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古村落的生境浅析

2017-04-06葛翔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自然环境

葛翔

【摘要】:陕北古村落,随山形筑,沿地势建。复杂的山水格局和气候的变迁,决定了陕北人民的性格和生产方式。陕北是多民族交汇之地,是我国重要的边防重镇和革命圣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使陕北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以窑洞为主的古村落体系,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元明清时期砖瓦的大量产生,为陕北古民居的营造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因此,了解陕北古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民居文化演进,研究陕北古村落民居营建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中国古村落的历史文脉。

【关键词】:陕北古村落;自然环境;历史文脉;民居文化演进

1 、陕北古村落成建的自然成因

1.1 地形因素

陕西北部为黄土高原, 面积约占全省土地的45 %, 无定河与延河不仅对这一地区的地形地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也曾经为这里滋养了丰盛的草生植被。[ ]在远古时期,这里曾一个内陆湖盆地,气候温和,植被繁茂。后因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使这快繁茂的内陆湖盆地在黄土堆中消无声息了,产生了早起人类垦殖畜牧陕北所特有的“长岭连绵,圆峁起伏,沟壑纵横,泉流交汇”的川塬相间的黄土地貌。然而正是在这些分化过的小沟谷流域中,形成了众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村落。又由于古村落因借地势的需求,陕北地区古村落的建筑需沿等高线顺坡地排列,此做法就与平原地区大有不同,呈现出一派等高起伏的韵律感氛围。

1.2 自然因素

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自然因素有特定的气候、地形以及环境所能提供的自然材料、资源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材料的来源,其中特定的地域气候条件影响了陕北古村落的建筑形态。陕北地区由于常年受西北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天多干旱少雨风量较大,雨雪较少。因此防寒保暖成为该地区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3 水源因素

古时人们因取水不便,人们选择聚居地首要就是离水源近,土地适宜耕种,再加上恰当的阳光、风向,就形成了一个上佳的村址。陕北“沟壑横生”独特地貌,加之人们在临近河沟,面北朝南的向阳面建居,纵使了该区域极多村落的产生。

1.4 生产因素

适宜耕种的良地作为人们选择居所和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们多倾向于坡度较小、较为平坦的地区,在周边剩余空地修建住所,以便于耕作。陕北地区的农耕方式多采用普遍的广种薄收,将黄土塬上较为平坦肥沃的土地留作农田,人们在沿河沟的山腰上沿等高线建窑,聚落呈带状。此处离水源和耕地较近,并且在夏季丰水期河流上涨时,不至于被淹没,确为十分优良的人居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人口数量慢慢增多,适宜居住的地点数量较少时,陕北人民依靠自己独特的智慧,在建好的窑洞上方在加建一派窑洞,既整齐美观又实用。因此,也就形成了陕北地区峰回路转、渐次变化、层层抬升的民居景观特点。

2 、陕西古村落成建的历史成因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在远古时期峰峦叠翠,河流不息,山林环绕,留下许多史前人类遗址。但自战国时起,战事的频繁,移民戍边的政策此起彼伏,加之地壳的变动,极大地破坏了陕北地区的气候环境,逐渐形成陕北地区今天沟壑纵横的

独特地貌。陕北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抗战主要的大后方,从物质到精神上提供了巨大支持与后方力量,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英雄伟绩和抗战遗址。

2.1 萌芽期

1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多居于丘陵之中。而在黄土塬区的人们为了躲避严寒、野兽的侵袭,利用简单石器工具掘土洞穴而居。至 8000 年前新石器时期,先民无洞穴可以栖身,仿照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在黄土地带用石器、木器等工具向地面挖掘地穴式、半地穴式居室。距今 6000 多年前,到半坡聚落形成时,开始进入以农耕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稳定的定居生活导致了择地的需求。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台地上,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整体来说,原始社会时期作为陕北古村落城建的萌芽期,此时人们就已发展出建造居所的方法及工具,选择向阳而建聚落,直到衍生出一套完整的村落营建理论。

2.2 形成期

到夏、商、西周时期,人类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了奴隶阶级社会。木构房屋已开始出现,但穴居仍是努力的住处。战国时铁农具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秦汉时砖瓦的出现也促成了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建筑技术大力发展,到了魏晋及南北朝时期,石工技术巅峰造石窟之风遍及各地。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就是此时凿建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已能建造宏伟的宫殿和庙宇了。这时黄土窑洞已被官府用作粮仓,来“恒温”存粮了。

(3)成熟期

元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古建筑峰作涌起,明代民居中开始普遍使用砖瓦,从元代起就出现了半圆形拱券门及砖券窑洞了。而陕北地区环境的水土流失,游牧混合生产方式的成型,促使当地人民转为大气粗矿的性格,建筑形式逐渐由土窑发展成为石窑、砖窑等,以及附加装饰的建造技艺。明清时期,地主富户留下的陕北民居有马氏庄园、常氏庄园、姜氏庄园、党氏庄园等等。

3、 陕西古村落成建的人文成因

司马迁曾称黄土高原有“土德之瑞”,尹弘基教授也说“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风水学的起源”。历史上,著名的古村落都与地理位置、文化脉络、风水理论、人文思想有着脱不开的联系。从古村落的整体格调和建筑特点看,当官的讲究严谨有序、威严正派,从商的追求奢侈细微、富丽堂皇,为儒的喜欢宁慕淡雅、悠然怡景,农耕的但求简单朴素、便宜实用。

陕北地区历来就属于多民族交汇融合之地,是我国历史上的边关重镇。战国时秦国大将吴起、秦始皇长子扶苏都曾驻守过这里并且修筑长城,宋元时期范仲淹带兵长期驻守在这里,为我国留下了丰厚的文人历史和重镇遗迹。陕北又是中國重要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精神财富。因此,陕北地区古村落的形成都承接顺应天地的法则,没有整体的布局导向,没有儒家伦理血缘关系的束缚,大都应世自然而生。但又由于当地人们极强的集体保护意识,这里的古村落无序中又统一有序。

4 、结语

通过对陕北古村落成建的自然、历史、人文的研究发现,先人利用大自然的无上智慧,创造出属于自身的宝贵财富,值得现今城市、城镇化发展的深刻学习与借鉴。同时也发人深醒,如今的城市被我们修建成了什么样子!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自然环境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人狐恋故事的比较研究
自然游戏环境在幼儿园中的价值和创设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承德围场投资环境分析
幼儿园在自然环境下开展游戏的探讨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环境与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