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公共空间的自然意象研究

2017-04-05陈丽君刘露陈婧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探究设计

陈丽君+刘露+陈婧

摘 要:在当代公共空间使用功能方面对自然意象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表现的形式非常丰富,在空间设计中要善于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使公共空间的布局更具有新意。文章通过分析公共空间设计的作品案例,对当代公共空间的自然意象研究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公共空间;自然意象;设计;探究

1 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工业背景下一直被忽略的情感诉求重新被重视起来。当下以休闲、放松、体验为主的空间设计类型颇受推崇,人们希望从空间氛围中重新找回精神世界的支撑。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从自然界寻找创意、汲取灵感,能够表现出与自然意象的结合,使空间中的布局更具有新意。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自然之中存在着不可思议的敏感元素,它们通过形式、尺寸令人震惊的以黄金比例为基准的螺旋结构,既可以在一只贝壳中找到,又可以用来作为无限生长博物馆的精美的组织结构”(勒·柯布西耶在以20世纪博物馆为题提出的概念)。柯布西耶在创作思想上绝不仅仅是单纯地探索“居住的机器”,他试图从一切可形成建筑语汇的自然界、动物、植物中找到能够突破古典主义传统文化的因素。柯布西耶在致约翰内斯堡现代建筑小组的一封信中描述了创作的思路方向:恬静的完美。植物、动物、陆地、海洋、原野与高峰,甚至自然灾害,地理的大构造都蕴含着和谐美。顾名思义,在给予诗意的物体及其造型艺术作品的灵感是来源于自然,自然意象给空间设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创意灵感。19世纪与20世纪的建筑大师对当代建筑及空间设计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不断涌现出新思潮、新观念、新作品。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鲜明地体现了从自然中寻找创意、汲取灵感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潮流。本文基于这一种设计理念、设计特色进行案例分析,对当代公共空间的自然意象进行初步探讨与研究。

2 调查与分析

2.1 树木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树木形态的设计是比较常见的。树木作为木本组织植物,总是给人们一种高大、挺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印象,其中的各种形态结构激发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上海世博会的挪威国家馆(见图1),由15棵高低不一的挪威“松树”构成意象联想,外墙以中国的竹子作为装饰,体现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了“大自然的赋予”这一主题。在馆内观众散步区展示北欧特有的自然景观,分成北极光、海岸、森林、峡湾、群山五个部分,展现了挪威式的生活、城市风韵及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和构想。15棵巨“树”高低不一,从5米到15米不等,每棵树均有固定在地下的树根和伸展在空中的树枝,以树枝的外端为附着点所支起的篷布,形成了外观高低起伏的展馆屋面。“巨树”的动力源是太阳和雨水,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这样的结构在展馆内部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空间,给观众帶来迥异的观感,感受挪威的城市脉搏、城市人的开创进取和休闲生活。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认为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挪威馆的15棵“巨树”的活力来源于大自然,与众不同的建筑与周围环境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夜晚,建筑公共空间内部的灯光从外部透入,突出树枝、树杈的外观形态,使其看上去就像一棵巨大的、发着灵光的松树。

而在咖啡馆公共空间中,韩国Design BONO设计的咖啡馆“RAON”位于韩国汉城,设计师克服了空间的限制,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内部空间都被不规则地打破。此外,白桦树图案的墙板,使这家店的空间具有森林树木元素和现代化的气息,木质材料的元素让人感觉自然又生态。

墨西哥未来派创意Light Club,此项目是对现有的建筑进行翻新,在综合区域设计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设计团队创造的六边形网格集成的照明工具,在每个元素中突出不同的灯光和音乐同步。几何体的外观更醒目,创造出神秘的氛围。在正面和综合区域之间有一个过渡区,多个面板的有机运用创造一个三维的外观,通过镜子呈现出无限的效果,间接的光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空间加深了深度,增添了动感。树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生物,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人们都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生态的田园生活。公共空间设计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表现出自然意象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潮流。

2.2 水

水是万物之源。著名建筑师马岩松正是以“水”的意象设计了哈尔滨歌剧院,该建筑就像是由风和水塑造而成,完全融入自然和地形之中,表现了当地的特征、艺术和文化。这座建筑的外部展现了周围地区蜿蜒的景观,其弯曲的表面由柔和的白色铝板构成,成为一部由边角和表面、柔软和尖锐构成的诗篇。

隈研吾的作品“伞形临时庇护所”(见图2)。该项目名为CASA伞,是一个轻量级的、快速组装并且防水的伞形结构,可当作临时庇护所。利用15个伞骨构成的15平方米大的空间,包覆着防水、透光的外皮。该设计通常为水泡的形状,但是很容易调整,可以进行随意的扩展和收缩。

2.3 山洞

“建筑需要追随社会的多样性,也需要展示简单的平方体或立方体难以包含的可能性。”在新近完成的中国台湾台中大都会歌剧院项目中,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伊东丰雄将其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建筑本质的思考再一次付诸实践。这个建筑外观是一个方格盒状构造,内部却是多孔的洞穴状和珊瑚样式建筑,由“悬链”表面围合而成。“建筑应追从社会的多样性,而一个简单的平方体或者立方体是难以包含这种多样性的。”伊东丰雄如此解释。因其复杂的洞穴状内部构造,曲面构造模糊了地板、墙壁和天花板的界限,多孔的珊瑚状构造而成的曲线窗户等元素让整体建筑成为一个由三维曲面构成的、形似有机生物体的奇妙存在。伊东丰雄说:“这个建筑内部充满了水平和垂直的管状空间,像人类身体拥有的管状器官。而我的创作方式是通过孔口相连,使其内部和外部成为一个连贯的曲面外表,就好似人体通过嘴巴、鼻子和耳朵等与自然(外界)相连一样。”该建筑的设计和形式与周围花园融为一体,使建筑和风景交相辉映。此外,它保证了自身与城市结构的连续性,超越了气候对空间的界限。例如,屋顶的花园小径自然地延伸到建筑内部,对薄膜结构的挤压使空间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这个建筑依托的空间几何构造区域;而周围的浮雕自然地延伸和补充了其复杂性。其他一些元素也促进了内外的统一,如回旋围绕整座建筑的水流流经一楼,将大厅和商务区巧妙地隔开。歌剧院不仅仅有三个剧场,门廊也是整个建筑的一部分,其他还包括休息室、餐厅和屋顶花园等,一起构成了整个统一的结构。从里面向外看时,就好像置身一个远古时代的洞穴(见图3)。

2.4 细胞

细胞形态各异,优美多样,这也赋予了设计师很多创作灵感。杜麦格尼是倾向复杂的设计师,有人认为他是有机主义者,也有人将他划分到解构主义者的范围,创造奇异形态是其创作的基本特征。细胞图形意象的表现——亦谷办公区(见图4)。这个作品,其内部空间呈现出一种生物体内细胞的形态,天花吊顶的构造在空间中随意地盘旋和蔓延,仿佛无数细胞在活动,处处充满生命气息。

而另一个作品,原细胞生态空间(见图5),这件作品是对空间进行了探索,通过观察原细胞的微观结构,从它本身的形态入手,研究其有机形态,结合被动式生态建筑的理念,体现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结合的思想。空间内部拥有一体式的功能家具,使内部达到有机的融合。整个大空间的顶部,墙壁完全暴露在外面,如同相连的细胞,增加了生命感。空间四周有不完全相同的“细胞”形态,从而给人不同的感受,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和体验。在Gruningen村庄外的一个植物花园内,Buehrer Wuest Architekten设计了这个主要用于香蕉、木瓜之类的亚热带植物种植温室。设计师联系自然现象,把温室设计成树叶细胞的几何结构,里面用钢制树枝做支撑,外观全部用玻璃制作,把温室分割成不同种植区域。在植物花园里游走,仿佛漫游在树叶细胞的世界里,感觉十分奇妙。

3 结语

当代公共空间设计正朝着多样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人类的基本空间使用功能得到满足之后,就开始逐渐转向对空间情感表达的追求,而这种情感表达的实现往往是借自然意象的艺术、文化性或精神性来表现的,对自然意向的运用直接關乎公共空间情感的形成。因此,在不同类型的空间中,自然意象应该反映出不同的空间情感。原始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自然物特征,所以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延续,这种特征也恰恰成了空间情感表现的基础。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已经从单纯作为物质化的原料,逐渐转变为一种表现情感与精神性的媒介;从一种常规化的材料运用方式,转变为更加新颖、多变的自然意象运用方式。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筑大师伊东丰雄这位在青山绿水中成长的设计师赋予了大自然和建筑新的关系,除了超越现代主义建筑的领域,还形成了“可持续”的理念。自然和谐性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它表示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共生、持续、平衡关系。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公共空间中融入自然意象的特点,从而表现出关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内涵。当代的公共空间架构呈现出开放、流动、多元的特征趋势,空域的分割变得灵活而富有弹性。通过对自然意象的表现,提升了审美,使空间架构的规划不再只是单纯地模仿自然的形态,而是去探索更多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推动人类进步的设计,是关于心灵层面的一种体验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W·博奥席耶(瑞士),O·斯通诺霍.勒·柯布西耶全集[M].牛燕芳,程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伊东丰雄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4)·办公、文化建筑(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 张世玉,胡望社,潘欣.建筑的自然和谐性与自然建筑化——从两位建筑大师的作品谈起[J].重庆建筑,2009(3).

[6] 范乾坤,矫苏平.现代商业空间中的自然意象[J].室内设计,2008(3).

[7] 陈丽君.当代住宅空间的自然意象研究[J].安徽建筑,2013(3).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探究设计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