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涂水银的人

2017-04-01蒋梦恬

南风窗 2017年7期
关键词:水银海安谈论

蒋梦恬

读此书时,我恰好在看孙大圣导演的《蚀之章台秋柳》。许金晶在书里对这位导演有个评价,“用功甚勤”。

我想我们的确是容易被许多媒介舆论遮蔽,在谈论独立电影、谈论实验性艺术时,不自觉地想放大它们的敏感程度,讲述幕后人员的“苦”或“痛”。但李睿珺导演(代表作《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在书里说:“破口大骂同时也是恐惧的体现方式,而克制是我的方式。”

恐怕,“克制”是本书里多数独立导演的方式。就像孙大圣,当许多人在割裂庙堂与江湖时,他的片子进入了极其主流的平台—央视电影频道,并在这里以“探索片”的姿态较为舒展地自我表达。看《天津闲人》,看《蚀》系列,虽难免有“电视电影”之感,但就成本与格局而言,真的能够感到在一个方正空间里,他尽其所能画出了一个饱满的圆。

许多人都很容易将这些独立影片理解为一种直面中国当下的镜子,那不妨说,这一本《中国电影访谈录》的作者与身处此行的导演们一样,都是“涂水银的人”。

其实初读第一篇的时候我会有点“不满”,在和郑阔导演(代表作《暖冬》)的聊天初始,许金晶的回应只是一些肯定语,没有技巧性的引导发问,聆听感大于交流,这不禁令我有几分着急,作为“访谈录”,互动太弱肯定难以激发导演对问题的深入阐释。好在我很快发现这一切都只是“蓄势”,在充满共鸣感的铺垫后,作者的提问显得准确而旁征博引,其后他面对其他导演时也是如此。谈对方近作与早期作品的逻辑继承,谈同类型作品的比较,甚至跨学科(不过电影本也是多元艺术的结合)、跨国家和地区地深入了解每一部作品背后的思维与构想源头。许金晶的提问是非猎奇的,不急于求成的,充满扎实功课与情感热爱的,读这样的访谈,“迷影”(电影迷恋—编者按)级别的读者都可以感受到被尊重。

与此同时,也可以在本书中读到许多偏见被打破的时刻,作者本人也没有避讳这一点。在采访海安籍导演杨弋枢(代表作《浩然是谁》)时,许金晶身为老乡,起初试图从“故乡叙事冲动”切入来提问,但导演说,自己的故乡情结并不重,只是前几部作品恰好是在海安拍的,形成了一种错觉。这立刻提示我们要把对许多电影的解读从简单的非此即彼或标签化里解脱出来,放在更大的或者更普遍的意义上去做理解,正如后面他们渐渐谈到的,“独立电影说到最后,还是在于它的纯粹性”。

整书的节奏编排其实还有一条暗线,我觉得这在“访谈录”型的书籍中算是难得之处,你能感到作者在逐渐引导读者将目光转向自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前文里说,许金晶和导演们一样,都是“涂水银的人”。他从未在面对问题时扭头不顾,从关注即将消失的民俗(代表導演:鬼叔中),到谈论敏感又微妙的少数民族(代表导演:万玛才旦),再到直面民生话题(代表导演:周浩),最后转向致力于扶持独立电影发展的张献民老师,我感到许金晶编写此书时有一种无意识的“有意识”:他面对电影从业者们去深聊艺术,但心里想的,却远比电影本身多得多,虽然绝没有向读者兜售他的焦灼,但你能感受到他的这份对于中国独立影片的关切也可以甚至应当成为你所关切的。

《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

许金晶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版

猜你喜欢

水银海安谈论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当我们在谈论“数字新闻”及其研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谈论
当我们谈论VR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宝宝误吞水银怎么办
误食水银怎么办?
落伍的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