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与防制

2017-04-04陈瑶重庆市铜梁区巴川畜牧兽医站

兽医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内脏

陈瑶/重庆市铜梁区巴川畜牧兽医站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与防制

陈瑶/重庆市铜梁区巴川畜牧兽医站

鸡马立克氏病是较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常以外周神经组织和包括虹膜、皮肤在内的组织器官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其传染性较强。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威胁所用的养禽的国家和地区,随着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危害程度也随之增大,感染的鸡群其损失程度不等,有的可高达50%以上。鸡生产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使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以后,该病该鸡生产带来的损失不断降低,但一些鸡群也出现了免疫失败的现象。据报道,有些地区出现了毒力极强的马立克病病毒,给该病的预防、控制带来了很大麻烦。

(一)病原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毒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毒,已经被列为γ-疱疹病毒,其强毒可以在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肾细胞上生长繁殖,在细胞内常形成包涵体,细胞结合病毒因细胞的死亡而丧失传染性,被感染的羽囊向外界排出游离病毒,同时对外界有很强的抵抗力,其感染性可保持长达8个月之久,但常规的化学消毒药可使其失去活性。

(二)流行特点

鸡和鹌鹑是马立克氏病病毒的重要自然宿主,有报道显示,火鸡有被感染并产生损失的报道。所有品系、品种的鸡只均可感染该病毒,但因品种的不同其易感性有较大区别,有的实验室已经育出抗感染力较强品种,有些蛋鸡品种对其有高度的易感性。雏鸡尤其是育雏室的鸡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日龄大的鸡感染后可向外界排出病毒。母鸡及公鸡更易感。本病不能通过种蛋而垂直传播,通过接种可成功感染。该病毒感染初期不易发现,一经出现症状就不容易控制,可致鸡群中出现大量死亡。

(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目前,临床上神经型和内脏型较为常见。

1.神经型。发病初期,鸡群中精神委顿的病鸡较多,随后几天出现运动障碍的症状的鸡,行走不稳形似醉酒状,不久出现肢体麻痹现象,有的单侧,有的双侧,蹲伏在地上,或呈现典型“劈叉”现象,有的突然死亡,多数病鸡因营养衰竭、脱水而死亡。病鸡受害的神经失去横纹,常呈灰白色、黄白色,肿大,呈水煮样外观,可达到正常的2~3倍粗。

2.内脏型。患病鸡只精神极度沉郁,鸡群中采食量下降,病鸡食欲减退,有的停止采食,被毛蓬乱,后期昏迷,以死亡告终。形成肿瘤是该类型的主要特点。侵害较严重的是卵巢,其次是肾脏、脾脏、肝脏、心脏、肺脏、胰腺、肠系膜、腺胃和肠道,有的肌肉可发生。肿瘤多为灰白色,整个器官体积变大。出现内脏破裂的病死鸡,突然死亡,皮肤苍白,可见内脏破裂口,腹腔中出现大量血样液体,可见有血凝块。有的病例肝脏上不见肿瘤,体积是正常肝脏的5倍左右。卵巢全部为肿瘤组织所取代,呈菜花样外观。腺胃体积增大,粘膜高低不平、薄厚不均,出血、坏死。法氏囊很少出现肿瘤样外观,多数病例表现为萎缩。

3.眼型。病鸡失明,对光线不敏感。临床检查可见一侧或两侧虹膜颜色消退。瞳孔呈现弥漫性灰白的斑点或环状,开始时边缘不整齐直至变为针尖状小孔。

4.皮肤型。该类型症状难于发现,常在屠宰褪鸡毛时发现,皮肤上可能出现红斑。皮可见白色结节,多数病例融合成片。

(四)诊断

诊断该病必须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与鸡淋巴白血病、非缺陷型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病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进行肿瘤标记进行确诊。可使用FA、AGP和ELISA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或者使用DNA探针技术查病毒基因组。还可检查血清的马立克病毒特异抗体进行诊断。崔雪志、韩薇等在《一例肉种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中报道,PCR检测结果MDV阳性,ALV-J、REV阴性。

(五)防制

本病没有特效药进行预防与治疗,接种疫苗是防制本病关键。加强出雏室和育雏室防止感染的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有报道显示,正常情况下肉鸡群使用3型MDV疫苗即可产生足够的保护力,在寒冷季节,使用自然不致瘤的2型和3型MDV双价疫苗效果较好,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后还可使用CVI998疫苗,但经过长期接种疫苗有产生一些毒力更强毒株的可能。在早期避免IBDV、REV、呼肠孤病毒、强毒NDV、A型流感病毒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感染引起免疫抑制,可提高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

猜你喜欢

马立克氏病内脏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生态放养鸡谨防马立克氏病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好吃的内脏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中医治疗克雅氏病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