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免疫预防

2017-04-05徐乐乐宋妮和彦良师新川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兽医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牛群活疫苗

徐乐乐 宋妮 和彦良 师新川/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孟相秋/华威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免疫预防

徐乐乐 宋妮 和彦良 师新川/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孟相秋/华威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呈现出多种临床表现,如咳嗽、发热、腹泻、黏膜溃疡或糜烂等,感染牛表现白细胞减少、持续感染、免疫抑制与耐受,对怀孕母牛流产、产畸形胎或死胎等,每年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不仅感染牛,也能感染山羊、绵羊、鹿等反刍动物,给防制本病带来很大的挑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发病必须上报的动物传染病之一,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养牛场对该病还缺乏基本的管理措施,加之国内BVDV疫苗开发相对落后,所面对的免疫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一、BVDV对当前我国养牛业的危害

(一)BVDV的临床疾病

BVDV是引起牛繁殖障碍的一种重要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都是其传播方式,感染BVDV的牛可以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如乳汁、精液、唾液、粪便、尿液等排出病毒。弱毒疫苗存在扩散病毒的风险,苍蝇等一些昆虫也可传播BVDV。目前发现除了感染牛外,BVDV还可以感染大部分偶蹄家畜和部分野生偶蹄动物。

一般可将BVDV的临床感染分为5种形式,即急性感染,严重急性感染,出血性感染,急性感染-牛呼吸道病(BRD)和急性感染-免疫抑制。不论哪种形式,感染牛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热、厌食、沉郁、白细胞减少,眼和鼻腔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溃疡出血以及腹泻和产奶量下降。黏膜病是BVDV引起的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患急性黏膜病的牛发生死亡的几率接近100%。母牛在受精时或在胚胎发育的早中期感染能引起胚胎死亡、弱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或死产。感染妊娠90~120 d的胎儿可能导致先天性感染,引起免疫耐受,产奶期奶牛感染后可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都会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持续感染

持续性感染(PI)主要是病毒感染怀孕母牛,造成胎儿免疫耐受进而发展为持续性感染。多数PI牛只外观健康,但抗原阳性,抗体阴性,则该牛将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成为病毒的传染源。PI母牛其后代也常是PI牛,便形成母性PI家族。PI牛常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饲养价值。因此,切断持续性感染是防控BVD的主要环节。

(三)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会使动物的免疫防护机能、生产力下降,当其他病原体,如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球虫的等入侵机体时,增加其致病性,导致重症疾病。同时,感染引起的粘膜病作为一种最严重的临床类型,虽然发病率低,但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虽然BVD在临床主要侵害消化道,但病毒对多器官的淋巴网状组织也会造成损伤,感染后可见淋巴结及脾脏的坏死灶,淋巴结皮质和髓质的界限消失,以及淋巴组织萎缩。

BVD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主要表现在抑制感染细胞产生干扰素、降低B细胞及T细胞所占百分比(减缓淋巴细胞成熟)、抑制抗体产生并损害外周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能力、降低单核细胞的趋化性、使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对血液细菌的清除能力降低,因而感染牛更容易发生自发性菌血症,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和其他一些嗜肺性病原体的继发感染明显增多。

二、BVDV疫苗及特点

目前应用的BVDV疫苗可分为弱毒苗(MLV)和灭活疫苗两种类型。BVDV MLV疫苗的优缺点与其他MLV疫苗相似,相对灭活苗,需要更少的抗原,但疫苗毒株会在宿主体内复制,需要更严格的免疫程序。在特别情况下,个别MLV疫苗接种后会引起一些临床症状,实验发现在免疫疫苗后1~4周内,部分接种牛出现了类黏膜病综合征。因而在使用前需要关注疫苗的安全性,对有潜在安全问题的疫苗,不建议用于怀孕的母牛。

相对于弱毒疫苗,制备灭活疫苗需要更多的抗原,并需要添加佐剂,所以其造价相对要更高。但是,灭活的疫苗通常更为安全,因此孕期的母牛建议免疫灭活BVDV疫苗。

在美国,已经有超过160多种BVDV相关疫苗注册。目前,以美国为例,BVDV疫苗的发展以联苗为主,可以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氏杆菌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联苗。我国BVDV疫苗的研制和生产工作相对于国外来说相当滞后,目前仅有NM01株灭活疫苗通过新兽药注册,也有BVDV与IBR二联疫苗研制成功。

在核酸水平,可以把BVDV分为 BVDV1和BVDV2两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抗原也有明显差异,但目前BVDV只有一种血清型,即不同基因型的疫苗间存在交叉保护效力。BVDV1a是目前制备疫苗时使用最多的基因亚型,一些研究表明,用BVDV2毒株攻击BVDV1免疫过的牛,不会引起临床感染,换言之,接种BVDV1毒株的疫苗可保护免疫牛不受BVDV2毒株的感染或者减轻这一感染,避免或减轻相应感染造成的临床疾病。目前的研究发现BVDV1型毒株的疫苗可以对BVDV2型病毒的感染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是保护力需要高效价的抗原来保证。为保证BVDV的保护力,在BVDV1毒株的疫苗中加入BVDV2毒株,制成BVDV二价疫苗是未来疫苗发展的趋势。

三、BVDV免疫的意义

(一)经济效果

不完全统计,国内BVDV可对每头牛平均造成400元左右的损失,对于PI牛,产奶量可下降50%,一般PI牛断奶体重轻14 kg,存活期一般少于两年。使母牛首次发情的时间推迟15~42 d,受孕率最高下降70%,并使流产风险增加2.2倍以上。合理应用可以大大减少此方面损失,带来经济效益提升。

实际生产中,从牛群中鉴定并清除BVDV持续性感染的牛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但筛选整个牛群难度较大,花费也较大。PI牛长期伴有毒血症,但多数牛只血清学反应阴性(对感染无抗体应答),并对疫苗接种反应不好。利用这一点可设计出一个实用的筛查方法,就是对6个月以上牛群都接种灭活苗,3~4周后第二次接种,然后对全群进行血清学检测。那些血清学反应仍为阴性的或反应不高的牛极有可能是PI牛,这样只对这些牛进行进一步病原检测即可。如此可以降低检验花费。

(二)临床效果

合理应用疫苗是减少或消除BVDV临床症状、危害和传播的重要手段。BVDV疫苗的应用可以明显的减轻或消除该病带来的临床症状。牛群的生长阶段不同、感染情况不同,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疫苗和不同的免疫方案。弱毒疫苗可以产生持久而有效的免疫力,灭活疫苗则更安全,两种疫苗在使用时应合理搭配。一般情况下,弱毒疫苗可以比灭活苗诱导更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更高的中和抗体。例如,弱毒疫苗一次免疫可以使免疫牛产生18个月之久的抗体。在生产奶牛群和供精公牛,为避免意外的副反应,尽可能选择灭活疫苗。

BVDV是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的,因此免疫BVDV疫苗的一个重要价值是保护胎儿,减少PI牛的产生。数据显示,免疫过灭活疫苗的母牛可以为胎牛提供大约25%~100%的保护,减少PI牛的产生,这对实际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国外已有数十年应用BVDV疫苗的经验,临床效果也证明合理应用疫苗对净化牛群、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随着国内养殖业,包括动保疫苗行业的发展,BVDV疫苗的应用也应该被提上日程。

四、总结

动物疫病防控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加之BVDV广泛流行,致病机理复杂,给本病的防制带来很大困难,需要环境卫生、牛群感染监测、预防接种、引种、淘汰持续感染牛等许多环节联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国外的成功经验,合理使用BVDV疫苗对控制BVDV传播、减少该病的危害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积极效果,值得我们借鉴,因而,在有条件的牛场,应合理科学的使用BVDV疫苗。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牛群活疫苗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规模猪场疫病免疫方案参考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复方黄芪对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致结果偏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