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2017-04-01邹厚亏

科教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大学生

邹厚亏

摘 要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思想上层建筑的稳定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巩固,对现有经济基础的秩序和决定作用有重大影响,更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存亡与安危。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践行者,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形态模式的历史继承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价值观 国家意识形态

Abstract The security of national ide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 it is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political superstructur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economic order and decisive role, but also related to a country and a party's survival and safet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task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practitioner, the political valu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orrect or no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afety of state ideology, related to the whole social patterns of historical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values; national ideology

1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因利益角度出现的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意识形态内国家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成为了国家安全问题中尤为关注的重要内容。从某种角度上讲,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的基础,更是众多安全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们思想活跃,更注重关心国内外大事,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践行者,对国家观念等政治制度建设和发展有很强的关注度和较高的发言权,是一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政治力量,不可忽视。特别是他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看法、评价及行为倾向,反映了他们对政治现象、政治行为、政治关系等总体的看法和观点,都是其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国家意识形态重构的重要思想价值资源,他们的价值体系如何影响到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国与国之间各方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联系越来越紧密,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利益交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所以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安全,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也纳入其中了,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意识形态领域内统一的指导思想,整个民族就会失去凝聚力,国家自身的安全当然也就无从谈起。大学生政治观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政治辨别力,增强维护现有国家制度的政治自觉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更可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意识形态的正确对于中国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充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放弃了属于自己的意识形态领域,其他工作开展也将缺乏向心力,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舆论共识也将濒于瓦解,严重者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2 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分析

2.1 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

从当前的形势来分析,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状况良好,但毋庸置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是有所滋长的,存在很多不良的因素。第一,从中国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稳步的向前推进,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仍然占据着强大的主导地位。可是,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西方发达国家实力仍然很强,反对分子的文化渗透从未放松,各类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出了挑战;第二,很多人认为,意识形态安全就是政治制度的安全,是一国内部政治之事,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多元化要求有所背离。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彼此依赖,利益共赢,已经冲破了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的藩篱,认为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发展机会,没有必要一味地强调意识形态的安全。甚至认为我们只需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就行了。这种对意识形态不重视的看法会很大程度上磨灭人们的安全意识,这是另一种潜在的威胁。第三,随着我国对网络“负能量”的逐渐警惕并启动网络整治工作,网络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敌对势力也加紧了对新的“移动网络”的渗透、宣传。从前电脑网络上流行的扰乱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现在已渗透到手机、平板电脑上,传播方式更多样、传播速度更迅速,国家网络信息与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2.2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分析

大学是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的地方,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地,会影响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活跃,对政治关注度极高,他们的政治价值观怎样对祖国的未来政治走向有着直接的联系。一是政治知识的了解,这是大学生加入国家政治生活的首要条件,是政治素质的本质要素;二是政治态度的表现,即大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的看法见解,这是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三是政治关注和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参与行使权力的一种表现,可以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观点。总之,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更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导者。所以他们的政治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定,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主流是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國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着信心。但是个体的差异,使得他们在理想信念和价值选择上也存在着多样性,比如急功近利,态度浮躁,缺乏目标等问题。因此在意识形态防御方面我们面临着种种挑战,这也说明了我们有必要增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教育。

3 提升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议

在新的时期,我们仍然要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从多个方面来提高他们的政治价值观。

(1)与时俱进加强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完善的。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有必要给意识形态增添新的内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能够适应复杂变多情况的,能够为理论提供第一手的材料,同时也可以坚持不断创新的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为社会的发展发挥其作用。当今中国面临新的形势,全球化趋势加剧和全面深化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问题和变化会反映到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他们的传统观念会面临着许多的冲击和挤压。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引导学生在多种的价值观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让他们能够自觉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国内国际问题,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路前進,做一个坚定地社会主义践行者。

(2)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教育。现代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它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加强网络监管,掌握网络管理的“总开关”。要主动、积极的走进网络这一平台,利用已有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网站作为大学生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来不断地提高政治价值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政治价值观扩展到大学生喜欢的其他网站上,让他们在无形中就可以接受到政治价值观的教育,也可以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党员的群体力量,通过自办的杂志、创建的校园网络博客等形式,带头引领整个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抓好国家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

(3)利用校园平台加强教育。充分发挥“两课”教育,从理论上、教学上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社会观的教育,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法律等意识形态内容进行教案充实和重点讲授。当然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以单一的、说教的形式来进行,相反的我们更应该用一种喜闻乐见的、轻松快乐的形式融入到大学生喜欢的校园活动之中。可以通过宣传报道、班级党课、主题文艺晚会、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把政治价值观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参与自己喜欢的这些活动中,可以亲身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正确性、科学性,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目的。

€L芑鹣钅浚汉笔〗逃蒲Ч婊?015年立项课题《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15GB293)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卷,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徐运华,赵平.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