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看豫剧的传播和新生

2017-04-05桑宁夏

戏剧之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豫剧传播新生

【摘 要】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然而,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发展,生活形式也跟着改变,古老传统的戏曲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的出现,给河南戏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使豫剧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新型的道路。

【关键词】《梨园春》;豫剧;传播;新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52-02

河南省是“戏曲之乡”,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戏曲剧种。明清以来,河南的戏曲剧种约有四十多种,如豫剧、越调、怀邦、河南曲剧等,这些剧种在唱腔上各具特色。豫剧是河南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豫剧因属于梆子腔,所以又叫“河南梆子”。豫剧是在清代戏剧史上的“花雅之争”中慢慢产生、发展、成熟起来的。

提到豫剧,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但不可避免,豫剧也面临着挑战。如今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娱乐方式更加丰富了。面对这种情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戏曲频道和栏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在众多的戏曲栏目里,《梨园春》的影响力很大。

一、从《梨园春》栏目看豫剧的传播

(一)一切以老百姓为出发点。河南具有着浓厚的戏曲氛围,大多数人爱听戏,爱唱戏。《梨园春》应运而生,把传统戏曲与现代媒体结合起来,通过电视屏幕,每周奉献给观众一台好戏,让老百姓大饱眼福和耳福。

为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满足观众的需求,《梨园春》增加了名家名段、戏曲小品等。戏曲小品将传统戏与幽默诙谐的小品结合在一起,语言使用河南方言,让观众感觉到亲切,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还可以学到戏曲知识,培养对戏曲的兴趣,这也是传播戏曲的一条很好途径。

《梨园春》抓住了老百姓不仅爱听戏,还爱唱戏的心理,在之后的再次改版中增加了“戏迷擂台赛”环节,包括“戏迷擂台赛”和“少儿擂台赛”,这使老百姓的兴致更高了,各行各业喜爱戏曲的人们都来登台打擂,大展风采,让大家得到快乐和满足。

(二)对传承人的培养。《梨园春》捧出来的新星尤其是儿童如今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他们成了豫剧的传承人,如第一届的儿童擂台赛擂主秦梦瑶(8岁),以及随后的孔莹(3岁)等,这些儿童明星都出现在了春节联欢晚会中,他们活跃了戏曲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少儿学习戏曲的热情。

为了使豫剧各流派后继有人,《梨园春》举办了“薪火相传梨园情拜师大典”,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在艺术家的培养下更好地学习戏曲、传承戏曲。2012年春节后的戏曲拜师大典,我们的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各派各个行当都收了新徒弟,为豫剧的发展与传承做好了准备,使我们的豫剧艺术在新一辈中代代相传。

(三)举办活动,扩大影响。《梨园春》的舞台是开放性的、无限延伸性的,为了扩大影响力,《梨园春》将豫剧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它将戏曲带到民间,走基层、企业、边疆,为群众演出。先后进入新疆乌鲁木齐、甘肃进行演出,举办“《梨园春》北京戏曲周”,以及“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0周年专场晚会”“纪念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专场晚会”等。

2006年,《梨园春》第一次走出国门,将豫剧搬上世界舞台,“《梨园飞歌》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行,当晚的演出,河南卫视和悉尼当地电视台都进行了直播。这次走出国门,向外国观众展现了我国戏曲尤其是豫剧的魅力,展示的是中华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河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从《梨园春》栏目看豫剧的新生

(一)改变原剧目与创作新曲目。《梨园春》不断积极发掘河南戏曲优秀传统剧目,将经典延续,并展现不同剧种的创作新成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他们排演的剧目不是照搬经典,而是结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电视艺术的特点,对传统剧目做了改动,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梨园春》每期都会变换新的内容,剧种主要以豫剧为主,同时每期不断变换新剧种,增加新剧目、新唱段,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二)注重社会效益。《梨园春》能够不断吸引观众,还在于它注意到了社会效益。该节目采用免费的形式,这样观众就不需要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减少了经济压力。《梨园春》节目能够持久,還在于它背后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有优秀企业的广告投入。两者共同发展,既扩大和稳定了收视群体,也回报了企业。

《梨园春》栏目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戏迷观众,使之成为固定的群体,直播现场的广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促使文化与商业之间的良性循环,《梨园春》的品牌效益也日益突出,能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结语

《梨园春》栏目推出的初衷,就是让现在的人们改变对传统戏曲的印象,让民族传统文化得到认可。在《梨园春》影响下,各地的电视戏曲栏目和频道相继出现,可以说《梨园春》栏目为豫剧的繁荣和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当传统戏曲陷入困境时,豫剧却能从中走出来,在河南甚至全国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每周抽出一两个小时来听听戏,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豫剧贴近戏迷,贴近生活,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梨园春》从戏迷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对于保护传统文化,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我们每一位有责任的学习者和艺术家都应思考的问题。

《梨园春》作为一个地方戏曲栏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的豫剧才会得到很好宣传。所以,借助一定的平台,也是有利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宣传,贴近百姓的生活。如今,传统艺术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用历史和时代的双重眼光来看待。因此,我们的戏曲需要在保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要想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再停滞不前,就应大胆适应时代要求,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谭静波等.《梨园春》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影响和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01(3).

[2]马元素.传统戏曲与现代传媒[J].大舞台,2003(3).

[3]刘羽迪.从“梨园春”看河南戏曲艺术在当今的发展[J].乐府新声,2007(4).

[4]蔡际洲.当代中国戏曲音乐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向[J].中国音乐学,1994(1).

[5]靳聪丽.对河南电视台戏曲音乐节目《梨园春》的观察[J].音乐广播,2012(2).

[6]郑延周.试析电视传媒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1(8).

[7]李治中.戏曲艺术与电视传媒的结合——谈戏曲栏目《梨园春》的问题与扬弃[J].戏曲文学,2005(3).

[8]王省民.现代传媒下的戏曲传承[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1).

[9]阎胜利,崔宾彬.电视戏曲—戏曲艺术传承与普及的助推器[J].当代电视,2007(11).

[10]王幸勋.浅谈豫剧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戏剧,2006(8).

[11]刘威.多媒体视域下的戏曲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2]张艳红.论河南地方戏曲的繁荣与发展—来自“梨园春现象”的思考[D].河南大学,2007.

[13]费泳.戏曲电视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

作者简介:

桑宁夏,女,汉族,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民族艺术研究所2015级艺术学理论专业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方向研究生。

猜你喜欢

豫剧传播新生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