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地区民间宗祠的形象层展示

2017-04-06卢科全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2期

[摘要]:甘肃是华夏文明、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并且多民族聚居,多元化文明共存,形成了内容丰富、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间宗祠在各地区、各民族中的表现具有极为鲜明的特色,因此甘肃地区民间宗祠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其形象层展示也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生命力,体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甘肃地区;民间宗祠;形象层

1、绪论

形象层是建筑进行艺术表现、形成艺术美感的重点体现,在形象曾内容上而言,建筑形象不再只是以合理布局、具体材料形成的建筑空间,更多的是体现着生活气息和环境遐想、诉诸以美好愿景和历史传承的艺术世界。

建筑艺术形象层的体验,是在建筑主体与客体意识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变化的,在这一动态变化中,建筑主体通过色彩、装饰等形式,形成有意义蕴含的综合性空间,通过感官和情感的同构作用,引发人们在建筑环境中产生愉悦、敬畏、崇拜等生活情感的共鸣,从而通过主体感知、理解、联想等各种心理活动,满足主体的情感需求,形象层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建筑形象感知,联系人群内在情感需求的心理领域。

2、意义内涵及审美特征

宗祠建筑是在礼制思想下产生发展的,除满足建筑功能之外,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宗祠装饰不仅可以美化建筑,更多的是象征宗族势力。在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尊卑有序,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有财力对宗祠进行精美地装饰,平民对于宗祠的装饰,既受限于财力、人力,又被封建礼制所不容。宗祠作为祭祀先祖、气脉延续的场所,和普通民居有很大不同,宗祠装饰和宗祠色彩,也更加丰富、更加复杂。

甘肃地区受到各名族、各地区民俗的综合影响,其宗祠装饰也呈现着不同审美特征。

首先,是粗狂與秀美的相互补充,甘肃地区地处西北,民风粗犷,宗祠装饰受此影响,往往由木质、石质构成,线条简单硬朗,呈现出西北地区的豪放之美,但在兰州、天水两地的宗祠中,由于民族迁徙,又受到南方装饰的影响,斗拱、雀替呈现出精巧细致的特点。

其次,是礼制与民风的相互协调,在甘肃地区,装饰题材大多以“琴棋书画”、“梅兰竹菊”为主,体现着甘肃地区清净雅致的淳朴民风,而宗祠壁画大多为二十四孝图,反映着礼制思想在宗祠装饰中的重要作用。

3、装饰材料

临夏地区是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汉族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交融荟萃之地,受多种文化综合作用,形成了工艺水平较高的装饰工艺,砖木雕饰艺术尤为突出,形成了独特的河州砖雕艺术,被誉为“临夏一绝”,临夏砖雕艺术在中华民居建筑文化中占着重要地位,对于甘肃地区的石雕、木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上,今青海、宁夏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均属于甘肃管辖,所以甘肃地区宗祠装饰艺术的影响,远及青海、宁夏两地。按装饰材料分类,黄河上游地区民间宗祠的建筑装饰,主要分为木雕、石雕和砖雕三类。

3.1 木雕

甘肃地区由于木材缺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木雕主要集中在兰州、天水两地的宗祠之中,主要用于宗祠的梁架构件,外檐与室内装饰与装修,其中兰州周家祠堂,木雕精细,实属精品。

3.2 石雕

甘肃的民间宗祠中,由于宗祠建设并未成规模,其建造装饰远不如安徽、山西以及江浙地区成熟多样,所用石雕也较少,最常见的是入口处的抱鼓石,也见于砖雕影壁的须弥座,如兰州柳家大院、王家大院,均有雕刻精细的石雕

3.3 砖雕

与石材相比,砖质地更软,适于雕刻;与木材相比,砖又更抗腐蚀,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气候环境,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宗祠装饰之中。深受甘肃临夏砖雕的影响,甘肃地区民间宗祠的装饰中,砖雕细腻精致、生动逼真,被广泛应用于门罩、照壁、院墙、基座、花脊、兽头等处。砖雕还可通过多块拼合,做成独立的砖雕幅面,组成大型构图。

4、 题材内容

甘肃地区宗祠装饰题材可以大致分为植物、动物、博古图案和几何纹样四种。

植物纹样:用于斗拱、雀替、门窗和栏杆,主要有萱草、牡丹、竹子、荷花和莲花。

动物纹样:用于屋脊、屋檐、斗拱、雀替和门窗,主要有龙、凤、鹤、象和饕餮。

博古图案:多用于门窗和斗拱,主要有琴棋书画。

几何纹样:多用于门窗,主要有回纹、线纹和云纹。

除此之外,甘肃地区民间宗祠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题材现象,就是龙图腾的广泛应用。在封建社会,龙是皇权的象征,一般官员和老百姓住宅中绝对不允许采用龙图案的装饰。但是在在甘肃民间宗祠中,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宗祠中,我们却可以发现龙的装饰图案比较普遍,不过这时龙的形象一般不是完全写实的龙,而是抽象的龙。但是,在近些年新修的宗祠中,龙纹图案更加普及、更加具象化,甚至在青城李氏祠堂中还搭配以凤纹,这在封建礼制影响下传统宗祠的建造中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局面的产生,源于黄河上游地区远离明、清之时的政治中心,建筑装饰题材的限制相对宽松,人们敢于在祭祀祖先、修建祠堂时僭越礼制的禁锢。

5、 装饰色彩

甘肃地区的民间宗祠,始建于清朝时期的宗祠多不施重彩,呈现以青砖、灰瓦、原木色,整体淡雅素净;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宗祠,开始更多地使用红色、蓝色和黄色,而近些年新建的祠堂,如天水赵氏堂、青城狄氏祠堂,均大量使用红黄配色,富丽堂皇,以此显示宗族气势,并多了更多的喜庆之意,而青城的张家祠堂,更是整体使用绿色,形成了乡镇中一道独特的景观。

6、总结

宗祠建筑区别于民居住宅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场所精神,如果说宗祠的形式层内容是建筑艺术的美学基础,那么其形象层内容就是这种形式的具体形象呈现,犹如血肉之于骨架。具体而言,在宗祠建筑中,通过色彩、装饰、符号等一系列可联系引发人们审美感受的艺术形象,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应用,使得人们感知进行过艺术化创作的宗祠形象,促进人们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认知。通过形象层内容,可以将建筑本身与人的内在情绪和心理感受相互作用,体现宗祠建筑的“悦心悦意”。

[参考文献]:

[1] 唐晓军.甘肃古代民居建筑与居住文化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

[2]楼庆西.砖雕石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5

[3]楼庆西.装饰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7

作者简介:卢科全(1991.10-);性别: 男;籍贯:甘肃兰州;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历: 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