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政策暖民心
——省委宣传部在武乡县故县乡“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侧记

2017-04-06张灵霞王丽娟

支部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县乡宣传部贫困户

□ 本刊记者 张灵霞 王丽娟

党的政策暖民心
——省委宣传部在武乡县故县乡“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侧记

□ 本刊记者 张灵霞 王丽娟

走出机关大楼,走进农家小院,与村干部共话集体经济发展,与结对“亲戚”共聊家长里短,与相关部门共商脱贫大计,带着真心与真情、关怀与暖意,干群距离变得更近,鱼水之情变得更牢……这是一年来在武乡县故县乡这片红色土地上呈现出的温暖画面。自全省全面推进“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省委宣传部12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认亲帮户”、“结对帮扶”等服务基层活动,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帮扶村“结亲认戚”,用真心的关怀和暖心的实事让老百姓交口称赞,为党组织“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右一)与贫困户群众促膝谈心

驻村入户摸实底

凛冽的寒风挡不住关怀的脚步,严冬的寒冷挡不住温暖的心。2016年12月16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来到结对帮扶户赵有庆和张先进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征求他们对脱贫致富的想法和打算,嘱咐扶贫工作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帮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这是新省委组建以来,部长王清宪特别关注的一件事情。

隔了大概一周,为全面落实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省委宣传部组织120多名机关干部,陆续到扶贫帮扶村进行帮扶。12月28日,记者跟随40多名机关干部来到位于武乡县故县乡东部的五村,“认亲”,“认路”,“认门”,开展结对帮扶。

五村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的定点包扶村。距县城12公里,322省道从村中穿过,全村辖4个自然村,共79户,226口人,耕地面积600亩,劳力120名,外出务工人员40名,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其便利,但仍有贫困户38户,贫困人口99人。五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村集体没有经济来源,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主要以山地为主,土地零碎、贫瘠,没有水浇地,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产量低,效益差。

驱车来到五村,沿途醒目的脱贫攻坚标语映入眼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造福百姓;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这些标语通俗上口、有温度又有力量。蓝天白云下,干净整齐的村容村貌,让人有一种逃离城市雾霾的错觉。走进村民活动场所二楼,已上墙的故县乡五村精准脱贫作战图醒目而清晰。作战图中贫困户致贫原因及脱贫计划图和贫困户、贫困村退出指标权重图中显示的数据、致贫原因、主要脱贫措施清楚详细:共精准识别贫困户38户,99人。其中因学致贫4人;年老有病致贫37人;缺资金致贫20人;缺技术、缺项目致贫25人;缺土地致贫3人;缺劳力致贫10人。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全村计划通过生产发展脱贫21户,61人 ;教育扶持脱贫4户15人;政策兜底脱贫13户,23人。得益于建档立卡和脱贫作战图,产业扶贫有了方向:引导贫困户加入养猪合作社,利用光伏发电项目带动贫困户获得长远收益,引导贫困户种植蔬菜大棚,启动雨露计划,进行教育扶贫……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右三)在扶贫村走访

“第一书记”勇担当

“村民王兰兰,今年71岁,年老多病,老伴早些年不在了,后来一直跟90岁的婆婆互相照顾,一起生活;村民冯晋文,69岁,有先天性心脏病,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大学生,可惜前年不在了……”一路上,说起各个贫困户的情况,故县乡五村第一书记白克刚了如指掌,一一道来。为了帮助这里的群众脱贫致富,省委宣传部选派机关干部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开展长期帮扶,白克刚是省委宣传部的一名老处级干部,今年已经58岁了。白克刚在榆社、左权、武乡驻村已经整整九年,早就过了驻村扶贫要求的指定时间,但白克刚主动要求不换人,现在的他是省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肩负着协调搞好五个包扶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任。

省委宣传部干部任珊,是一位干练的女同志,初见到她,先被她爽朗的笑声和侃侃而谈的言辞所吸引。“我已经不做城里人将近两年了,我喜欢这里,空气好,没有霾,村民又朴实,稍微帮他们做些事,村民就特别感激。”任珊到十里坡村任第一书记后,积极帮助村民致富,成立了合作社,帮助村民通过互联网出售羊粪小米、家鸡蛋等农产品,并统一注册了十里坡商标,统一制作了生态农产品包装,使该村的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

为了摸透村情,吃透民情,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吃住在一起,与老党员共事在一起,促膝谈心,详细了解全村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工作进度、发展思路等情况,听取他们对本村的发展意见,共谋出路。他们走村串户进行实地踏查,逐一问诊,全面了解各户的家庭成员、收入来源、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仔细询问群众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并征求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不懈的努力,迅速掌握、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村民收入水平及主要来源、农村政策落实情况、产业发展重点等经济发展情况。

结对帮扶结穷亲

白克刚、任珊的做法只是省委宣传部定点帮扶单位机关干部下村入户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来自省委宣传部的150余名机关干部通过入户调查、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做到“户户进家、人人见面”,对扶贫帮扶村的“家底”悉数摸清。同时,他们将印有自己姓名、工作单位、手机和贴有照片的“精准扶贫联系卡”送到贫困户手中,方便联系沟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省委前进期刊总社,是省委宣传部直管的重要党刊管理单位,现管理着前进杂志社、先锋队杂志社、映像杂志社三种期刊,总社社长边新文是部长帮扶的第一助手。他先后五次来到帮扶村——五村、十里坡村进行帮扶慰问。去年7月,他来到故县十里坡村专门向村里的老党员、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孤寡老人进行慰问,积极了解他们生活上的难处,并决定事后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和组织,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随行的支部成员还向老党员赠送了党员学习资料,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跟上党的步伐;向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赠送了生活用品。随后,他们又来到故县乡五村,带着“三下乡”慰问演出剧团在宏艺学校为村民进行了“永远跟党走”慰问演出。

“你好,老冯!我们今天过来认个门,以后就是‘亲戚’了。”先锋队杂志社的总编摄铺程一进村,便来到村民冯晋文家,“您家里有几口人,多少田地,目前家里有什么困难?您有什么发展意愿?……这是我的电话号码,以后生活上有啥困难,请及时与我联系,我会尽力帮助你们的。”说完,便从口袋里拿出几百元慰问金给老冯放下。望着眼前“亲人”如此的可亲可近,冯晋文激动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倒是他中风的老伴含糊不清的说,“共产党真好,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过下去!”

“你好,赵大爷,我是省委宣传部的许树坪,在这次部里组织的精准帮扶活动中,非常高兴与您结对。听说大娘身体不好,每月都要吃好几百的药?”“对,她脑梗好多年了,每月光药钱就要五六百,我现在年纪大了,也没什么营生。”听赵大爷说完,许树坪便仔细记录下赵大娘每天吃什么药,并且拿手机悄悄地把药瓶拍下来。我问她拍这些干什么,她说等我回去了,我给他多买些药寄过来……

这样的“镜头”在武乡扶贫村的贫困户家中频频出现,这只是省委宣传部开展认亲帮户、精准扶贫活动的一个剪影。

精准施策双脱贫

2016年,省委宣传部按照摸清底数,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计划的步骤对武乡县故县乡的五村、十里坡村、赵家凹村和丰州镇的白家窑村、王白烟村、富庄村进行了精准帮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16年底,已有75户195人实现精准脱贫。

省委宣传部在扶贫工作中将经济脱贫和精神脱贫完美对接,提升了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发家致富的信心。一是,抓民生,送温暖。先后送戏下乡19场;春节送温暖,带去10万余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米、面、油);给五村宏艺小学的孩子们捐赠音乐教室和摄影教室,还有助学金、学习用品、音乐器材、摄影器材、各种画册共计约16.2万元……二是,因地制宜,整合项目精准扶贫。落实30万元经费(共33万)修建五村养猪厂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由于五村缺少土地,基本农田不允许动,便在石头山上开垦出约7000平米的场地;同时还新建了集贸市场并修整200亩土地;投资10万元,实施了五村“七个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活动场所。利用十里坡村山多坡广的优势,建设60kw光伏发电站,实现“输血”变“造血”的转变,开辟一条发展集体经济“行得通、靠得住、能受益、可持续”的新路径。启动赵家凹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肉牛育肥;通过富庄村阳城滩50亩机动地建设无公害蔬菜大棚,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帮助贫困户创业就业;通过白家窑村养鸡项目的实施,可让贫困户增加收入翻番,同时集体库房经维修改善后,可安置2户贫困危房户渡过危房倒塌危险。调整王白烟村的种养殖产业结构,建设鸡、牛棚项目。

采访结束,笔者不禁问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这一场山乡巨变,又是什么力量让这些驻村干部在村里扶贫了一年又一年。驻村第一书记白克刚的话给了答案,“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只有心系农村,心系农民,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才能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完成精准扶贫!”

猜你喜欢

县乡宣传部贫困户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新时代推进县乡人大工作的思考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商丘:谱写新时代县乡人大工作新篇章
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思考
8部广播剧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乡人大工作的关键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