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病综合防治措施

2017-04-04兰天飞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兽医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病原日龄死亡率

兰天飞/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仔猪腹泻病综合防治措施

兰天飞/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一、致病原因

由于仔猪腹泻病因种类繁多,通过分析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球虫病)、猪只自身(母猪和仔猪)、气候环境以及其它因素等均能引起仔猪腹泻。

(一)病毒引起的腹泻

1.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季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多在2月龄以内发病。患猪主要表现为严重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粪便中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肠道,以小肠病变为主,表现为肠壁变薄,透明,肠内容物稀薄如水,呈黄色。

2.猪轮状病毒病。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流行季节晚冬至早春, 2月龄以内多发。主要危害哺乳仔猪,表现为哺乳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黄色、灰色或黑色,水样或糊状有腥臭味。

3.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多在冬季,各种日龄均可发病。患猪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粪便水样,黄色或灰黄色。呕吐多发生于哺乳或采食后,濒死前自护、仔猪体温下降,剖检病变主要在小肠,表现为黏膜充血,肠壁变薄,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

4.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猪疱疹病毒I型)引起,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直接或间接传给健康猪。

5.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发病急、传染强、死亡率高,通过直接、间接或经胎盘垂直感染,不分大小和性别,一年四季都可发病。急性猪副伤寒与该病相似。

(二)细菌引起的腹泻

1.猪增生性肠炎。又名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发病率为1%~30%,死亡率为1%~5%。常发生隐性感染,应激反应如天气突然变化、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2.仔猪大肠杆菌病。病原为大肠杆菌,一年四季流行,黄痢发病日龄出生后几小时至一周,以1~3 d常见;白痢发病多在10~30日龄。

3.仔猪红痢。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杆菌),四季流行可发,以1~3日龄初生仔猪最常发病。

(三)猪球虫病引起的腹泻

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致的一种原虫病,对肠上皮细胞造成损伤而引起仔猪腹泻,患猪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和发育迟钝,有时引起死亡,是引起7~15日龄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10日龄左右仔猪下痢和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为主要特征,故又称“十日龄腹泻”。

(四)母体因素引起的腹泻

1.母猪的泌乳量。一种是泌乳充足、乳脂率较高的母猪,由于仔猪吃乳过量,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导致腹泻;另一种是产后无乳或少乳的母猪会导致仔猪低血糖性腹泻,同时由于仔猪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也会导致生理机能下降而引起腹泻。

2.母乳成分。母猪在泌乳期采食量不足时,会分解脂肪提供乳脂,体脂为长链脂肪酸,仔猪不易消化吸收,造成腹泻。部分母猪发生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产后发热或采食含霉菌毒素的饲料,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多,仔猪采食后,也会引起仔猪腹泻。

(五)仔猪自身因素引起的腹泻

1.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被毛稀,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差,环境温度变化极易引起消化系统絮乱而发生腹泻。

2.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吸收免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然很高,但是下降快。因此,仔猪易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患病。

3.仔猪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活性很低。胃酸分泌不足引起肠道有害病原细菌生长繁殖,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而腹泻。

(六)其它因素

气候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之一。初生仔猪周围环境的温度必须保持32℃左右,以后每周可降低2℃。由于仔猪调节体温机能不健全,寒冷将影响其新陈代谢,因而会受外来病原入侵而常引起腹泻。产房湿度过大或阴雨连绵,卫生条件差、天气突变,加上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沉积、损害仔猪的抵抗力,易造成病原微生物侵害,引发腹泻。

还有许多非病原性因素也可引发仔猪腹泻,如过多的饲喂高蛋白日粮、饲料发霉变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等)与矿物质(微量元素锌、硒、铁、铜等)、免疫力低下、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有毒物质(酸、碱与砷等化学物质)中毒,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管理不科学等都可造成腹泻。

二、流行病学

仔猪腹泻病流行面广,终年发病。仔猪从出生后到5日龄,尤其在3日龄之内容易发生仔猪黄痢或红痢,分别由大肠杆菌及C型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菌)引起,它们的流行没有季节性,头胎母猪所产仔猪易发生黄痢。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球虫病是仔猪阶段最常见的腹泻性疾病。此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引起的,表现为出生后第二周(有时候是第三周)发生非出血性的黄色至白色腹泻。临床症状并无特别之处,受害仔猪并不中止吮乳,死亡率很低。临床症状一般在6~12日龄后会减轻,但受害窝仔所受的负面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

细菌感染引起仔猪腹泻如在10日龄到20日龄之间的吮乳仔猪易发生白痢,该病也由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引起,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猪舍潮湿、寒冷及饲料单一的条件下容易诱发。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的腹泻病主要为仔猪副伤寒,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猪的密螺旋体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发育生长的架子猪多发,发病率为90%左右,死亡率可达30%。

由病毒引起的腹泻一般无年龄之分,但发病的季节性比较明显,如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一般为10月底到来年2月份,夏季则少见。吮乳仔猪患此两病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三、临床症状

根据发病的缓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果发病急,往往体温升高、怕冷、喜钻草窝或拥挤打堆,精神沉郁,低头耷耳,不愿活动,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困难,水样拉稀,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腥臭,有些粪便中夹杂着未被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后期脱水、被毛焦躁、眼球下陷;慢性病体温一般不升高甚至低于常温,精神差,食欲减退,行走缓慢或呆立不动,反复拉稀,脱水严重,有异嗜癖,喜欢啃垫草、喝脏水,严重贫血,可视黏膜苍白,最后衰竭死亡。

四、剖检变化

在不同类型的腹泻病中,其剖检病理变化具有各自的特征。如在蓝耳病中可见到肠系膜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盲肠、结肠、回肠黏膜表面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腐乳样物质,剥开后为不规则溃疡。在发生肠型猪瘟时,几乎所有大的脏器(心、肝、脾、肾等)及淋巴结发生广泛出血。由病毒引起的几类严重脱水性腹泻病中,常可见到肠壁变薄、失去弹性、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变浅或消失等病理现象。

五、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综合病症,必须分清病因、对症下药、综合防治等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搞好环境卫生。对于仔猪腹泻要做到“防重于治”。进猪前,猪舍要彻底打扫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的烧碱溶液泼洒消毒,周围环境杂草要除尽,用10%~20%的生石灰乳泼洒消毒。同时,1~2月龄的仔猪每周用消毒威或5号消毒液带猪消毒1次,并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二)加强饲养管理。一是加强母猪的科学合理饲养管理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以及产仔母猪分娩前后的护理与防病;二是抓好仔猪 “初生、补料、断奶”三个关键时期的管理。对于仔猪要精心护理,注意防寒保暖,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供给全价料且适口性强,容易消化,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钙盐,既可预防胃肠道疾病,又可促进生长发育。饮水要充足、洁净,饮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哺育母猪料中要同时添加0.05%的土霉素钙盐,乳头用0.1%的高锰酸钾液消毒,1天2次。三是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即看精神状态,看饮食情况,看粪便颜色和形状,及时发现和隔离有病猪只,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减少死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三)抓好免疫接种。免疫是防止仔猪传染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的最好方式,母猪妊娠期间做好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做好大肠杆菌病、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的预防注射。在怀孕母猪产前21 d左右注射1次仔猪黄白痢疫苗(K88、K99疫苗)。仔猪出生12 d做好口服腹泻预防药,仔猪在18~20日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后海穴注射3 mL一头,能有效减少仔猪腹泻。

(四)做好定期驱虫。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当仔猪在35~70日时应进行1~3次驱虫,怀孕母猪应在产前3个月和产前1周进行驱虫,后备、空怀猪及种公猪,每年驱虫3~4次,育肥猪应在春秋两季对全群猪各驱虫1次。经常清扫猪圈,将猪粪集中储粪池发酵消灭虫卵、幼虫或卵囊,保障猪群体内没有寄生虫的出现。

(五)查找病因,对症治疗。在我们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仔猪腹泻我们不要急于止泻,而首先补液,以避免机体脱水从而导致死亡,补好液后再查找病因,对症治疗。腹泻的药物防治,按要求使用,避免药物的滥用,特别是不要超剂量的使用和误食泄剂类的药物。对腹泻严重的病猪及时补充补液盐、电解多维等,防止仔猪脱水,并根据情况及时治疗继发感染。一般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 mL、VC注射液10 mL、庆大霉素10~15万单位混合一次静脉输入,每天1次,连用3 d。在饲料中拌入盐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用量按说明),对于缓解脱水和控制继发感染有较好的作用。发病仔猪在治愈后用倍量的益生素、酵母粉、双歧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片、乳酶生等生物制剂拌料饲喂或灌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六、讨论及小结

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提以下几点综合管理措施供参考:

(一)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包括消毒灭源等。

(二)诊疗时规范操作规程,标准用药,切忌药物滥用以及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三)治疗时分清病因、对症下药,病重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

(四)加强业务技术学习与培训,提高养殖户及饲养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强化饲养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

(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地实际及本场情况制定全面的综合防治措施,促进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病原日龄死亡率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