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泛阅读时代大学生阅读模式变迁及应对

2017-04-01杨岚丁启红邹靖

科教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阅读模式大学生

杨岚 丁启红 邹靖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也随之改变,阅读的概念被泛化,阅读不再仅仅囿于纸质阅读,而是更宽泛地指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阅读。这种变化在大学生这个群体尤为突出,本文将深入分析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当下泛阅读时代的变化,变化所带来的喜忧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 泛阅读 大学生 阅读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reading will change the concept of reading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generalization, reading paper reading, but more broadly refers to through various media reading. This change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will deeply analyze the reading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pan reading era changes,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joy and coping strategies.

Keywords pan reading;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mode

1 泛阅读的界定

Gibson和Levin(1975)认为:“阅读乃是从篇章中提取意义的过程”。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或资料,阅读者达到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的目的。目前,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泛化了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对阅读内容没有太多限制,也没有规定阅读的媒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泛阅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书籍也走向富媒体化,各种媒介,如电脑、平板、Kindle等,都成为人们的阅读工具,各种电子书籍以其低成本、便携性等优势出尽风头,各种软件也为阅读提供了便利。阅读不受时空限制,其成本降至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的阅读量和信息量高速增长,这些都宣告着泛阅读时代的到来。

2 泛阅读时代大学生阅读模式的变迁

2.1 阅读模式从单一到多样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主要指纸质阅读,即将知识印刷在纸张上并装订成册以供人们阅读,而到了泛阅读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模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在电脑上随意打开一个网页,各种信息便涌入眼帘,阅读的内容从财经时事到文化娱乐,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科技的发展让智能手机也变成了微型电脑,此外,各类手机APP软件更是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外,数字化大大降低了书籍的获取成本,电子阅读器使书籍更加亲民,阅读的单一模式从此被打破。

2.2 阅读时间、空间不受限制

泛阅读时代到来之前,由于纸质阅读对阅读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大学生的阅读时间、空间相对固定:首先,必须要有光线,“凿壁借光”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传统阅读的必要条件;其次,阅读的氛围需要相对安静,因此,高校图书馆和自习室通常是座无虚席;第三,阅读需要一定的场所,由于大而厚的纸质书籍便携性较差,很多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宿舍、教室或图书馆进行阅读。但是,泛阅读时代的到来则改变了这样的局面,电脑和手机上的各种软件为大学生提供了阅读的素材、厚重的书籍通过数字化技术载入电子阅读器之后变得轻便。

2.3 阅读内容碎片化

随泛阅读时代而来的是阅读内容的碎片化。科技的发展使阅读不再拘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大学生甚至不需要特别计划一段时间进行阅读,只要想读的时候打开电脑或手机等即可进行,不想阅读时可以立刻抽身离开,正在逐渐形成的知识网络,可能会因此戛然而止,等下次想起继续阅读时,又要重头开始。如此循环往复,导致的结果便是零碎的阅读内容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再者,微博、微信等的兴起迎合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信息常常短小,或以倒金字塔的形式出现,即先给出结论或观点,再进行阐述和论证,以至于大学生在阅读此类信息时甚至不需要思考便可以知道大致内容。然而,这样往往会导致内容片面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阅读内容的完整度,断章取义的现象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大学生将养成思维惰性,缺乏对事物的主观认知,盲目跟随舆论导向。

3 大学生阅读模式变迁的喜与忧

泛阅读时代下,阅读工具的多样化、阅读时空的随意化以及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却是纸质书籍的没落,2011年,美国的电子书销售额已经超过纸质书籍的销售额,实体书店也面临着倒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免思考这种阅读模式变迁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带来的影响。

3.1 正面影响

存在即合理,泛阅读时代的兴起必然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首先,借助富媒体的发展,获取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束之高阁的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低成本的阅读。其次,泛阅读时代变革的不仅仅是阅读模式,它也深刻地改变了作品的创作方式。传统的媒体创作方式下的内容是既定的,尽管创作的技巧可以为作品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但总体内容是缺少变量的。而新媒体的发展允许更多的人参与到作品内容的创作,作者通过网络跟读者进行沟通,推动剧情的发展。而传统纸质阅读是无法提供这种即时互动的,作为对新鲜事物极其敏感的团体,大学生自然喜欢这种阅读方式。

3.2 负面影响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谁也无法否认,阅读在当代遇到了重大危机。就像一切重大危机一样,它的表面現象不是萧条,而是极度扩张。网络上的阅读那么方便、那么丰富、那么快捷,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其中,兴高采烈地告别了那个需要排队借书、细心摘录、长久品味的传统阅读时代”。 ①泛阅读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最让人担忧的便是阅读碎片化。虽然目前对碎片化阅读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为这样的阅读方式带给大学生的是思维的碎片化。当我们阅读整篇文章时,我们的思维结构是完整的,但当文章被分割成几块后阅读时,我们就很难形成完整的思考模式。其次,长期的碎片化阅读会使大学生习惯知识触手可及,产生依赖,遇到无法通过网络查找到答案的问题时便失去耐心,无法静心解决问题。

此外,泛阅读时代的知识虽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但质量却令人堪忧。泛阅读时代使得人们发文的门槛降低,只要有一台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发布自己的文章或动态。网络文章缺乏监管,滥竽充数的不在少数,大学生虽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也不免上当受骗。因此,有人质疑,在泛阅读时代大学生所阅读的到底是知识还是信息。虽然对于“知识”和“信息”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可否认的是,知识是认识的一种,且这种认识必须是正确的有价值,②而信息则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如此看来,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获得的更倾向于信息,而非知识。此外,电子产品对人体会产生伤害,当阅读的工具变为电子产品后,其对大学生身体上的伤害可想而知,例如辐射、视力下降等。2010年《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结果公告》表明,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4.72%,③相较于2004年同期增长了几乎2%,④这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不无关系。

4 泛阅读时代下大学生阅读模式变迁的应对

4.1 提升阅读内容质量

除去少量规范化的电子书籍,比如亚马逊生产的Kindle电子阅读器,通过这种阅读器阅读的书籍大多是著作,质量有保障,带给大学生读者的阅读体验接近纸质书籍,且成本相对较低。然而,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如微博、微信等,其内容缺乏规范,错别字、语法错误比比皆是,阅读内容和质量令人担忧。由此可见,政府应构建新媒体监管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剔除垃圾信息,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拒绝新媒体的不良影响。此外,出版社应严把出版门槛,控制出版书籍或电子书的质量,同时,出版社还应促进自我产业升级,打造更多的优秀书籍为大学生阅读提供选择。作为泛阅读时代催生的新兴产业,新媒体行业应该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新媒体平台上信息的把关工作,严格抵制低俗信息,建设健康的、多样的主流网络文化。⑤

4.2 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除了提升阅读内容的质量,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同样重要。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儿认为人一生的阅读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开始阅读阶段(6-7岁)、掌握阅读阶段(7-8岁)、为了学习新知而阅读阶段(9-13岁)、多重观点阶段(14-18岁)、构建与批判阶段(大学及大学以后)。珍妮指出第二、三、四阶段是阅读的关键阶段。⑥这三个阶段的将会影响到大学生在构建与批判阶段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引导孩子的阅读行为,而不是一味地放任自由阅读,导致大学生欠缺对阅读真正意义的了解。

其次,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大有裨益。大学校园中与书籍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图书馆,它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藏书丰富与否也逐渐成为评价校园文化底蕴的标准之一。很多高校图书馆都会举行“读书节”活动带动全校阅读,然而,作为高校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图书馆对学生缺乏强制力和号召力,只能依靠自身文化资源来影响学生,导致多数阅读推广活动都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际效果。⑦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鼓励高校各部门,如教务处、校团委、学生会等等,充分推广全校阅读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主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其自身的努力。目前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与考研形势,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大学生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自我知识储备,阅读的重心偏向功利性、实用性,另一些则以减压为借口,沉迷于阅读娱乐新闻,这些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学生应该将眼光放得更长远、切忌急躁,阅读更多有利于自身素质提升的文化典籍。

5 结语

泛阅读时代中的大学生阅读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且不可逆的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趋利避害、发挥泛阅读的优势,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也能静心阅读好的作品。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作为其主体,更应身体力行应对这样的改变。

注释

① 伍振华.知识与信息的定义及其关系新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3(10):44-49.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结果公告[J].中国学校卫生,2011(9):1026.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J].Health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7.4(1):5-7.

④ 余秋雨.信息時代的阅读危机[J].党建,2010(9):44-45.

⑤ 王爱丽,高飞.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的变迁及应对[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214-216.

⑥ 赵霞.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2):24-26.

⑦ 苑世芬.信息化语境下大学生阅读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22):66-69.

猜你喜欢

阅读模式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
高校图书馆创建大学生跨学科阅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