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乐乐

2017-04-01吕涵语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温存碗底沈复

吕涵语

生之长河,东渐入海。生活的澎湃,淹没了多少滚滚红尘中随波逐流的人。有的人,消沉于世,寂寞彷徨,余生廖廖;有的人,表面喧嚣,但最终,空虚落寞,哀叹人心不古。而有的人,却在孑然中学会了自己与自己乐,于空庭处临水赏花,于无人处举杯邀月,活出了千万种姿态,千万个自己,潇潇洒洒,独享其乐。

徐志摩说,他曾偷尝过不少黄昏的温存。日薄西山,终不免让人感到寂寥,但诗人享受着只有孤独者才会感觉到的温存。余晖中,我看到他独身一人,负手而立。他伸手触到了夕阳的羞赧,余光绕指跳跃;他的思绪与孤鹜齐飞,泛着金色的光芒;他尝到了空气中醺人的温存,盈盈欲醉。他问自己:“无聊吗?”“不。”“快活吗?”“快活。”这样的快活,何以言说,何以与众乐,独乐才有这样的滋味吧。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还是与己说吧!

懂得与灵魂玩乐的人,生活总会是妙趣横生的。

若推玩乐的闲雅之首,当属沈复。他玩盆栽,真真是玩出了境界。“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幽趣无穷,难以枚举。”一花一草总关情,都是他生活的乐趣,他的挚友,他的心声。谒语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沈复的世界该是由花草组成的蓬莱仙境吧。

《浮生六记》记栽了沈复这样一个有趣的玩法:用漂香、松香、榆皮洗净一盏瓷碗,熬稻灰成胶,粘铜片于碗中,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铜上,然后加水,用碗沙少许掩铜片,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之妙。读罢,不禁慨叹:“妙哉!”小小的茎自碗底长出,在浅水洗濯之下開出娇柔的花,白瓷似皓月,花在月中清逸出尘,这份雅致,这份幽趣,是沈复独乐乐中的最大快意吧。浮生未歇,便永不无聊。

喜书的人爱与书交流,爱石的人则与石对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玩法,有些荒诞怪异,不被他人理解,但真正懂得自己和自己玩的人不会在乎别人的想法,他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享其乐,就像那个日本作家五木宽之在寂寞孤独时给自己十个脚趾头取名字一样,也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消遣无聊的方式,这样独乐乐的精神世界何尝不是一个人的精彩呢。

“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我甘愿是我的茧。”简媜如是说。

有的人说她的文字是无病呻吟,而我喜欢她却有无数个理由,尤爱她对万物的敏感,对世界的热情。她总是一个人写诗,一个人漫步,一个人赏花,一个人望月,但她并非真的是一个人。她认为叶子是树的语言,她爱与叶子交流,像是与灵魂对话;她为了满城耀眼的杜鹃,情愿伤眼;她把蝉声化作绝句,一句三叠,平平仄仄缠绵不尽。读她的书,感觉她的世界很小,容不下凡间的一粒沙;她的世界又很大,包涵了天地万物的情感,而她与万物的游戏,悠哉游哉。这种精神世界的浩渺,岂是有的人所能体会的。

有人说“出则呼朋引伴,入则随心自乐”,内外兼修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当然没错。但当两者只能取其一时,我想学会自己与自己玩,构筑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独乐乐于人世,才不会在人生长河中被寂寞无聊打败,才不会茫茫然虚度一生。

(编辑:李跃)

评点:何文魁

观文即是观人。全篇紧扣主题、内容丰富,举例恰当,文字优美舒畅,足见作者广博的日常涉猎与扎实的文字功底。显然,作者认同并推崇“独乐乐”的趣味和境界。的确,偌大世界,世事难料,回望自己、反观内心是多么重要的事。同时有一二乐事与自己独处,便是人间清欢了。这种观照内心与自己独处,也是我们滋养生命的一汩源泉。

猜你喜欢

温存碗底沈复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悲悯
再来一碗
赠别诗
埋在碗底的爱
事后温存,满意度更高
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