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护理体会

2017-04-04张晶晶高美中郭丽英周云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血管炎变应性换药

张晶晶,高美中,郭丽英,周云杰

• 皮肤病护理 •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护理体会

Nuring care of a case of allergic cutaneous vasculitis

张晶晶,高美中,郭丽英,周云杰

血管炎,变应性,皮肤;护理

血管炎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1]。皮肤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是重要的靶器官,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溃疡、糜烂、坏死[2]。我科于2015年3月收治1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下肢大面积糜烂,伴皮损部位剧烈疼痛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已婚,农民。2014年9月无明显诱因左侧小腿出现数个黄豆大小圆形丘疹,进而发展为可触及性紫癜,稍疼痛,部分溃疡,后出现坏死、结痂。曾诊断为湿疹、浅表性坏疽性脓皮病,给予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后皮损未见明显好转。此后类似皮损增多、增大,两处溃疡面积增大至核桃大小。2015年3月末自行外用中药(具体不详)外敷后皮损加重,见红斑及痂皮,伴明显疼痛。于2015年4月,门诊以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皮肤科情况:左侧小腿黄豆大小紫癜性斑丘疹,两处核桃大小溃疡,溃疡深达肌层,溃疡内见小米粒至大米粒大小皮岛,皮损面积约12 cm×5 cm。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5×109g/L[正常值(3.7~10.0)×109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5.7%(43%~7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0 g/L(1.8~7.5g/L)。入院后给予口服甲泼尼龙片40 mg/d口服;环磷酰胺50 mg/d口服;头孢呋辛钠1.5 g 每日2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氨酚氢考酮片1片,每日3次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00 mg 每日2次口服缓解疼痛。同时采取严格的清创换药,经过30多天的精心护理与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创面护理

患者左侧小腿溃疡较深,分泌物较多,每日清创换药1次,具体换药方法如下:①体位:嘱患者平卧位,下肢置于无菌治疗巾上。②清创:皮损有糜烂﹑较多渗出及脓性分泌物时用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冲洗患处,去腐生肌。较厚的腐烂组织用无菌剪刀轻轻剪掉,切勿强行撕掉,以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及产生新创面。③频谱治疗:用低频电疗照射患处,促进组织创面愈合。照射时治疗仪的头部距离患处30~40 cm,严密观察患处的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防止烫伤。④湿敷:无菌生理盐水500 ml+黄连素片0.3 g溶解后,使用比创面略大的4~6层无菌纱布浸透药液,敷在创面上,每15~30 min更换1次纱布。⑤吹氧:外接氧气管路,用高流量氧气8 l/min,吹10~15 min,促进皮损表面干燥,防止厌氧菌感染,使用氧气时要注意避开频谱治疗仪防止起火。⑥外用银锌霜软膏(抑菌作用强,具有收敛和促进创面愈合的双重作用,但不能与含碘的消毒液一起使用,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碘化银)涂于患处,外用愈邦抗菌医用敷料(广谱高效强力杀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油纱型包裹防止与皮损处黏连,后使用绷带包扎。第8天开始创面由黑色逐渐转变成红色,疼痛评分为7分。第10天换药时,新鲜肉芽组织慢慢长出,溃疡面分泌物较多时应每日湿敷,外用黄连素氧化锌霜涂沫;分泌物减少时可用阿米卡星洗剂喷于患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维生素E软膏交替外用,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及表面血液循环,此阶段换药时不再使用敷料覆盖,敞开伤口。第15天换药时溃疡处伤口被新鲜肉芽组织覆盖,疼痛评分为6分。第25天换药部分结痂脱落,低频电疗持续每日照射,疼痛评分为4分。嘱患者切勿抓挠皮肤、以免黏膜破损继发感染。

2.2 特殊用药护理

2.2.1 止痛药物 当患者出现皮损处剧烈疼痛时,给予止疼药物氨酚氢考酮及双氯芬酸钠口服,但是长期使用此药物会产生药物的成瘾性,医务人员使用时应谨慎。同时也要告知其对肠道蠕动造成一定的影响,避免患者过度服用止痛药而产生不良反应,反而加剧患者的痛苦。

2.2.2 甲泼尼龙 可使患者出现高血压、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并发证。用药期间严格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的变化。告知患者安全合理地停药,避免出现“反跳”现象。

2.2.3 环磷酰胺 有免疫抑制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如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黏膜溃疡等。使用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嘱患者服药期间大量饮水以碱化尿液,观察尿液的颜色,警惕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

2.3 心理护理

心理调节法是一种有效的辅助镇痛方法。①采取音乐疗法:根据不同的年龄、性格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主要以舒缓、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为主,放松身心。②生物反馈是在行为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强调整体调节,通过患者自身的放松,可以使内环境稳定,促进自主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协调平衡,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3]。每日为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技术,操作时选择安静无干扰时间,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放松训练,生物反馈仪指示灯可显示放松的程度,每日2次,每次30 min。随着放松训练的指导,放松的程度可不断提高,以达到降低疼痛阈值。护理人员应重视该病的心理治疗和护理,解除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医务人员应采用解释、鼓励、安慰等方法,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机体抗病痛能力[4]。

2.4 预防感染的护理

房间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及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定时更换被服。每日紫外线消毒病房2次,每次30 min。各种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当创面出现感染现象时,应进行创面分泌物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2.5 安全护理

患者由于下肢疼痛明显,走路不便,存在跌倒、坠床危险。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床位悬挂防跌倒标识,教会患者“三步起床法”。卧床时抬高患肢,嘱患者积极进行患肢肌肉按摩,从下到上,主动活动下肢关节,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 讨论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皮肤科比较少见的疾病,由于病程长,溃疡愈合慢,再加上皮损处的剧烈疼痛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负面情绪。因此在护理时应及时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必要时采取局部麻醉药或者口服止痛类药物。解除患者因疼痛原因而对治疗产生绝望的心态。对于皮损首先是清除坏死组织,采取每天换药,根据伤口渗出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及敷料。在治疗过程中将整体护理的理念融入其中,不仅要将创面的皮肤护理作为重点,同时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消除顾虑,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护理[5]。因此护士应做到细心观察,正确判断,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1] 蒋俊青. 常见皮肤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3):335-337.

[2] 马桂琴, 李博鑒. 风湿病皮肤损害辨治 [J]. 北京中医药, 2011,30(8):595-597.

[3] 杨雪琴. 生物反馈疗法防治心身性皮肤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J].中国临床医生, 2013, 41(1):16-18.

[4] 王聪敏, 李海涛, 周双琳.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护理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 8(4):297-299.

[5] 潘慧. 1例变应性血管炎引起下肢难愈性溃疡的护理 [J]. 全科护理学, 2013, 11(21):2014-2015.

(本文编辑 敖俊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及著者传略》征文及研修班招生

为了系统总结我国皮肤性病学文献的历史传承及做出重要贡献的著者,廖万清院士、禤国维国医大师领衔编辑《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及著者传略》。本书将编辑4000多种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1000多名著者传略。凡为本书提供书目及著者传略者、向筹建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赠送文物者,可获赠《中国皮肤科学史》(600元)l册。

为推动、推进、推广我国外用中药临方调剂,实现每个单位均有外用中药临方调剂室、人人会配制外用中药的局面,2016年12月中旬在广州举办全国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传授实用处方,示教实习,学会为止。报名注册者获赠《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手册》(68元)和《皮肤病中医方剂制剂手册》(70元)各1册。对索取关于征文及招生详细信息者,来函必复。

联系人:马振友,手机/微信:13379033002,QQ:386966727

R473.35

B

1674-1293(2017)04-0240-02

2016-02-29

2016-05-27)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70416

1000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张晶晶,高美中,郭丽英,周云杰)

张晶晶,女,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E-mail: 584305928@qq.com

高美中,E-mail: aoaolu@163com

猜你喜欢

血管炎变应性换药
系统性血管炎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一项单中心十年的血管炎住院病种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