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睑术的研究进展

2017-04-03罗姗姗综述游晓波审校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睑术皱襞重睑

罗姗姗 综述,游晓波,2 审校

(1.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四川 成都 610072)

重睑术的研究进展

罗姗姗1综述,游晓波1,2审校

(1.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四川 成都 610072)

东方人双侧单睑发生率为4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重睑术已然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一种美容手术。不恰当的重睑不仅使眼睛缺乏美感,而且可能破坏原有的面部协调。本文将近年来各重睑术式的特点及进展做一综述。

重睑术;切开法;非切开法

眼睛是容貌美的中心,被哲学家称为美感之窗。东方人双侧单睑发生概率为41%[1]。东方型单睑的特点[2]:①上睑肥厚臃肿;②上睑皮肤悬垂遮盖睑缘,睫毛平直;③多数伴有内眦赘皮,睑裂细小,内眦间距宽;④眉眼距较宽等。美丽的重睑应具备较薄而宽的上睑皱襞,没有内眦赘皮及臃肿的上睑肌肉及脂肪。恰当的重睑术可令睑裂增大、睫毛上翘,使眼睛富有立体感。重睑术式种类繁多,但其原理都是通过修整上睑的肌腱膜及眼轮匝肌形成重睑效果[3,4]。最早受眼科医生实施的上睑内翻矫正术[5]启发,重睑术自开展以来,术式不断涌出,现将近年来各种术式优缺点及进展进行汇总比较,综述如下。

1 重睑形成的原理

Sayoc[6]的重睑形成学说,认为提上睑肌腱膜有部分纤维止于上睑皮肤,提肌收缩时,皮肤即出现皱襞。宋儒耀[7]、王炜[2]等认为重睑的形成不仅与上睑提肌的附着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皮肤质地、肌肉厚薄、脂肪含量有关。目前大多数重睑术式都是利用眼睑皮肤和上睑提肌腱膜的直接或间接固定粘连形成重睑。

2 重睑的设计

2.1 设计原则 重睑皱襞的宽度取决于睑板宽度,东方人的上睑板宽度7~9 mm[2],故重睑皱襞宽度取女性5~7 mm,男性4~6 mm。眼睛平视前方瞳孔的垂线在重睑线的投影为最宽点,外眦部皱襞线距睑缘宽度依据重睑皱襞形态调整。重睑皱襞形态包括广尾形、新月形、平行形。需要去除皮肤者,皱襞线在外眦部的延伸不超过眶缘。

2.2 数字化眼形设计 21世纪的到来,促使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术者与求美者之间很难沟通形成统一意见。近年一些计算机拟态学设计软件应用于手术,Adobe Photoshop就是其中之一[8],术者与求美者共同通过制图软件设计量化重睑形态,依据数据行重睑术,术后可测定重睑线与拟态重睑线的吻合率。但皮肤弹性、延展在动静态下的差异,是这类软件必须面临的考验。

3 重睑术式

3.1 非切开法 通过缝合方式,将缝线贯穿缝合或直接埋藏于上睑组织内,使上睑皮肤与睑板前筋膜形成粘连。此法不能去除多余上睑脂肪和上睑皮肤,因此不适用于眼睑臃肿、眼轮匝肌肥厚及上睑松弛类型的求美者。早年因其瘢痕小、创伤小的优点,应用广泛。目前这一类方法已逐渐被许多学者作为次选术式。

3.1.1 埋线法 传统埋线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明显瘢痕,但因其真皮层与睑板前筋膜点式固定较难持久,缝合线易脱落,重睑沟易变浅消失。聂丽丽等采用双环法埋线重睑术[9],增加了传统埋线的稳固性。

3.1.2 缝线法 用缝线贯穿缝合上睑组织全层,利用短期内组织对缝线的反应以及损伤产生的粘连形成重睑皱襞。此法近年应用较少。

3.2 微创小切口法 该法通过在重睑线上设计多个小切口,能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和脂肪,对眼轮匝肌肥厚和上睑臃肿的患者适用,但去除组织不准确,术中较难准确止血。该法不能切除多余皮肤,故不适合于上睑皮肤过度松弛者。小切口对淋巴循环系统损伤较小,有利于术后消除肿胀淤青,术后恢复时间较短。

3.2.1 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联合术 是微创三点法与埋线术的结合。陈鹏等[10]在设计好的重睑线上做三个小切口,切除轮匝肌和眶膈脂肪后,缝线沿重睑线连续的来回反折埋线固定。该法在盲视下缝合,对术者经验和审美力要求高。因此,这种术式目前主要应用于不对称重睑等修复整形中。

3.2.2 多点法 早期俞舜等[11]在设计好的重睑线上做三个3~6 mm的小切口,在小切口内切除适量轮匝肌,从外侧切口去除部分脂肪,缝合上下睑皮肤和上睑提肌腱膜形成重睑。现在改良的三点微小口+皮下隧道组织去除术[12],重睑线较为流畅。缝合方法报道有间断外缝合[13]和埋线缝合[14]。后来曲学炜等[15]在设计好的重睑线上做五个2~4 mm的小切口。近年来,也有六点法[16]的报道。

3.3 切开法 通过在上睑皮肤做一连续的切口,直视下逐层切除皮肤、轮匝肌及眶膈脂肪,该法形成重睑线稳固持久,可以解决眼睑许多如上睑皮肤松弛、倒睫、上睑臃肿、眶脂下垂等复杂问题,是近年来术者及求美者越来越青睐的一种术式。

3.3.1 直接粘连 ①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此法在重睑线做切口,利用上下睑皮肤与上睑提肌腱膜之间的粘连形成重睑皱襞。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切开方法。②睑缘平行切口重睑术:为解决瘢痕形成的困扰。鲁礼新等[5]在距睑缘1~2 mm的位置做平行睑缘切口,在拟定重睑线皮肤深面将真皮及上睑提肌腱膜内缝合固定。该法闭眼时上睑皮肤平整,是一种有效避免瘢痕明显的方法。但此操作在盲视下进行,较难形成圆滑流畅的重睑线。其操作难度和术后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3.3.2 间接传导 ①肌瓣法腱膜固定重睑术:刘延伟[1]在传统切开重睑术基础上,保留下唇睑板前眼轮匝肌,分离形成肌皮瓣,将肌肉上缘固定在上睑提肌腱膜上,利用提肌腱膜与肌瓣之间的粘连力量传导至皮肤形成重睑。术中保留重睑下唇肌肉符合生理解剖,这不仅避免重睑下唇过薄导致重睑僵硬,也避免破坏过多真皮下血管淋巴网,加之肌肉的收缩促回流[17]作用,可有效减少术后肿胀恢复时间。②眶膈筋膜微瓣法重睑成形术:天然的重睑线睑下缘皮肤与睑板间有一定的移动性,并有轻度的皮肤皱褶[18]。赵晓晖[19]将眶隔筋膜微瓣与轮匝肌缝合,力量通过眶膈筋膜和轮匝肌间粘连带动皮肤形成重睑。此法传导作用的稳固性较差,上睑提肌腱膜与眶膈基底之间的粘连性为可变因素,因此重睑持久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3.3 几种特殊类型的重睑术

3.3.1 伴有内眦赘皮的重睑术 据Uchida和邱式统计[20],先天性内眦赘皮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为50%,且其中70%的患者存在单睑,重睑术与内眦成形术往往同时进行。常见的内眦成形术包括[21]Stallard-Z成形术、Fox-Z成形术、V-Y成形术、L型皮肤切除术以及Mustarde内眦赘皮矫正术等。

3.3.2 伴有上睑松弛的重睑术 伴有中老年上睑松弛的重睑术与年轻人的重睑手术相比有三个特点[22]:①去除皮肤量较多;②缝线固定于睑板前筋膜的位置过高易导致睁眼疲劳;③眼轮匝肌切除过少易导致局部重睑臃肿。治疗上睑松弛可选择眉上缘切口、眉下缘切口和重睑切口,临床上最常用是重睑切口[23]。

3.3.3 上睑缺损修复联合重睑术 毛文书等[24]采用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皮瓣转移同期行重睑术;杨思奋等[25]采用邻近眼轮匝肌肌皮瓣或扩张超薄皮瓣转移同期行重睑术,有效隐藏了部分切口瘢痕,效果良好。

4 并发症

重睑皱襞宽度过高过窄及双眼皱襞宽度不对称常见于各类重睑术;上睑皱襞消失或变浅及上睑皱襞在内眦角中断或皱襞弧度成角常见于非切开法重睑术;结线外露、皮下囊肿多见于埋线法;上睑沟凹陷常见于微创小切口法和切开法重睑术;瘢痕、睑裂闭合不全、多重睑、睫毛下垂或下唇皮肤松弛及上睑下垂多见于切开法重睑术。

综上所述,重睑术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最普遍的一种整形美容手术。重睑术的要求也由最初的“仅仅是双眼皮”到如今的“获得自然美观的重睑效果”。微创小切口法瘢痕较小,但无法解决复杂眼睑问题;切开法反之。既要求瘢痕小,创伤小,又要求解决眼睑各种问题的术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 刘延伟.肌瓣法腱膜固定重睑成形术[J].中国医疗美容,2016,5(4):6-8.

[2] 王炜.整形外科学(下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84-985.

[3] Lukanova A,Zeleninclr JA,Lundin E,et al.Prediagnostic Level ofC-peptide,IGFBP-1,-2 and-3 and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J].Int JCancer,2011,108(2):262-268.

[4] Cho BC,Byun JS.New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suture and incisionmethod for creating a more physiologically natural double-eyelid[J].Hast Reconstr Surg,2010,125(1):324-331.

[5] 鲁礼新,邱凌燕,汪环,等.睑缘平行切口微创重睑术[J].中国医疗美容,2013,2(4):27-28.

[6] Sayoc BT.Absence of superior palpebral fold in siteyes:an anatomic and physiologic explan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1956,42:298.

[7] 宋儒耀.再论重睑成形术[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8,4(1):6.

[8] 曲学延,张宁,张秋迟,等.计算机眼形设计的点式重睑术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32-33.

[9] 聂丽丽.双环法埋线重睑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4,3(6):35.

[10]陈鹏.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的重睑成形术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6,5(1):4-6.

[11]俞舜,储国平,杨敏烈,等.三点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和体会[J].中国医疗美容,2013,2(3):74-75.

[12]李正斌,梁俊刚,路光辉.三点微创小切口联合皮下隧道组织去除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2016,5(2):1-3.

[13]司小强,杨国虎.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与传统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对比[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5):363-365.

[14]周宁,郝超.改良三点式埋线重睑术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美

[15]容医学,2016,25(1):20-21.

[15]曲学炜,王泽,姜炳华,等.五点式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0):30-31.

[16]方海燕.六点埋线法重睑成形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2,11(15):1939-1940.

[17]江华,刘安堂,孙美庆,等.特殊类型的重睑成形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5):265-269.

[18]程喜平.重睑者重睑线与睑缘间皮肤皱褶观察[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9(3):148-150.

[19]赵晓晖,何琳,王爱琴,等.眶隔筋膜微瓣法重睑成形术的远期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4):169-170.

[20]李丙辰.内眦“Z”形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5,4(1):21-22.

[21]杨锴,滕利,卢建建,等.重睑术同期矫正内眦赘皮的新术式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48-1650.

[22]周水勇,王剑,张羽森,等.中老年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经验探讨[J].中国医疗美容,2016,5(5):15-16.

[23]张梦媛,杨虎,李彩云,等.切除整条眼轮匝肌的三点式重睑术60例分析[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28(6):457-458.

[24]毛文书,席淑新.移植技术联合重睑成形术修复上睑缺损畸形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2):1295-1296.

[25]杨思奋,马婷婷,徐伟,等.移植技术联合重睑成形术在上睑缺损畸形美容性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12):26-30.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double-eyelid blepharoplasty

LUO shan-shan,YOU Xiao-bo

R622

B

1672-6170(2017)03-0122-03

2016-09-23;

2016-11-24)

猜你喜欢

睑术皱襞重睑
改良Park重睑术与传统切开重睑术优势对比
重睑修复术后重睑凹陷过深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切开联合埋线重睑法治疗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
浅析重睑术后护理常识
改良小切口重睑术与埋线重睑术疗效对比
内眦“Z”形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重睑术联合鱼尾纹祛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