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课堂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2017-04-01方晓芬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全面发展

方晓芬

【摘 要】承认差异,分层教学,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极力倡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主要探讨从学生、备课、授课、辅导、作业、测评和评价等方面开展因材施教,构建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提高《科学》课程和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科学课程;因材教育;全面发展

一、应用因材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1.全面考查,做好分层工作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分层,绝不是简单地将学生按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在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各次检测成绩、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科基础、家庭环境、学习效率的差异和对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再将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优等生):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整体素质较高;B层(中等生):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成绩不稳定、波动性大,但发展潜力较大;C层(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欠佳,基础知识不扎实,家长重视不够,经常性未完成作业,纪律散漫、贪玩、较任性,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班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2.分层备课,确定教学目标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1)A层学生:引导并鼓励其进行超大纲、超进度学习;

(2)B层学生:采用诱导、启发的方法,引导其把教材的训练目标一步达到大纲的要求;

(3)C层学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性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一步或几步逐步地达到大纲的要求。

二、应用因材教育理念的意义

1.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1)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革新和课程实施水平的提升。通过理论学习、实验研究和不断的总结反思,教师逐步确立了先进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现在,教师都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细节,注重从学生的“学”来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活动。

(2)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教師的专业成长。如:课题负责人撰写的论文《发掘生活资源 激活科学教学》和案例《“我的地盘我作主”》均获温岭市三等奖;2007年9月,在温岭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初中科学组二等奖;2008年4月,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获中学学科二等奖;2009年2月,被评为市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等等。

2.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有效地开发。由于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与各自的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递进式教学,较好地处理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在设计课堂提问、布置课后作业和组织课余自修等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激励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时,学困生(C层次的学生)可独立地完成例题型、基础训练题;中等生(B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可完成思维型、综合练习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帮助下或跟其他同学讨论后也可完成难度较大的习题;优等生(A层次的学生)已有能力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习题。如在2008年的中考,所有实验班的学生及格率达100﹪、总分在190分以上的占5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培养。

通过实验的实施,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方式大有改善、学习水平已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绝大多数学生能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作业书写端正大方,卷面洁净;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外善于交流,乐于读书,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应用因材教育理念后的困惑

1.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评价方式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考试时只主要兼顾了B层次的同学,最多也就是通过一道附加题照顾了一下A层次的同学,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2.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学生分不同层次很难。由于初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按居住所在地就近入学,不允许按成绩分班,而经过了六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状况又是参差不齐的,另外在同一个教学班里,由于班容量太大(初一、初二时有五十多人)也给分层教学带来了困难。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全面发展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中职学前教育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