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研究

2017-04-03徐文粉

关键词:选人用人领导

徐文粉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研究

徐文粉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选人用人思想:一是选人用人的原则与制度,二是好干部的标准与培养,三是干部的管理与考核。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领导班子,是我国事业成功的关键与根本保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选人用人思想,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选人用人;好干部;管理;考核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1]。”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着眼于解决当下选人用人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应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要求,体现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关照。

一、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第一,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着眼于解决当下选人用人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下党内干部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着各种问题,党员干部中有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等问题,存在着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尤其在选人上存在着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出现了诸如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以及辽宁拉票贿选案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严格的选人用人原则与制度是保障人才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

第二,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适应了新形势下大力惩治腐败、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雷厉风行,在全国查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秉承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苍蝇”、“老虎”。贯彻执行严格的选人用人原则与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重要环节。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之一,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伴随着反腐败工作的进行,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与任务,并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的选人用人思想是党在新形势下经受住“四大考验”,有效应对“四大危险”的客观要求。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根源上防治腐败的重要方面,是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第三,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关照。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1]。”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奋斗的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2]。”同时,习近平对于广大留学人员提出了殷殷期盼:“广大留学人员要把爱国之情、 强国之志、 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4]。”

习近平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一系列选人用人思想,包含选人用人的原则与制度,好干部的标准与培养以及干部的管理与考核三方面内容。

二、选人用人的原则与制度

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人标准,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习近平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选拔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四不唯”的原则。

(一)选人用人的原则

第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邓小平指出:“选人要选好,要选贤任能。选贤任能就有德才资的问题[4]。”人才干部选拔标准中的“德”就是指有责任心,原则性,廉洁性,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团结合作的作风以及勇于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等;“才”主要是组织、协调与领导能力。对于司法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习近平指出必须“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确保所选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与政治素质。作为领导干部,有才有德才能够树立威信、走的长远,有才无德便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歧途。所以选拔人才既要重视人的才能,更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

第二,任人唯贤。邓小平认为选拔人才干部不能论资排辈,论资排辈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5]。”习近平指出,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涉及具体人时,往往只看资历,论资排辈,而不是看个人的才能。对于人才的选拔要因人而异,取长补短,切实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使各项工作事半功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建设过程,必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任人唯贤,广开言路。

第三,“四不唯”(不唯票、不唯分、不唯生产总值、不唯年龄)。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针对当下选人用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批评指出了现实中存在的“四唯”问题,即在选拔人才时单方面依赖票数、分数、生产总值或年龄,而不是凭借对人才或干部的综合考察决定任免与否。“四唯”在干部选拔任免中具有片面性,容易助长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干部工作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充分发扬民主,改进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1]。”他同时强调对干部的考核不能单独地依靠生产总值,更不能只看年龄,要改进干部政绩考核,实行差异化考核,加强综合评判,敢于启用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或干部。

此外,在选拔人才方面习近平强调要扩宽选人用人渠道。对于纪检书记的选拔,习近平指出:“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纪委书记、副书记人选既可以从纪检系统内产生,也可以从纪检系统外产生[6]。”习近平尤其强调对军事人才的选用要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优先,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扩宽选人用人渠道有利于打破固有官僚体制下选人用人体制的僵化,激发青年才俊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机会公平乃至社会公平。

(二)选人用人的制度

毛泽东、邓小平都非常重视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探索。毛泽东在选人用人上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邓小平为解决“选好接班人,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问题,革命性地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独创性地提出并实行顾问委员会制。习近平在选人用人上继续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坚持完善司法人才选拔制度,确保各方面人才能够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和管理体系。

第一,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织原则,党内选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强调选拔人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有利于破解人才以及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四唯”观念,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良性运转。在选人用人方面要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内的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1]。”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同时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习近平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在完善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制度改革和严格执行制度,解决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7]。”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致力于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把各方面的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第二,坚持完善考试招生制度。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基础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化,为国家选才与社会公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考试招生制度是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市学生相对于农村学生享有教育资源优势、身份优势、地域优势等,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制度是农村学生跻身上流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大部分农村学生走出农村、步入城市的希望所在。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进,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得到深化改革,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形成了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招生选拔制度的不断完善,比较公平地扩宽社会成员的学习渠道,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第三,坚持完善司法人才选拔制度。司法人才的选拔是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司法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为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奠定基础。习近平针对司法部门的人才选拔提出,要建立并实行逐级遴选制与公开选拔机制,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把政治素质、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操守纳入司法人才选拔的标准之中,培养优秀法治人才。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司法人才选拔的意见与规定,使司法人才的选拔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此外,习近平特别重视环境对干部培养的影响,他认为良好的从政环境对人才的选拔、干部的培养至关重要。“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11]。”选拔人才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习近平非常重视干部的培养,提出一系列有关好干部标准与培养的思想。

三、好干部的标准与培养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好干部的标准是“又红又专”,既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足够强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好干部的标准——“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体现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新形势下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好干部应该“德才兼备”,做到“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一)好干部的标准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具体素质;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是党风、政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首先,好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党员及其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立场。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1]。”“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9]。”习近平尤其重视军队中理想信念的树立。他指出,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需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树立起来。理想信念是个人奋斗的精神支柱与行动指南,领导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守自身的党性,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职守。

其次,好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担当就是敢于负责,言必行,行必果。习近平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要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让那些敢于进取、勇于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习近平要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努力成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10]。好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对人民群众承诺的事情要敢于负责,对于自身的职责敢于担当。

再次,好干部要勤政务实、清正廉洁。勤政务实、清正廉洁要求好干部必须讲原则,讲规矩。习近平认为保证良好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教育广大干部要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形成风清气正的从政原则。领导干部在国家各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好干部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必须遵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在任何情况下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习近平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10]。”领导干部在遇到重大问题时是否按规定向组织报告是检验合格不合格的试金石。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毫不含糊地坚守政治原则。

此外,习近平多次强调好干部必须坚守党性。党性实质上就是立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11]。”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二)好干部的培养

好干部的标准为干部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干部的培养要重视方式、方法。毛泽东对于干部的培养强调要善于识别干部,使用干部,爱护干部。邓小平强调搞改革开放,干部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还要有“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习近平高度重视对干部的培养,为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量身定做”与之相应的“培养方案”,并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发挥先进人物的模范作用。对于乡镇干部的培养,习近平主张发挥先进人物的模范作用,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走群众路线。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多次去河南考察,十分关心基层干部的培养,鼓励基层干部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乡镇干部作为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对于农村的发展很重要。习近平对乡镇干部提出“要沉得下来,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修炼修为,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的要求。乡镇干部作为最基层的干部,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干部,也是最易体察民情的干部。乡镇干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第二,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非常重视县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多次强调“郡县制,天下安”。他认为在我国的政权机构中,县级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承接中央的相关政策与指示,下达给基层的乡镇部门。习近平对县级干部提出四点具体要求:一是始终做到心中有党。领导干部要坚守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执行党的宗旨与原则。二是始终做到心中有民。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克己奉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计于民。三是始终做到心中有责。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有所作为。四是始终做到心中有戒。“无规矩不成方圆”,领导干部要言有所戒、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习近平对县委书记的这四点要求与好干部的标准异曲同工,都强调县委书记必须坚守党性,心系群众,敢于担当,守规矩,遵国法。

第三,开展面向全体党员干部的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对干部的培养还表现在开展诸如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党员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性教育实践重视对党员走群众路线的深化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视对党员思想作风的教育,“两学一做”重视党员的党性教育。这些实践活动虽侧重点不同,但都统一于习近平干部培养的思想中,体现了其重视党员干部群众性教育、党性教育、作风教育的鲜明导向。

习近平干部培养的思想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全面性体现在既重视对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章等理论教育,又重视对党员干部勤政务实、走群众路线的实践教育。系统性体现在他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察和管理:对于基层的乡镇领导干部,他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对于处于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县委书记,他要求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对于高级领导干部,他认为应该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12]。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习近平的选人用人思想,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四、干部的管理与考核

毛泽东、邓小平对干部的管理都强调原则性与制度化,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及政绩考核法。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现在就是要选人们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考核干部政绩首要标准。习近平继承了这种干部管理与考核思想,在致力于实现中国梦,打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前,对干部的管理与考核,提出以下原则与制度。

(一)干部管理的原则与制度

干部管理的原则。第一,党管干部原则。干部管理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1]。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纪严于国法”,对干部的管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章党纪严格约束党员言行。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13]。”习近平还强调在军事干部的管理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利于保证干部的党性以及军事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第二,严的标准与原则。习近平明确表示,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对干部管理的法治化是严格管理干部的重要表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化管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指出对于领导干部要实行严格的法律约束,要从小事着眼,严格规范,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干部管理的制度。第一,党委负责制。党委负责制就是各级党委对自己管辖区的各项工作负主要责任,尤其出现问题时要最先追究党委责任。党委负责制要求党委成员必须认清党委的主体责任,对于党员干部要加强管理,坚决与错误思想与不良作风作斗争,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坚守党的优良作风。党委负责制有利于实现对干部的有效管理,培养干部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使干部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二,民主监督制。对干部的管理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保证干部的清正廉洁。习近平指出,要发挥制度对权力的监督作用,发挥人民群众对干部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人民群众监督的阳光下获得透明,在制度的笼子里得到规范。他强调盘查各级部门在选人用人上是否存在不正之风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第三,领导干部任期制。领导干部任期制就是指领导干部的任期具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有明确的期限约束。在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方面习近平指出:“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普遍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实现了国家机关和领导层的有序更替[14]。”与领导干部任期制相对应的是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这种制度容易导致专制、腐败,而领导干部任期制有利于干部的新老更替,优化选人用人机制,防止权力腐败。

(二)干部的考核

习近平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政绩考核法,并结合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主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干部进行考核。第一,群众路线贯彻执行成效。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工作的根本方法。对干部的考核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法,以群众的反映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参照。邓小平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国家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考核干部政绩首要标准。习近平同样认为,一个党员干部品行的好坏,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教育广大干部要积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心系民生,真正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进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政绩。第二,法治建设成效。法治素养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习近平指出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尺。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与法治观念影响着党和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依法治国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的实施情况。习近平表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15]。”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同中共自身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要有效应对这一局面,必须将法治建设成效尤其是党员干部自身的法治素养作为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第三,党建成效。党建工作是领导干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16]。”党建政绩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领导干部其他方面的政绩,党建政绩统领群众路线的执行,统领法治建设的成效。坚持群众路线,加强法治建设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巩固党的工作,促进党建工作的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对于干部政绩考核的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综合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重视群众路线的落实情况,自身法治素养的提高以及党建工作的成效,这样才能真正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干部。

综上所述,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具有鲜明特点,重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作风、党性以及群众性教育,注重实现选人用人的原则化、制度化、程序化,注重干部培养的方法性、全面性、系统性,注重干部考核的实效性、综合性。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思想,有利于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把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的思想落实到实践中,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选拔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36,336,740,40,338,345.

[2]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人民日报,2013-03-05(01).

[3]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10-22(02).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0.

[5]习近平.建设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N].人民日报,2013-06-30(01).

[6]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 [N].人民日报,2015-01-31(01).

[7]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N].人民日报,2014-08-30(01).

[8]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声音 [N].人民日报,2015-03-15(05).

[9]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5-06-13(02).

[10]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N].人民日报,2015-01-14(01).

[1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1-15(01).

[12]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 [N].人民日报,2016-11-03(02).

[13]习近平.树立改革全局观积极探索实践 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N].人民日报,2015-06-06(01).

[14]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9-06(02).

[15]习近平.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N].人民日报,2014-10-24(01).

[16]习近平.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10-09(02).

(编辑:程俐萍)

ResearchonXiJinping’sthoughtofchoosingandusingpersons

XUWenfen

(MarxismSchool,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thought of choosing and using person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situation sinc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first is the principle and institution of choosing and using persons.The second is thinking about standards and training of qualified cadres.The third is the cadre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It is the key and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the success of our caus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cadre team.We should earnestly implement Xi Jinping’s thought of choosing and using persons,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vide talent support for socialism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oosing and using persons; Good cadre; Management; Assessment

2017-09-15

徐文粉(1990-),女(汉),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ZDA001)

D630

A

1671-816X(2017)12-0047-06

猜你喜欢

选人用人领导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从羊祜将军选人用人说开去
用人还需讲原则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破解“四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