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9例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

2017-04-02婷,陈业,徐兵,宋

关键词:监测技术危重导管

李 婷,陈 业,徐 兵,宋 晴

(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29例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

李 婷,陈 业,徐 兵,宋 晴

(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目的 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10月收治的应用PICCO监测的危重症患者29例,通过PICCO监测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置管的配合、测量注意事项、导管的日常护理及拔管后的护理。结果 危重患者29例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PICCO导管留置时间2~7 d,均未出现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29例中有患者25例临床症状缓解,经进一步治疗后转出ICU;患者1例因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死亡;因大面积心肌梗死并MODS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患者住ICU时间7~22 d,平均13.5 d。结论 对于正确测量PICCO数据和预防相关并发症,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充分认识到PICCO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及相关并发症,精心护理,避免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护理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是一项通过经肺温度稀释法和动脉轮廓分析联合应用技术,获取患者的心功能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ITBI)、左心室收缩指数(dPmx)、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量变异(SVV)等多项重要参数,可及时有效地指导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1]。选取我院ICU对危重患者29例应用PICCO监测技术,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10月收治的应用PICCO监测的危重症患者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3~85岁,平均62.6岁。感染性休克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多发伤5例,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3例,烧伤并发MODS1例。

1.2 方法

首先选择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导管的主通路连接温度传感器;选择患者的股动脉放置一条PICCO专用监测导管,通过换能器与PICCO检测仪相连。由两人合作共同测量,从中心静脉注入10~15 mL的低温生理盐水(<8℃),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PICCO导管接收端,PICCO监测仪将根据整个热稀释过程描出热稀释曲线,并进行分析,获取基本参数;然后结合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性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参数。

1.2.1 心理护理

进入ICU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如为清醒患者则心理反应尤为强烈。不论健康或疾病的条件下,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均可产生致病或治疗作用。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该技术的操作过程、重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安慰并鼓励患者,以解除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同时要积极地满足患者的各种生活需求,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环境安全、安静、舒适。

1.2.2 生命体征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生命体征、CVP、尿量的变化,并能根据各项监测指标评估患者的病情,提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密切观察患者心律、血压变化,并综合评估患者的状况是否可耐受低温生理盐水的输注。

1.2.3 导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各类导管,密切观察置管处是否有渗血、渗液。密切观察管路连接处是否松动、脱出。保证管路各部件连接紧密无漏气。

(2)保持各管路通畅,深静脉置管注入低温生理盐水前要确保管道通畅,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动脉置管留置期间应使用加压袋加压肝素盐水,压力保持在300 mmHg(1 mmHg=0.133 kPa),以有效阻断血液回流[2]。密切观察PICCO监护仪动脉血压波形变化,若波峰变钝,则说明管道欠通畅,应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因医院性因素导致的感染发生。皮肤插管部位、导管接头是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的主要来源。约有50%的导管相关感染来自皮肤,40%源于污染的接头[3]。无菌纱布敷料应当每天严格消毒后更换,敷贴应当三天更换一次,延长管、三通、肝素帽等应当每日更换。如患者体温升高,出现感染征象,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做导管血和外周血培养[4]。

(4)密切观察动脉置管侧肢体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发生肢体疼痛、颜色苍白、肢体肿胀、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1.2.4 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进行PICCO校正前,患者需在安静状态下,避免咳嗽、躁动等影响监测准确性的因素。首次校正前,应暂停输液30 s以上。中心静脉压测量时,压力传感器应置于腋前线第4肋间隙或右心房水平,测量完成后应及时将PICCO监护仪CVP数值进行更改。动脉压力校正时,压力传感器应置于心脏水平。连续动态观察动脉压时,应将动脉压力传感器置于同心脏水平的固定位置,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延误病情。经中心静脉内快速(0.5~7 s)而稳定的注射低温盐水,剂量要准确,重复上述三次操作取平均值。病情稳定患者可6~8 h定标一次,病情变化者可酌情增加测量次数。

1.2.5 拔管后的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或发生CRBSI时需终止PICCO监测,护士应遵医嘱及时拔除各类导管。导管拔除后,动脉置管处应按压30 min以上并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外加沙袋压迫6 h以上;加压包扎时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双侧肢体的皮温、色泽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等。穿刺侧肢体制动6 h,平放24 h。

2 结 果

患者29例中有患者25例临床症状缓解,经进一步治疗后转出ICU;患者因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死亡1例;因大面积心肌梗死并MODS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患者住ICU时间7~22 d,平均13.5 d。PICCO导管留置时间2~7 d,均未出现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1] 郭秋兰,刘兰霞,程小梅,等.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肺损伤患者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3(7):26-27.

[2] 贾美君.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出量监测的护理,护理研究[J],2011,4C:1081.

[3] 刘大为.严重病学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16.

[4]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常规[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

B

ISSN.2096-2479.2017.08.162.02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危重导管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