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36例手术治疗体会

2017-04-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11100朱胜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8期
关键词:髋臼创伤性骨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11100)朱胜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5.5±6.2)岁。致伤原因:跌伤15例、高处坠落8例、车祸13例。病程5个月~17年,平均(5.5±1.4)年。Harris评分33~68分,平均(43.6±3.5)分。术前经X线片检查见髋关节间隙消失或狭窄,周围股骨头、髋臼形态不规则,最终经诊断为髋臼骨折11例(4例合并股骨头脱位)、股骨颈骨折25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全麻成功后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钝性分开臀大肌,在臀大肌粗隆处切开部分止点,显示臀中肌后缘和外旋肌止点,切断外旋诸肌止点,切除髋臼周围疤痕组织,关节囊,暴露股骨头和髋臼,再松解其周围的软组织,使股骨头脱位,清除臼内疤痕及残留的圆韧带,暴露髋臼切迹,检查髋臼形态,观察骨质的情况。尽量取出髋臼骨折内固定,若无法取出且不影响假体的植入可不予取出。针对伴有骨缺损的患者给予自体或同种异体骨修补,以重建髋臼的正常结构。全组患者按全髋关节内固定术中,23例行生物固定型臼杯固定,13例行骨水泥型臼杯固定。置换成功后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预防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对应治疗措施,指导患者穿“丁”字鞋,并且双脚轻微外伸展。

1.3 效果评价 全组术后给予随访6~24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予以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组术后2天可借助辅助步行器下地行走,术后2周切口正常愈合,未见切口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全组均成功随访6~24个月,平均(13.6±6.8)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3~94分,平均(91.5±2.1)分,显著高于术前Harris评分(43.6±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26,P=0.003)。

3 讨论

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多达20多万,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创伤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等,其中创伤性关节炎占居一多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报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创伤、运动及遗传有关,可见于任何年龄,其系一种以关节软骨受破坏、变性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该疾病发病隐匿,进程缓慢,一旦发生患者以关节周围疼痛、僵硬,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矫正畸形,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髋臼退性病变严重、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引起较为严重疼痛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主要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恢复关节功能。以往的文献报道[1],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达到促进患者尽早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负担目的。本研究中,我们对3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2天患者即可在医生指导下借助辅助步行器进行下床行走,且未见1例感染发生,全组患者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91.5±2.1)分,显著高于术前Harris评分(43.6±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明等[2]研究结果一致。因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效果显著,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髋臼创伤性骨性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