后加工条形工夫红茶[6]。本文研究机采鲜叶分级对加工不同绿茶产品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机采茶鲜叶的制茶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茶树品种:福云六号。机采鲜叶机械组成:完整芽叶(1芽1~3叶)占总重的67%,其中1芽1~2叶占42%左右,单片占24%左右,如图1所示。鲜叶原料采自恩施州农科院机械化管理茶园。

1.2 试验设备

分级设备:恩施振动分级机(专利号ZL201220376563.7),配备筛网为圆孔,直径15 mm;杀青设备:6CSZ-65汽热杀青机+燃气式80型滚筒杀青机;揉捻设备:55型揉捻机;二青、三青设备:DCH单层烘干机;做形设备:60K-S精揉机、6CLZ60-80理条机;烘干、提香设备:6CHB-10链板式烘干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CK1:机采原料不分级按烘青绿茶工艺直接加工为干茶;CK2:机采原料不分级按玉露茶工艺直接加工为干茶;处理1:鲜叶分级后上筛鲜叶加工烘青绿茶;处理2:鲜叶分级后下筛原料加工玉露茶。烘青绿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揉捻→二青→理条→烘干→提香。玉露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揉捻→二青→精揉做形→烘干→提香。比較分析各处理原料的组成情况、所制干茶感官品质及理化成分。

1.4 检测方法

机采茶鲜叶机械组成测定:按照ZB B35001要求进行,3次重复;水浸出物:按照GB/T 8305—2002要求进行;茶多酚类总量:按照文献[7] 的方法进行测定;氨基酸总量:按照文献[8]的方法进行测定;咖啡碱含量:按照国标GB/T 8312―2002要求进行;可溶性糖含量:蒽酮比色法;粗纤维含量:按照文献[9]的方法进行测定;感官审评:采用密码审评制,相关程序及要求按照文献[10]的方法执行,邀请业内专业人士按照绿茶感官审评方法要求对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进行评分,其中各项因子权重分别为20%、10%、30%、30%、10%。

1.5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鲜叶分级对机采原料机械组成的影响

如表1所示,鲜叶分级后上筛原料(处理1)以1芽2~3叶为主。占74%以上;下筛原料(处理2)单片过多,占44%以上;其次为1芽1~2叶,占42%以上。总体来看,处理1完整芽叶含量最高,近83%,其次为不分级,处理2完整芽叶含量最低,约51%。

2.2 鲜叶分级对不同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如表2所示,外形方面,处理1与CK2相当,处理2较CK1高出2分,但较碎。内质方面,处理1汤色、香气和滋味得分较对照略高,可能与原料完整度有关;处理2(下筛玉露)的汤色、香气得分较对照有所降低,可能与下筛原料中单片较多(占比44%)有关,其中夹杂粗老茶梗并含有破碎的粗老叶片,导致茶样中黄片稍多,香气夹杂粗老气。总体来看,机采鲜叶分级加工对干茶外形有所提升,但对干茶内质无明显提高;总分高于对照0.6~1.0分,但差别不大。

2.3 鲜叶分级对不同绿茶理化成分的影响

如表3所示,处理1(上筛烘青)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及粗纤维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影响较小。处理2(下筛玉露)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可溶性糖、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推测鲜叶分级后下筛原料夹杂了老梗,导致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升高,印证了感官审评中处理2的香气带有粗老味。由此来看,鲜叶分级加工对所制绿茶的理化成分并无明显改善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认为,在鲜叶原料的完整性方面,分级后上筛>对照>下筛;机采鲜叶分级加工对干茶外形有所提升,但对干茶内质无明显提高;鲜叶分级加工对所制绿茶的理化成分并无明显改善作用。但不论机采鲜叶是否分级,所制干茶中均存在梗、黄片等,需要精制。然而,鲜叶分级效果与分级设备和方法有关,不同设备与方法可能结果也不一样。如振动分级、滚筛分级、风选分级及相关组合分级方式针对机采鲜叶效果也会不一样,但哪种方法适宜绿茶鲜叶分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机采机制效益与加工茶类的关系密切,还需要根据不同季节、产区、原料老嫩度、市场需求等加工适宜的茶类,以期达到最大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唐小林,李文萃,范起业,等.机采茶鲜叶分类分级技术及相关设备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加工,2015(2):5-8.

[2] 何鑫.机采鲜叶前处理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3] 翁炎生,魏碧华,詹飞.机采茶青筛选分级机设计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1):208-211.

[4] 翁炎生,张林福.松阳香茶机械化采制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4):158-161.

[5] 张海伟,金循,郑文佳,等.分级技术在贵州扁形茶加工中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0(9):188-191.

[6] 江和源,张建勇,江用文.机采鲜叶分级加工CTC红碎茶和工夫红茶的综合工艺:中国,CN103918808A[P].2014-07-16.

[7] 茶叶中茶多酚类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3-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8]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 8314-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9] 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0-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10]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绿茶质量
The Price of Beauty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红樱绿茶两相欢
绿茶保存要精心
养血清脂试试龙眼绿茶
忆江南·绿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睡个好觉
绿茶枸杞不是最佳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