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镇低产桑园的形成原因及改造措施

2017-04-05陈明会

四川蚕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低产桑园桑树

陈明会

(阆中市东兴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阆中 637400)

我镇低产桑园的形成原因及改造措施

陈明会

(阆中市东兴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阆中 637400)

1 东兴镇蚕桑基本情况

东兴镇位于阆中市北部,距市区16km,幅员面积48km2,辖12个行政村,15300余人,2015年全镇桑园面积6000余亩,其中有500亩以上的基地村5个,有100亩以上的社20个,有桑园3~10亩以上的大户150户。大部分桑园栽植为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树龄较长,加之该镇属于山区地貌,森林覆盖率增大,导致林桑矛盾突出,部分桑园四周被树木包围,从而导致桑树老化,树势较弱,抽条少而短,叶形小,叶片薄,单株产叶量低,影响蚕茧质量与效益,影响全镇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2 低产桑园形成原因

桑树生长发育与土壤、光、热、温度、水分、空气、无机养分等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也与桑品种、肥培防病治虫管理及采叶、剪伐有关。因此,我镇低产桑园形成主要因素是:

2.1 土壤质地差

桑树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主要靠它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因此,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土壤质地、结构、酸碱度,地下水位等直接影响桑树生长发育和产叶量的高低。桑树对土壤的要求是:土质肥沃,地下水适当,酸碱度适宜,而我镇所栽建的桑园,一是部分土层薄、土质瘦不耐旱、水肥易于流失,难以确保桑树正常生长,发芽率低,抽条短,桑叶小而薄,单株产量低。加之管理粗放,桑树衰败快。二是黄泥或黄泥夹卵石地桑园,雨季易积水根系部分水分成饱和状态,干旱板结,土壤不易透气,不利桑树生长发育。藏水冷砂地桑园,地下水位高,土质常年潮湿,加之桑叶本身的荫蔽和间套高干作物或周围树木的荫蔽,导致桑白蚧、膏药病等病虫危害,轻者桑叶减产,重者植株死亡。大堰口村蚕桑大户何发定,现有桑园8亩,全年养蚕15张,其中有块桑园面积1.5亩,株数1000余株,处于四周是柏树、桉树之中,夏秋桑粉虱虫、冬季蚧壳虫、膏药病发病较重。

2.2 环境条件差

小块桑园地周围树木的荫蔽和园地套作玉米、油菜等作物,导致桑树不能利用光能。光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制造有机物能量的来源,也是形成叶绿素的条件,桑树是阳性植物,要在充足的光能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凡光照充足,叶色绿,叶肉厚,产量就高,叶质就好,养蚕叶丝结茧好,效益高,反之凡是桑树被其它高大的树木,竹林或高干间作物掩蔽,就会光照不足,叶色淡而薄,枝条长势差,桑叶成熟慢,含水分多,营养物质少,喂养蚕儿效果差。

桑园里不合理间套农作物和园地周围杂树,竹丛密布的,它们之间的地下根系互窜,引起争水、争养分(肥)的矛盾突出。如间作玉米、高粱,桑树在地下的根系是难以与玉米、高梁盘根错节的龙爪根抗衡的。桑园荫蔽面大,最易诱发桑树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还会导致死亡。

2.3 肥培管理差

桑树生长发育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无机养料,但土壤中氮、磷、钾、钙远远不能满足桑树生长的需要,必须通过肥培补充,特别是桑树属于一年多次采叶,又实行冬季重修剪伐,如不实行多次肥培,桑树势必衰败,更不用说“只采不予”掠夺式经营的后患无穷。据调查,全镇1600户蚕农中,每年能真正按桑树的要求,做到春施“催芽肥”,夏施“谢桑肥”,秋施“健干肥”,冬施“基础肥”的,也仅仅是少数,加之现农村劳动力紧缺,往往是象征性地施一点肥料。个别农户不施肥,桑树施肥水平很低,使桑园中的桑树长期缺乏养分,这是单株产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重采轻养

采叶、剪伐过度,桑树生理机能失去平衡。实行多季养蚕,多次采叶,冬季重修剪,从桑树的生理上讲,是有碍桑树生理机能平衡的。少数蚕农只想多养蚕增加收入,采狠心叶,舍不得给桑树施肥投入,不科学进行肥培管理,导致老桑更老,壮桑衰老,幼桑成为“小老桑”。个别农户在冬季修剪养型时,由于缺少修剪技术,缺少桑剪工具,采用镰刀、斧子乱砍,甚至有的农户,为了让小春好耕种,蔬菜地间作的作物不被枝条、桑叶挡路、遮光,桑树修剪时节还未到(桑树休眠期)就开始修剪,树液尚在流动,造成树液流失多,影响次年春季发芽和产叶量。

3 低产桑园改造措施

3.1 改良土壤

不同条件的自然土壤,其性状千差万别,对桑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亦不相同,为促进桑树正常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发挥生长能力,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必须采取对低产桑园土壤的不良性状加以改整。

3.1.1 对土壤板结,酸碱度过高,土地不平整,水、土肥流失的桑园,可进行参“客土”,砂粘土互参,并增施有机质肥料,深翻土壤,冬季深施基肥,种植绿肥,压青肥,使之成为利于桑树正常生长,质地较好的土壤,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增加土壤通风透气性能,提高土壤保肥能力。

3.1.2 对土壤流失严重的“三跑地”桑园,桑树未老化,又不易改造的地块,可采取移栽更新,在冬季桑树休眠期,经过修枝整形后,带土移栽到环境条件较好,土层厚而平坦的地块,要做到速挖、速运、速栽,并施足底肥和定根水,确保成活。

3.1.3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筑背山的防洪沟,修造山塘,山芋坑等蓄水灌溉设施。防止水土流失,建立排灌系统,地下水位高或易积水的地势,排灌沟渠宜深宜宽,反之,宜浅宜窄,以增强抗旱防涝性。

3.1.4 改良土壤肥力,与农作物一样,有针对性实行配方施肥,填平补缺,不盲目过量施用单一无机化肥,在深耕抗土,增厚土层的同时,深施厩肥、沤肥、污泥,蚕沙还桑,增加土壤肥力,使之成为砂粘适度,根系厚层,有机质含量丰富,孔隙度适中,透气好,充分熟化,疏松绵软,养分充足,水、热、肥气协调的优质土壤,为桑树生长奠定良好的土壤基础。

3.2 优化桑园环境

桑园合理间套农作物是优化桑园环境的重要一环。桑树是喜光耐水肥的多年生叶用植物,应根据这一特点着重考虑互不争水分、养料、空气和光照。小春以间作莞葫豆、大蒜、窝笋等小杂粮和蔬菜、调料,大春可间作花生、黄豆、生姜、蘑芋、草莓、药材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既有利桑树生长,又有利提高亩产值,禁种玉米、高粱等高杆和藤蔓作物。

3.3 强化肥培管理

造成桑园产叶量低,栽桑效益不高的因素,肥培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一是要引导蚕农认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克服“重采轻养”的偏向,坚持采一次桑,必须施一次肥的原则。二是科学施肥,酸性土壤施用碱性肥,碱性土壤施用酸性肥料,砂土、粘土及高旁干燥地块多用有机肥,砂土保肥性能差,宜分次施肥,施肥种类要氮、磷、钾配合使用,一般为10∶4∶5好,改变蚕农只重施用无机化肥,而忽视配合施用农家有机肥的习惯。

陈明会(1961-),男,中专,助理农艺师,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低产桑园桑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马桑树儿搭灯台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奶奶家的桑树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低产劣质枣园高接改优增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