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地区小麦化控防倒伏试验研究

2017-04-06李坤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国光长度粉剂

李坤

摘要 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喷施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研究不同喷施时间和喷施次数对防止小麦倒伏的效果。结果表明:化控药剂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在越冬前或拔节前使用对小麦相对安全,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从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和理论产量而言,化控剂的合理施用应该选择在11月25日至翌年2月20日喷施1次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但是具体施用的时间仍可进一步研究优化。

关键词 小麦;化控;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82.8+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39-02

近幾年,由于小麦播期偏早、密度过大,加上前期氮肥施用量过高,常常造成小麦出现倒伏现象。本文研究小麦化控防倒伏技术,以期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10月5日播种的早播麦田,施45%复合肥(23-12-10)750 kg/hm2、尿素150 kg/hm2。播种方式为条播,播种量135 kg/hm2。

1.2 试验材料

化控药剂选用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

1.3 试验设计

为研究化控剂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防倒伏的效果,本研究设置不同喷施时期和喷施次数的试验处理,化控剂施用方法为叶面喷施。根据喷施时期和喷施的次数,本研究共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11月10日喷施1次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2:11月25日喷施1次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3:2月20日喷施1次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4:清水喷施(CK,即对照处理);处理5:在11月10日和11月25日共喷施2次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6:11月25日和2月20日共喷施2次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7:11月10日和2月20日共喷施2次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8:11月10日、11月25日和2月20日共喷施3次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次重复,随机排列[1-3],小区面积32.5 m2 。

田块选择播期偏早、群体偏大、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试验期间除喷施化控剂或清水外,其他田间管理按照当地一般大田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管理。

1.4 调查统计

根据小麦生长特性和农艺性状特点,每个小区定2点(每点1 m行长)对基本苗和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成熟期的群体茎蘖数进行了调查统计[1],并对小麦株高、基部的第1节和第2节间长度、每穗粒数和穗数进行了测定。小麦基本苗的调查时间为11月10日,越冬期长势的调查时间为12月15日,株高、第1节间和第2节间长度、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测定的时间为翌年5月25日[1,4-5]。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苗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11月10日调查的8个处理基本苗在225.0万~231.0万株/hm2之间,田间长势基本一致,符合小区要求。各处理之间的基本苗数量基本一致,化控剂首次喷施的时间为11月10日,因此田间小麦苗的一致性为化控剂试验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越冬期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茎蘖数方面,未喷施化控药剂的处理(CK)总茎蘖数最少,平均为1 126.5万个/hm2,平均单株茎蘖数也最少,为5.1个;喷施1次的处理(处理1、2、3)平均茎蘖数是1 164.0万个/hm2,单株茎蘖数平均为5.3个,位居第三;喷施2次的处理(处理5、6、7)平均总茎蘖数是1 207.5万个/hm2,单株茎蘖数平均为5.53个,位居第二;喷施3次的处理(处理8)的总茎蘖数、单株茎蘖数均最高,分别为1 236.0万个/hm2、5.7个。此外,年前喷施化控药剂对于单株的分蘖和群体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

叶龄方面,8个小区的叶龄基本一致,在7.2~7.3叶之间,说明喷施化控药剂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对叶龄没有影响。

次生根方面,喷施化控药剂可明显促进次生根的生长,未喷施化控药剂的处理(CK)平均次生根为6.5条,喷施1次的处理(处理1、2、3)平均为7.3条,喷施2次的处理(处理5、6、7)为7.9条,喷施3次的处理(处理8)为8.9条。同时,凡是喷施化控药剂的处理叶色浓绿、叶片厚度明显增加;未喷施化控药剂、喷施1次和喷施2次的叶片平均长度分别为37.5、31.7、27.8cm。

2.3 小麦节长、株高和产量构成要素

从表3可以看出,化控药剂对于株高的控制效果显著,没有化控的株高是82.5 cm,第一、二节长度分别是7.50 cm和8.90 cm;化控1次的株高平均是76.2 cm,第一、二节间平均长度分别是6.37 、7.90 cm;化控2次的株高是72.4 cm,第一、二节间长度分别是5.80 、7.37 cm;化控3次的株高是69.0 cm,第一、二节间长度分别是4.30、6.10 cm;由此可见,化控剂对小麦的株高和节长均有显著的影响,未使用化控剂(CK)处理小麦的株高和节长均最大,而使用化控剂最多的处理(处理8)小麦的株高和节长均最小。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和理论产量的影响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化控剂好的合理施用能够增加小麦的穗数和理论产量,但是化控剂施用次数过多(3次)则明显降低小麦穗数和理论产量。化控剂喷施1次和2次,小麦的穗数平均分别增加55.0万、71.5万穗/hm2,而化控剂喷施3次,小麦的穗数则降低了34.5万穗/hm2。化控剂喷施1次,小麦的理论产量能够增加306.5 kg/hm2,而化控剂喷施3次,小麦的理论产量则降低了652.4 kg/hm2。各处理对小麦的千粒重无显著的影响,而化控剂的施用则降低了小麦的每穗粒数。因此,化控剂的过量施用会减少小麦的产量,而合理施用(1~2次)则对小麦的产量影响不大,合理的施用甚至能够增加小麦理论产量[6]。从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和理论产量而言,化控剂的合理施用应该选择在11月25日至翌年2月20日喷施1次为宜。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针对化控剂的喷施时间和喷施次数对小麦农艺形状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小麦越冬前进行1次化控处理,能够促进壮苗的形成,利于安全越冬。化控处理对播种过早的小麦效果更为显著,地上部的控制利于次生根的形成,提高小麦抗逆性[1]。化控剂的施用能够有效抑制第一、二节间的伸长,降低节间长度,提高抗抗倒伏能力,但是化控剂的使用次数超过2次,则显著降低小麦的穗数,明显降低了小麦的理论产量,合理的化控能提高小麦产量[1]。从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和理论产量而言,化控剂的合理施用应该选择在11月25日至翌年2月20日喷施1次为宜。

4 参考文献

[1] 马连.2011年小麦化控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58-159.

[2] 邵云,张黛静,冯荣成,等.3种化学调控剂对西农979抗倒伏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1(4):53-57.

[3] 王成雨,李静,张一,等.化控剂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植株整齐度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5(2):170-177.

[4] 曹庆军,杨粉团,王一鸣,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大田作物上的应用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5(5):26-30.

[5] 李春喜,姚利娇,邵云,等.麦巨金微乳剂对小麦抗倒伏性及产量形成的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9(6):1060-1064.

[6] 苏玉环,刘保华,王雪香,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麦巨金对冬小麦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4(2):36-38.

猜你喜欢

国光长度粉剂
康有为撰
爱的长度
特殊长度的测量
长度单位
长度学校里的故事
叫桃的女人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
西宁地区莴笋霜霉病防治药剂试验
延庆国光苹果缘何“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