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唤新理论 推动新实践 实现新愿景

2017-04-05孙新军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建设管理

孙新军

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接近56.1%,城鎮常住人口达到7.5亿。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十三五”时期,将是城镇化发展进入全面提质增效的爬坡过坎期,也是城市管理面临更多更新挑战的攻坚期。中央提出的3个1亿人在城镇安居乐业的目标要实现,我们就必须关注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地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折射到城市管理领域,就成为各式各样的“城市病”。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的管理呼唤新理论推动新实践实现新愿景。

一、呼唤新理论——转型中的城市中国热切呼唤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城市管理理论指导

第一,探讨“转型中国:城市管理专业学科融合创新”的出路和方向,意义非同寻常。从理论角度看,城市管理学科自身的交叉综合性、公共政策性、系统前瞻性等内在特点决定了城市管理学科建设必须遵循技术与政策、专业与综合、政府与社会协同的新趋势。从英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以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解决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涵盖城市规划、城市行政、城市法规以及城市治理的跨领域、全链条的城市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现实的需求看,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并联发展的特有路径,决定了中国城市管理问题的独特性、阶段性和区域特色性,需要针对中国的城市管理问题,提出个性化的综合、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

第二,城市管理是实践的理论。未来中国城市管理的各种新需求新问题新挑战将层出不穷,这为城市管理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鲜活的实践案例。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抓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一流学科的有利契机,积极谋划建设符合现代城市发展潮流、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城市管理学科;培养恪守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捍卫公平正义价值观、掌握提供诗意宜居环境技术能力的一流复合型城市管理人才。这既是全国50余所设置城市管理专业高校的共同愿望,也是城市管理实践者的迫切期待,更是推动城市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推动新实践——转型中的北京正在努力探索特大城市管理的有效路径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求北京立足优势、深化改革、勇于开拓,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深入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和管理工作,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习总书记还就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其中包括: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

作为北京城市管理的主管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首都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理念策略、方式方法,主动迎接首都城市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体制保障方面。今年7月,在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基础上,整合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等相关城市运行管理职能,正式组建成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也更名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多部门协同联动共治城市的新格局。

工作格局方面。新的市城市管理委、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坚持向管理要效益,要发展,集中攻坚克难地做好四件事:一是治已病。“对症下药”,强势综合治理交通拥堵、停车难、环境脏乱、空气污染等城市顽疾。二是补短板。修补城市管理中先天不足和历史欠账。三是割“赘肉”。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给首都“消肿”。四是保“安全”。城市运行管理的总目标,就是在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让市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安全是民生之本,没有安全的城市管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其中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垃圾消纳等供应安全,也包括市政运行管理安全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安全。

工作方式方法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矛盾采取不同方式应对解决,用辩证系统疗法治理大城市病。一是坚持政府管控和市场调节并举。政府需要在市场失灵区切实履行好行政职能,及时实施干预,推进城市的科学管理和内涵再造。如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就得由政府积极主导,用政府的权威和能量大力推进。同时要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政府购买管理服务的力度,把城市管理中能够依靠市场机制的职能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管理。二是大事引领和常态管理并抓。08年奥运会、建党90周年和95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APEC会议等都给我们提供了推进环境建设和加强城市管理的大好契机,“时来天地皆同力”,我们果断抓住热点和敏感点,借机办事、乘势而为,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在一般性日常管理中推动城市管理的工作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城市管理理念,研究城市管理规律,改进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绩效。三是国家的“面子”和家园的“里子”并重。北京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是国家的形象和面子,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就像长安街,要做成精品,功能重要景观更重要,要彰显我们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风范和气象。对于广大老百姓,这个城市是家园的概念。要把家园营建得更加便利、舒适、友好,每个人在里面生活方便愉悦。所以我们既要仰望星空、立意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双管齐下去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我们的家乡、大情怀精细化维护我们的家园。四是腾笼换鸟和腾笼留空并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时曾明确表示,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蔡奇市长日前也强调,腾退出来的空间要下决心适当“留白”,多建绿地、完善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生活地更舒心、更有获得感。落实到城市管理部门,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就是腾笼换鸟、腾笼换绿、腾笼换景,就是要让更加适合首都的项目、设施、景观呈现在世界面前,让首都更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同时,要舍得腾笼留白,把一个一个空地留下来,等想好了再干,或者干脆不干,留给后人去干,要有战略忍耐,要有对历史的敬畏。五是积极诊疗和带病生存并治。治理大城市病,必须“对症下药”。有些病可以很快治好,但有些病是慢性病,甚至是痼疾顽症,只能加以控制不发展,因此只能暂时容忍它带病生存。北京的停车难问题就是如此,车辆远远大于车位,并且车辆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车位的建设速度。对这类问题,我们不仅研究制定了治理的美好蓝图,也编制了细致深入的行动路线图。

三、实现新愿景——为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注入新动力

北京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过程中,会有更多更新的城市管理问题不断产生,需要我们一个个破解和攻克。俗话说,功有才成,业有才广。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实现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离不开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本土知性、人文情怀、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城市管理队伍。在此,我谨代表城市管理实践战线提三点建议。一是围绕城市管理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协同共研,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坚强支撑。这方面,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愿意为在座各位提供研究选题、数据开放共享及其他研究便利条件,愿意和有实力的大学共建城市管理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或高端智库。《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就是研讨城市管理问题,提出城市管理思路,共享城市管理经验的很好平台,我们将支持这个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研究资源,服务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二是围绕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深化开展协同政学共培。期待有更多大学将教学实践基地设在北京各级城市管理部门,我们也愿意尝试与有实力的大学共建城市管理方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同培养高层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三是围绕城市管理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共声传播平台。我们愿意支持有实力的城市管理专家与国际一流同行,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开创有内容、有分量、有影响的国际论坛,共同推动国内城市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上水平。

猜你喜欢

建设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