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兴文蚕桑经验推动我市蚕业转型
——赴兴文县考察学习蚕桑发展经验的体会

2017-04-05欧儒金江俊益

四川蚕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兴文县小蚕蚕茧

欧儒金 江俊益

(广安市蚕业管理站,四川 广安 638000)

借鉴兴文蚕桑经验推动我市蚕业转型
——赴兴文县考察学习蚕桑发展经验的体会

欧儒金 江俊益

(广安市蚕业管理站,四川 广安 638000)

2017年3月2-3日,由广安市农业局蚕业站牵头,组织武胜县蚕桑局、广安区农业局和安泰茧丝绸集团蚕桑业务人员到宜宾市兴文县参观学习蚕桑发展经验。考察组参观了兴文县麒麟乡德应村和周家镇石屏村两个蚕桑基地,了解了兴文县蚕桑发展情况,学习了桑树嫁接体栽桑建园新技术。兴文县蚕桑基地规模、发展速度、生产技术等方方面面,对我市蚕桑产业的发展都是很好的借鉴。

1 兴文县蚕桑印象

兴文县幅员面积1373 km2,人口48.34万,辖15个乡镇,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麓、川黔滇结合部,地势以丘陵、中低山为主。兴文县蚕桑发展较晚,大规模栽桑开始于2010年以后,尤其是近三年发展特别快,到2016年底,全县有13个乡镇、98个村、9367户养蚕,已建成高标准桑园5.5万亩,全年养蚕54565张,收购蚕茧264万kg,蚕桑产值突破亿元。

1.1 发展速度快

近三年分别以每年新增桑园1万亩的速度发展,2014年10088亩、2015年10659亩,去冬今春又新建桑园12158亩,现在还有许多地方计划发展蚕桑。

1.2 集约化程度高

兴文县蚕桑基地建设都是“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全县已建成桑园面积超1000亩的村40个,蚕桑产值超100万元的村65个,产茧超250t的乡镇2个、超500t的2个。周家镇石屏村加上去冬今春新建的650亩桑园,总面积达到2700亩,实现了耕地100%桑园化。

1.3 设施配套齐全

兴文县把桑园建设与养蚕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全县已建成小蚕共育室185个,蚕棚4584间,纸板方格蔟保有量288.7万片。麒麟乡德应村还建立了1个占地面积300m2的自动化小蚕共育室,5栋工厂化集中蚕棚占地面积1600余m2。

1.4 生产技术先进

近三年,该县桑园全部采用良桑苗栽植,早春栽桑,秋季养蚕,利用嫁接体直接栽植建园已试验探索3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该县小蚕共育面达到100%,方格蔟普及率99.5%,全部实行省力化蚕台养蚕、自动化上蔟;2016年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一年8批次养蚕。

1.5 生产效果好

2016年全县蚕茧平均收购单产达到48.37kg,周家镇平均达到53.95kg、九丝城镇53.14kg。全年蚕茧综合均价为38.274元/kg,好茧率达95%。九丝城镇新建村53岁的残疾人向泽良2014年建桑园10亩,2016年共育小蚕153张、养蚕13.5张,全年蚕桑收入41946元,桑园套种收入4850元,养鸡养猪收入5075元,全年总收入达到51871元,人均收入12967.75元。

2 主要经验做法

兴文县蚕桑由少到多、从弱到强,现已扎根这里的石缝山间,固土保水,茁壮成长,造福地方经济,之所以取得如此好成绩,主要在于他们抓住了机遇、走对了路子、把住了关键、理顺了关系,排除了阻碍蚕桑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推动了产业健康发展。

2.1 巧抓机遇,顺势推进

兴文县蚕桑产业发展,抓住了两个好的机遇。一是小煤窑关闭机遇。兴文县矿产资源丰富,小煤窑、矿场较多,以前农民多进入矿区打工。随着小煤窑关闭、矿山环境治理,当地党委政府及时调整思路,把蚕桑产业作为小煤窑替代产业和石漠化治理措施来抓,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承接劳动力转移。二是脱贫攻坚机遇。兴文县是乌蒙山区扶贫重点县,经济发展压力大,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们把蚕桑列入扶贫重点产业,响亮地提出“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口号,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农户发展栽桑养蚕,仅2015年贫困村新建桑园就达到10659亩。

2.2 政府扶持,企业带动

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兴文县整合各种涉农和扶贫项目资金加大蚕桑投入,“十二五”期间,共计投入7867余万元,先后实施11个蚕桑发展项目。近年又在贫困村安排5个项目2000万元用于蚕桑发展。县财政每年还拿出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蚕桑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兴文县蚕桑龙头企业——石海茧丝绸公司积极协助乡镇、村社制定蚕桑发展规划,建立示范样板,用事实说服群众,推动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主动派出技术人员联系农户,提供技术、物资服务,手把手地帮助农户发展生产;为了打消老百姓的后顾之忧,石海公司主动与农户签订蚕茧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依托共育户全面落实“小蚕统一共育、蚕前统一消毒、桑园统一治虫”。

2.3 创新技术,提升效益

兴文县高起点组装、推广蚕桑生产技术,把蚕桑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国家项目加强养蚕农户培训,全面推广“蚕桑良种化、桑园标准化、小蚕共育化、种药配套化、蚕棚设施化、管理机具化、收茧计量化”,确保了农户养蚕成功,提升了蚕桑效益。他们还结合生产实际,改进、创新蚕桑技术,获得多项技术专利;把桑园建设从良桑嫁接苗栽植改进到嫁接体栽植,缩短了桑园建设时间,降低了桑园建设成本;结合山区气候特点,在大蚕棚里建设地火龙,解决了早春和晚秋养蚕气温低的问题;通过多批次养蚕,分散了养蚕用工,提高了养蚕设施利用率;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推广桑园间作、林下开发,把蚕桑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开办蚕桑农家乐,在桑园里套种竹荪、冬季四季豆等,增加了蚕桑综合产值。

2.4 理顺关系,集聚合力

兴文县地处山区,与丘陵地区相比,交通不便,为方便蚕农卖茧,公司实行预约售茧,让蚕农少跑路,收茧时全部实行“仪评验级、按质计价”,蚕茧收购期间还主动请地方干部群众到场监督,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化解了蚕农吃亏心理,凝聚民心。兴文县石海茧丝绸公司属于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的分公司,他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内部管理制度,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管理科学、考核客观,老板放心员工、员工干事主动,大家利益一致,干事爽心。石海公司副总经理秦继彬告诉我们,他们公司很多员工来自外县,春节后上班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家,天天进村入社指导农户建设桑园和修建养蚕设施,吃住全部在乡镇茧站,大家没有任何怨言。

3 兴文经验对我市蚕桑发展的启示

3.1 我市蚕桑面临很好发展机遇

我市属于蚕桑老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群众热爱蚕桑,又有蚕茧原料需求大的安泰茧丝绸集团带动,蚕桑发展基础较好。目前,我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很多产业项目受到生产效益、市场销售、环境污染等制约,进一步发展空间有限,而蚕桑产业因为桑树良好的生态效益、养蚕无污染、蚕茧销路有保障,显现出强大的产业优势。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已经有部分农户自发地办起蚕桑家庭农场。我市蚕桑发展时机已经成熟。

3.2 蚕桑发展不能避开农户主体地位

兴文蚕桑“政府扶持、企业服务、农户主体”的发展模式,企业投入资金少、经营管理压力小、产业发展速度快,是值得借鉴的发展方式。蚕桑属于农业生产范畴,很多环节难以实现定量或定性管理,不便于实行大规模集中生产,家庭经营反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蚕桑发展必须尊重农户主体地位,最好采取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家庭经营管理能力适度规模经营。我市地势条件比兴文县好,家庭经营规模可以比兴文大一些,一般2个主劳力的4~5口之家以经营20~30亩桑园,年收入达到10万元为宜。对企业和业主成百上千亩的经营规模,也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分解到农户生产管理。

3.3 蚕茧收购必须体现公平公正

兴文县通过蚕茧“预约收购、仪评验级、按质计价”,既做到了蚕茧收购公平公正、化解了蚕农吃亏心理,又为企业控制了茧源、提高了蚕茧质量,较好地促进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我市目前蚕桑发展难、技术落实难,蚕茧单产低、质量差,农户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与蚕茧收购导向有很大关系。蚕茧收购是企业与蚕农利益联结的焦点,蚕茧收购的公平公正体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平等合作,只有平等的合作关系才能维持长久。如果蚕茧收购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必将造成合作伙伴的吃亏心理,合作关系肯定难以维持。如果蚕茧收购客观地反映了蚕茧质量、体现了好茧高价,也能够引导农户自觉地去学技术、用技术,生产出优质蚕茧。

3.4 小蚕共育是蚕桑发展的关键环节

兴文县已实现小蚕共育100%,共育费提高到150元/张,他们的共育户不止为农户饲养小蚕,还要承担养蚕农户订种、蚕用物资供应、蚕前消毒、桑园治虫等工作,此外还必须对养蚕农户进行技术指导、预约蚕茧销售。其实,他们已把小蚕共育户办成了企业联系蚕农的纽带,通过共育户完善了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了茧源控制渠道。我市小蚕共育推广之所以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因为小蚕共育价格低,共育户效益不高;另一方是因为没有发挥共育户的服务功能,养蚕农户参不参与共育效果差别不大,双方都没有积极性。由于小蚕共育没有大面积推广,相应的也导致多批次养蚕无法推进,蚕用物资供应不到位,蚕桑技术贯彻困难。

4 学习借鉴建议

4.1 集中发展,加快蚕桑基地建设

我市属于典型的四边桑蚕区,桑树零星分散,养蚕不成规模,蚕桑在农户家庭收入中占比低,难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已严重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我们必须转变思路,摒弃传统蚕业观念,舍得用好田好土栽桑,变“田边地头栽植四边桑”为“集中成片栽建桑园”,变“副业”为“主业”。统一规划,加大扶持,重点发展有桑园20~30亩的蚕桑大户或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以蚕桑大户为基本单元建设蚕桑专业村、特色乡镇、优势蚕桑产业带,形成区域特色。

4.2 转变方式,提高蚕桑生产效益

加强土地整理,完善道路、沟渠、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桑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耕作、运输,降低桑园管理劳动强度,提高种桑效率。就近在桑园周边修建简易养蚕棚,搭建蚕台,实行蚕台省力化养蚕、自动化上蔟,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充分利用桑园、养蚕设施、桑叶、桑枝、桑果等蚕桑资源,开展蚕桑综合利用,发展蚕桑文化旅游,增加蚕桑收入。

4.3 推广共育,完善蚕桑生产服务

采取政府扶持、企业支持、农户主体的办法,大力建设小蚕共育室,配齐设施设备,加强共育人员培训,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小蚕共育质量。通过适当补助小蚕共育费用、强制小蚕共育等措施全面实现小蚕统一共育,普通农户只养大蚕。实行茧站职工联系共育户,共育户联系共育对象户,依托共育户落实蚕用物资统一配送、蚕前统一消毒、桑园统一治虫,并对共育对象户进行指导技术、收集生产信息、预估蚕茧产量和售茧时间,通知农户按时到指定茧站出售蚕茧,实现预约售茧。将共育费与农户售茧单产挂钩,建立共育户与养蚕农户利益联动机制,达到以种控茧的目的。

4.4 订单发展,稳定蚕茧产销关系

实行“订单发展、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通过合同形式把农户与企业的利益绑在一起,在发展之初就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以及蚕茧收购方式,避免不必要的利益纠纷。蚕茧收购严格执行“仪评验级、按质计价”,把蚕茧质量标准告诉给群众,把验级、计价办法教给群众,让群众自己衡量蚕茧质量水平、计算价格高低,让其高价卖得心安理得、低价卖得心服口服,使其心甘情愿地与企业长期合作,维持稳定的产销关系。

欧儒金(1963-),大学,主要从事蚕业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兴文县小蚕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乌蒙山石漠化地区产业发展新路——兴文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申春对兴文县地方志工作作出部署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可爱的小蚕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