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导向视域下多元立体日语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构

2017-04-01沈纯琼

科教导刊 2016年35期

沈纯琼

摘 要 国际化以及职业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日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外语专业,其国际化和职业化是其发展必经之路。本文主要针对职业导向视域下多元立体日语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构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职业导向视域 多元立体 日语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建构

Abstract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Japanese as an important foreign language major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i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expos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 dimensional Japanese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guidance, hoping to give reference to our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perspective of career guidance; multi dimensional; Japanese practice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1日语实训教学的概念

实训的定义是高等院校对职业技能进行实际训练,是高校遵照社会需要的一种人才培养措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各种实用能力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组成环节,是学生就业前的必修课程,通过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以及职业素养。

日语实训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校内实训和国际合作对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进行锻炼,进而实现学生可以用日语自由沟通和交流的目的。通过实训教学,学生能够增强实践经验、强化职业记忆、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构建多元立体日语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和国际合作。

2强化日语专业校内实训相关对策

2.1 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

高校要为学生创设多方位、立体化的校内实训模式,即多途径、多元化有效结合的校内实训模式,将日语知识转变为实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内实训,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打造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学生人才。高校在加强与日企合作的基础上,要与日企进行深入沟通,充分了解行业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日语笔译与口译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水平。同时,高校还要对日语课程进行改革,根据行业需求改进教学计划,根据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训练和学习为教学方式,建设校内实训新体系,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以及职业性。另外,通过案例实训、项目实训、模拟面试以及企业实训等渠道,对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以及行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日语沟通能力以及服务意识。

2.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主要包括校内基地实训以及课堂实训,教师要通过任务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实践、研究以及探索,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日语知识体系。同时,课堂实训还要配备相关设备,进而充分满足教学需求,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日语基础。校内实训基地还要不断拓展实训范围,积极探索日语文化,给学生锻炼和提高的平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以及生活沟通能力。

教师要针对不同实训方式设计科学的实训方案,并且指派专业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训,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在校内实训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要突进实训的有效性,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具备较强的竞争性。同时,为了突出校内实训的有效性,高校还要采取院系共管、内外结合的建设模式,将生产、科研、教学充分结合,定期到实训基地开展调研工作,听取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对实训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筛选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实训项目,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高校还要根据课程需要,将需要在校外开展的教学内容设置在校外进行,通过聘请专业人士、场景模拟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将企业文化和日本文化充分融合,保证语言的实用性以及准确性。同时,为了保证教学的延续性,高校还要积极举办例如日语讲演、日语歌曲比赛、日语辩论比赛以及日语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将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高校在定期举办各种活动的同时,还要邀请日本教育专家以及外宾前来交流、座谈和指导,给学生与日本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进而激发学生的日语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3 加强就业指导,重视创业教育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就业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正确定位职业生涯。同时,高校要注重职业指导的全程性,从学生入学开始,要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员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做到社会实践、专业教育、入学教育、就业指导的充分结合,突出就业指导的科学性、专业性、全程性以及全面性。高校还要积极开展各种模拟招聘会、企业进校园、校友交流会以及职业生涯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同时,为了应对当前就业难的社会形势,高校还要积极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在实践平台、队伍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构建、经费保障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将创业教育与学生社团充分结合,在提高社团品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高校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业气氛,积极举办创业报告、创业论坛、创业讲座以及创业计划比赛等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社会,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高校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举办的创业比赛,让创业创新的意识深入学生的思想中。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高校要以创业为核心,提供给学生创业实践的场地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2.4 增强师资团队建设

高校要通过到基层到企业实训以及进修学习等途径,为教师提供提高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平台,打造一支新时期的师资团队。高校要利用假期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或者挂职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职业资格培训以及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同时,为了保证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高校还要聘请企业老总或者校外专家来校交流、讲座,开展校内教师的交流互动,互相分享自身教学经历和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需要的专业知识。

3强化日语教学国际合作相关对策

3.1 加强国际合作认识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国际合作对提高院校日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性,认识到国际合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就业、优化课程结构、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资源等,从思想以及行动上重视国际合作。

3.2 积极争取教学资源

高校要积极争取教学资源,不断拓宽国际合作的途径和渠道,加强与教育厅以及省外办的联系,通过友好城市、教学援助等形式扩大与日本高校的交流和联系。同时,在当前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分析合作项目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突出教学优势,通过一些特色学科吸引日本留学生,进而扩大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3.3 充分明确办学主体

高校要不断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做法,成立国际合作的专管部门,为学生和教师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方便,同时,高校还要积极开展课程认证、专业模式以及国外联系等服务工作。

3.4 实现合作模式多元化

第一,与日本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扩大合作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学校或者日本大学,要通过订单式培养与日本企业深度合作,待到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日本企业实习,同時也可以采取劳务输出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到日本企业顶岗的机会,进而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实习环境;第二,中日师资深度合作,中方院校要聘请日籍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接触日本文化,同时,高校还要通过给教师到日本学习交流的机会,将教师培养为具有深厚教学经验以及国际知识的现代化教师;第三,借助中介,留学中介专门从事留学工作,对相关途径十分熟悉,在保障学生基本利益的前提下,高校可以与留学中介开展合作,提供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机会;第四,科研合作,高校可以选派教师与日本大学或者企业进行科研合作,例如语言研究等,在了解日本科研动向的前提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增进交流和了解,为深入合作奠定基础;第五,资源互补,日语教学的材料需要实时更新,例如日本最新书籍、日本最新影片、日本最新信息等,高校可以与同日本大学互相交换书籍、杂志、报刊、影音以及教材等,在开展合作的同时,还可以丰富双方的教学资源;第六,网络课堂,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可以与日本大学实现网络共享,邀请对方教师进行语言讲座,并且将视频上传到校园网,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4结束语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经济活动更加频繁,社会亟需综合素质高、沟通能力的强的专业语言人才。日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需要通过校内实训和国际合作来不断提高和完善,实训是日语课程体系的关键组成环节,同时也是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因此,想要构建职业导向视域下多元立体日语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高校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出发点,重视校内实训和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基地和平台,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L艽讼钅课愣∽ㄒ底酆细母锸缘阆钅?“日语专业综合改革”(课题编号:CXQX—ZL20150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健.职业导向商务日语专业多元立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14.

[2] 欧阳健,张佩霞.职业导向商务日语专业多元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3:77-85.

[3] 孙忠敏.高职船机修造专业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 杨玲.口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之探讨——第三届同声传译翻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讨论引发的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4:65-71.

[5] 贺黎,刘慧云.从赴日研修调查报告看日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J].长沙大学学报,2009.6:147-149.

[6] 王玲,张明丽,唐素林.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初探[A].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高职研究会.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高职研究会,2010:5.

[7] 卢情恩.基于影视配音的高职日语实践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8] 佟玲.商务日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6: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