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艺创作与曲艺观众

2017-04-04徐开麟

曲艺 2017年2期
关键词:段子曲艺创作

徐开麟

创作和观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谈久了,有点腻,但又不得不谈。

曲艺观众的日益流失,总会让人埋怨曲艺创作跟不上。没有新段子,怎能留住老观众?没有新作品,何以吸引新观众?

曲艺观众与其他艺术样式的观众相比,除了对自己喜欢的艺术存有较浓郁的兴趣之外,还有着些许不同,那就是对曲艺给予的乐趣的渴望。曲艺作品所体现的效果,正是观众所需要的,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在启迪中得以思考,在思考中谋求新的生活方式。

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的曲艺人“走进了市场而被市场所左右”,他们在网络的“活水池”中捞取的是能轻松博得观众一乐的低级笑料,他们在信息的素材库里获取的是迎合民众对现实不满情绪的小道传闻,“只说病情,不开药方”。然而,这与先进文化传播相悖的所谓创作,既降低了曲艺观众的审美指数,也失去了不少忠实的曲艺观众。

观众是需要培育的

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观众就是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培育的群体,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作品。上海曲艺界的一位老前辈曾深有体会地说过,有什么样的曲艺创作,就有什么样的曲艺观众,不重视曲艺创作,必定会失去曲艺观众的支持。

我认为,繁荣和推进曲艺创作有两大作用,除发展曲艺事业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优化曲艺观众,这也是当下曲艺的责任使然。

下面,就曲艺创作与曲艺观众的关系,谈谈一孔之见。

在中国曲艺源远流长的发展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曲艺工作者用毕生心血为人民大众创作了无数优秀的曲艺作品,无论是以相声等为代表的北方曲艺,还是以评弹、独脚戏、锣鼓书等为标志的南方曲艺,长留在观众心目中的必定是脍炙人口的曲艺精品。正是这些好作品,推动了曲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据调查统计,除去历史上曾经出现但是业已消亡的曲种不算,目前存在并活躍于中国民间的曲艺品种有400多个。经过历史的洗礼,这400多个曲种得以生存首先靠的是作品,是不断涌现的精品力作催生了古老艺术的新枝嫩芽,是痴情不减的观众用执着滋养着曲艺这棵参天大树。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当今曲艺观众的分流与消失。风起云涌的网络游戏、铺天盖地的竞艺选秀、文化市场的观众争夺战等等使得曲艺的观众群体日益消减。对曲艺近乎痴迷的老观众,已经把欣赏曲艺当作了生活的一个组成重要部分,坚守着曲艺剧场里的那一个属于他们的位子。但是,老观众群体也在松动,“动摇军心”的重要一条显然与舞台上多年不变的节目有关。由年轻人组成的新观众群体多以白领为主,“压力山大”们紧张的工作节奏非常希望得到缓解,虽然他们比起老观众来说笑点较低,但是,面对几乎一成不变的节目来说,不得不使他们的另一个特点流露了出来,容易转移的兴奋点迫使他们“换频道”了。

有位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的“海漂”曲艺演员,有着很不错的曲艺功底。多年来,他以“开拓者”的姿态组建队伍,走进剧场,但一路艰辛,一路坎坷。靠着一系列的传统段子,他和他的团队的确红火过一阵子,尤其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舞台上,更是吸引了不少社区观众。但是,渐而渐之,老观众扔下了一句“都是老掉牙的东西”后走了,稀稀拉拉的观众席里不时传来了起哄声……无奈只能关门歇业。改革开放几十年了,怀揣着人生梦想的人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拥入了大城市,数以万计的朋友成了上海这座城市新的文化消费人群,他们需要也渴望多一些他们已经熟悉和喜欢的艺术样式。于是,看曲艺演出成了这群新都市人工余饭后的所好,他们成了新的观众群体。如何固定和扩大这个群体,就成了各演出团体追寻的目标。后来,这位“开拓者”把足迹延伸到大学、社区的年轻人群,通过讲课的形式,把海派风格融入了北方曲艺传播,再加上致力于新作品的创作,终于赢回了人气,培育了许多潜在的曲艺观众,发展之路也越走越畅。

观众是曲艺创作的试金石

来源于生活的好作品是有温度的,观众也能感受到这些作品的温度。观众既宽容也苛刻,即使是春晚的曲艺节目也会受到他们的指三道四。有一次,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策划了一台文艺演出,为提高演出质量,特地邀请了几位知名的曲艺演员。不料,在观众热烈掌声中上台的两位表演的却是唱了十几年的老段子,观众热情顿减,主办方负责人一脸尴尬地说,“这些段子我也能背出来了……”可见,没有了创作,就失去了观众的向心力,再大牌的演员也会被观众逐渐淡忘。

创作不仅是文化市场的需要,更是曲艺事业发展的需要。假如把观众喻为曲艺事业发展的土壤,那么创作就是种子。上海市曲协抓住时机,成立了相声专业委员会,进剧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相声在上海的发展;通过开笔会、座谈会等方式,热情帮助各相声团体进行新节目创作;搭建平台,让更多的年轻曲艺演员参加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在内的曲艺赛事……众多举措有力地扶植了相声艺术在上海的生根发芽。

有了持续的创作,就有了让观众走进剧场的向心力。在上海,一个以相声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演出团体,一群年轻人抱团取暖,挤在一间才几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潜心创作,坚持每次演出必有新段子。短短几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观众群,无论是大剧场,还是小剧场,无论是相声剧,还是小节目专场,已经到了网络购票一票难求的地步。如此显赫的成绩,靠的就是推陈出新的作品,不断出现的新作品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口口相传,自然前景灿烂。

网络时代为曲艺创作提供了孕育精品力作的好机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为曲艺创作构建了发挥曲艺特长的素材库,以新媒体传播手段传递的信息,为曲艺创作开掘了一座取之不尽的活水池。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被网络”现象的存在,网络让人们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如何变“被网络”为“融网络”?曲艺工作者可以从有趣、有质量、有正能量的段子中汲取曲艺创作的养料,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下观众口味的曲艺作品,同时,辅导和创作双管齐下,让更多人在曲艺活动实践中,走近曲艺,走进曲艺。

美国教育家萨特有一句名言:创造者因其在创造,他确实得到这一喜悦,而这一喜悦是与观赏者的审美意识融为一体的。

面临时代赋予的好机会,走进网络铸就的素材库,曲艺工作者如何把握?曲艺是一门离观众最近的亲民艺术,最能和观众产生共鸣,因此,曲艺创作就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

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时间和毅力,更需要自信,这种自信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上。以文教化,让观众在笑声中有所进步,是中国曲艺人长期以来培育出来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已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曲艺观众,这就是先进文化的群众路线。

好作品献给好时代,好时代呼唤好作品,好作品赢得好观众。

为时代创作更多的好作品,用好作品培育好观众,是曲艺工作者应有的时代担当。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曲艺必须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有所起色,为打造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而集聚这种力量的就是曲艺从业人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段子曲艺创作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Jazz
《曲艺泉城》
家中段子手(二)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段子手”老李
漫画段子
段子来了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