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炎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2017-04-04王晖晁华绒张昕杨瑞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山东医药 2017年13期
关键词:甲强龙单肺乌司

王晖,晁华绒,张昕,杨瑞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炎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王晖,晁华绒,张昕,杨瑞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目的 比较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炎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食道癌根治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甲强龙组、氯胺酮组和乌司他丁组,于单肺通气前,通气后30、60、120 min,通气结束后60 min,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8、IL-10水平,并检测血气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均可降低食道癌患者血液中TNF-α、IL-8水平,提高IL-10水平,使氧合指数升高(P均<0.05)。其中,乌司他丁组对于炎症因子及氧合指数的影响作用优于甲强龙和氯胺酮(P均<0.05),而后两组之间比较,P均﹥0.05。结论 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均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炎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乌司他丁的作用最强,其余两种药物作用相当。

肺损伤;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单肺通气麻醉;炎性因子

单肺通气麻醉是心胸外科手术中较常用的临床麻醉方法,同时也是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机械肺通气损伤的主要诱因。研究表明,单肺通气易造成肺组织内皮、肺泡壁等的机械损伤,并会引起肺组织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聚集,诱导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IL-6、IL-8的产生,造成肺组织的生物性炎性损伤[1,2]。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炎症的药物,三者均有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缓机体炎性损伤的作用,在多种系统性炎症反应中具有较好的疗效[3,4]。其中,关于氯胺酮、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影响作用的研究已多有报道,而有关甲强龙及三种药物间作用效果的比较尚鲜有报道[5]。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单肺通气麻醉过程中,患者血液炎性因子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三种药物预处理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肺部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单肺通气麻醉食道癌根治手术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49~60岁,平均体质量63 kg,ASA分级Ⅰ~Ⅱ级,病程12~36个月。纳入标准:纳入病例1周内无感染病史、无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使用史、肺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年龄>70岁;术前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者;肺淤血、胸廓畸形、肺内分流、心功能不全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严重肝肾疾病者。本研究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甲强龙组、氯胺酮组和乌司他丁组,各25例。四组年龄、性别、病情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四组分别于单肺通气前静滴生理盐水100 mL、1 mg/kg甲强龙、1 mg/kg氯胺酮、10万U乌司他丁,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其心率、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于非开胸侧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用以监测血压和采血。监测患者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动脉血氧饱和度(>94%)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7~6.0 kPa)水平,使其处于一致的通气参数下。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6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60 min,监测各组患者主要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抽取动脉血用于检测炎性因子水平。

1.3 血清TNF-α、IL-8、IL-10水平的检测 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60、12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60 min,以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TNF-α、IL-8、IL-10水平。

2 结果

2.1 各组不同时间氧合指数比较 对照组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6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60 min时,氧合指数分别为423.02±62.50、329.52±54.65、435.10±38.88;甲强龙组分别为428.50±45.51、372.50±28.9。448.17±25.61;氯胺酮组分别为419.33±35.51、378.13±19.92、439.50±41.1;乌司他丁组分别为430.00±51.12、399.60±25.77、441.53±35.15。与对照组相比,甲强龙组、氯胺酮组、乌司他丁组单肺通气后氧合指数均升高,单肺通气6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肺通气后不同时间乌司他丁组氧合指数高于甲强龙组和氯胺酮组(P均<0.05),而甲强龙组与氯胺酮组比较,P均﹥0.05。

2.2 各组TNF-α、IL-8、IL-10水平比较 对照组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 min、单肺通气60 min、单肺通气12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60 min时,TNF-α水平分别为(4.83±0.97)、(6.51±1.28)、(9.45±2.02)、(18.83±3.11)、(20.21±2.45)ng/L,IL-8水平分别为(11.33±2.53)、(12.53±2.54)、(16.25±3.12)、(51.16±8.93)、(55.33±11.5)ng/L,IL-10水平分别为(9.25±1.53)、(9.88±1.65)、(12.43±2.31)、(19.58±3.16)、(21.33±4.50)ng/L。甲强龙组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 min、单肺通气60 min、单肺通气12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60 min时,TNF-α水平分别为(4.75±1.02)、(5.11±1.13)、(6.65±1.84)、(13.51±2.01)、(15.69±2.72) ng/L,IL-8水平分别为(10.69±1.03)、(12.13±1.33)、(13.83±2.21)、(37.93±3.59)、(39.38±4.21)ng/L,IL-10水平分别为(9.11±1.12)、(18.54±2.63)、(27.38±3.16)、(33.39±4.21)、(35.15±2.98)ng/L。氯胺酮组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 min、单肺通气60 min、单肺通气12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60 min时,TNF-α水平分别为(4.93±0.89)、(5.20±1.08)、(6.33±1.35)、(12.89±3.11)、(14.73±1.94)ng/L,IL-8水平分别为(11.57±2.11)、(13.15±2.51)、(13.79±1.77)、(33.65±5.74)、(36.43±6.13)ng/L,IL-10水平分别为(9.77±1.35)、(17.95±3.34)、(28.16±4.22)、(35.12±5.37)、(38.33±4.76)ng/L。乌司他丁组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 min、单肺通气60 min、单肺通气12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60 min时,TNF-α水平分别为(4.69±1.13)、(5.34±1.57)、(6.28±2.15)、(10.57±4.33)、(13.39±2.77)ng/L,IL-8水平分别为(12.15±2.07)、(13.83±1.53)、(14.12±3.43)、(29.77±4.35)、(33.16±5.53)ng/L,IL-10水平分别为(8.93±1.53)、(18.12±3.22)、(29.37±3.67)、(37.18±4.33)、(39.24±5.19)ng/L。与对照组相比,甲强龙组、氯胺酮组、乌司他丁组患者单肺通气后不同时间TNF-α、IL-8水平降低,而IL-10水平升高(P均<0.05),以乌司他丁组为著(P均<0.05),甲强龙组与氯胺酮组不同时间各指标比较,P均﹥0.05。

3 讨论

单肺通气麻醉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机械肺通气损伤,其发病机制与单肺通气造成的肺组织内皮、肺泡壁等的机械损伤有关,同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聚集以及炎性因子TNF-α、IL-8等的过度释放诱发的肺组织炎性损伤也是其主要病理因素[1]。本研究通过监测食道癌根治手术患者的单肺通气麻醉过程,从临床水平证实了单肺通气诱发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与炎症抑制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肺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已有研究表明,通过药物注射预处理可预防减缓临床手术中单肺通气麻醉过程所导致的肺损伤。氯胺酮和乌司他丁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炎症的药物,具有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缓机体炎性损伤的作用,在多种系统性炎症反应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侯念果等[5]研究发现,氯胺酮对单肺通气肺癌患者围术期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等自由基产生均有影响,通过静脉注射氯胺酮,可有效缓解患者因单肺通气所致的肺部炎性反应。黎阳等[6]则证实了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麻醉所引起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静脉泵注乌司他丁可明显减少单肺通气后患者血液黄嘌呤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肺部损伤概率。此外,氯胺酮对于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肺损伤等具有保护作用,而乌司他丁预先给药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及炎性因子释放的保护作用也已有报道。

甲强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用于抗过敏、免疫排斥、休克等的治疗,并且在系统性炎症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炎症等炎症治疗领域也已有较多研究与应用。而有关甲强龙在单肺通气麻醉所致肺损伤及相关炎性反应的保护等方面作用的临床报道较少,对于上述不同药物作用效果之间的比较也少有研究[7,8]。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单肺通气麻醉过程中,患者血液炎性因子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了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三种药物预处理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肺部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差异。结果发现,三种药物预处理均可降低患者血液中促炎因子水平,提高炎症抑制因子水平,并有助于其肺部氧合指数的升高,改善肺部呼吸状况。其中,乌司他丁作用优于甲强龙和氯胺酮,后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发现提示不同药物的搭配使用或对于预防单肺通气麻醉所致炎性肺损伤具有互补作用。然而上述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法等内容,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综上所述,单肺通气麻醉过程可引发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引起肺组织炎性损伤。而以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等药物预处理可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促进炎症抑制因子的释放,从而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炎性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1] Saddy F, Sutherasan Y, Rocco PR, et al. Ventilator-associated lung injury during assis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4,35(4):409-417.

[2] Rocco PR, Dos SC, Pelosi P. Pathophysiology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lung injury [J].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2,25(2):123-130.

[3] 黎阳,黄冰,彭丹晖,等.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麻醉患者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2):124-126.

[4] 朱卫波.甲强龙联合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脂联素、MMP-9、IL-17、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2):1214-1216.

[5] 侯念果,艾登斌,孙立新,等.氯胺酮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9):720-722.

[6] 黎阳,黄冰,彭丹晖,等.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麻醉患者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2):124-126.

[7] Theroux MC, Olivant A, Lim D, et al. Low dose methylprednisolone prophylaxis to reduce inflammation during one-lung ventilation[J]. Pediatr Anesth, 2008,18(9):857-864.

[8] Theroux MC, Fisher AO, Rodriguez ME, et al. Prophylactic methylprednisolone to reduce inflammation and improve outcomes from one lung ventilation in childre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Pediatr Anesth, 2015,25(6):587-594.

陕西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2010k14-02)。

10.3969/j.issn.1002-266X.2017.13.032

R614

B

1002-266X(2017)13-0095-03

2016-11-23)

猜你喜欢

甲强龙单肺乌司
小剂量甲强龙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呼吸病学、结核病学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甲强龙鼓室内注射联合全身激素应用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恢复观察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糖腺苷和甲强龙治疗EB病毒感染患者对症状改善及病毒转阴的影响
老年单肺通气患者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研究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