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7-03-31李辉221600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脑血管颈动脉螺旋

李辉221600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辉
221600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82例,采用多排螺旋CT和MR诊断,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在MR组,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检出率高于CT组,钙化斑块检出率低于CT组(P<0.05)。结论:CT、MR在粥样硬化及动脉血管狭窄中均有良好的诊断率,但在粥样斑块检测中MR检测率更佳。

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CT;MR

动脉粥样硬化(CAS)性斑块和血管狭窄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缺血因素,而椎动脉起始处狭窄则是引发后动脉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1]。目前,临床诊断两种疾病多采用CT、MR检查方法,均可有效诊断患者斑块及动脉狭窄情况,但其在两种征象诊断检出率中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现就两种检查方法在脑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断中取得的检测结果做有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7月-2016年7月收治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82例,患者男女比例45: 37,年龄34~75岁,平均(54.57±4.83)岁;伴随高血压29例,糖尿病18例。

纳入标准:①经超声检查确诊;②图像显示边缘清晰、对比度、锐利良好;③患者依从性高,可坚持完成研究。

排除标准:①药物服用干扰者;②血栓、凝血异常或疾病史;③心肝肾功能障碍、心内膜炎者。检查前均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及患者同意。

方法:MR诊断:选择东芝公司1.5T MR扫描仪,选择颈动脉处中心部位上下各2 cm处为扫描范围,设置焦距14 cm、TR=21 ms、TE=3.6 ms、矩阵384×256、翻转角25°,分别采用T1WI、T2WI、TOF、质子加权成像序列扫描,选用对比剂磁显葡胺0.2 mL高压注射,增强检查中采取黑血技术评估斑块成分及狭窄程度。多排螺旋CT检查:选择飞利浦64排多螺旋CT行颈部常规横断面扫描,扫描范围:主动脉至颅底水平扫描,并复制序列。选取血管成像专业软件,设置阈值50 HU,选用非离子型碘海醇50 mL注射,并注射生理盐水50 mL,造影剂达到阈值浓度时行增强扫描,获取颈动脉CT原始图像后以专门重建技术对血管重建,分析图像。

观察和评定标准[2,3]:观察比较两组测定硬化斑块检测情况和动脉狭窄级别情况,动脉狭窄分级图像判断标准:0级;Ⅰ级:图像无法显示血管壁结构;Ⅱ级:可显示动脉管壁,但血管外壁模糊;Ⅲ级:管壁结构清晰,外壁边缘模糊;Ⅳ级:管壁内外结构清晰。CT图像中CT阈值<60表示细胞核脂质坏死,60~130表示纤维化,>130为钙化。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果

比较两组不同斑块类型检出情况:MR组纤维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高于CT组,钙化斑块检出率低于CT组(P<0.05),见表1。

比较两组动脉狭窄情况:MR组动脉狭窄检出率为65.12%,与CT组检出率71.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斑块检测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动脉狭窄率比较[n(%)]

讨论

粥样硬化斑块与颈动脉狭窄是威胁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但其无明显症状表现,因此需及时接受影像学早期诊断以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随着超声、CT、MR各种影像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CT、MR作为粥样硬化疾病的主要诊断方式,此两者在检测脑血管障碍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斑块检测中,MR组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检出率,均较CT组检出率高,其钙化斑块检出率则低于CT组,脂质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狭窄检测中MR组检出率65.12%,CT组71.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证实MR 与CT对血管狭窄程度检测中均有较高诊断率,且MR在诊断硬化斑块中检测优势更明显;此结果与钟贻洪文献中研究结果一致[5]。

随着MR动脉血管壁成像技术逐渐成熟,其在CAS诊断中可清晰、明确地显示血管壁具体结构,尤其在颈动脉、主动脉等大血管显像中优势更加明显;其次,MR诊断对血管中纤维帽不稳定因素较敏感,可快速显示血管内脂质斑块和纤维斑块具体情况,具有较高硬化斑块分辨率[6]。但由于血管走形迂曲且细小,同时受心跳、呼吸影响,其冠脉管壁MR成像仍具有诸多困难。

CT扫描具有多序列、扫描范围广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可在对比剂辅助下快速、清晰分辨动脉血管腔狭窄情况,进而完成颈部动脉血管成像,帮助临床准确分辨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而MR易受血流影响,因此需结合黑血序列轴位成像判断狭窄情况。

综上所述,MR诊断粥样斑块检出率较高,CT诊断血管狭窄检出率较高,临床可依据患者疾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检查方法,提高诊断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1]唐向利.多排螺旋CT和MR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照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5,27(8):1003-1004.

[2] 杨利新,董莉,于薇.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高分辨率MR成像临床应用与技术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5,6(9):711-715.

[3] 齐旭红,毕冬梅,李娟,等.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J].中国 CT和 MRI杂志,2013,11(6): 28-30.

[4] 陈更瑞,方华盛,梁萍,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初步评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11): 1931-1933.

[5] 钟贻洪,王肇平,廖忠剑,等.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 [J].现 代医药 卫 生,2015,31(20): 3141-3142.

[6] 刘晓红,吴玉芙,臧婷臻,等.应用CT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 16(11):3916-3919.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Li Hui
Radiology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ei County,Jiangsu Province 2216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Methods:82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ischemic disease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agnosed using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We compared the test results.Results:In the MR group,the detection rates of fibrous plaque and mixed plaque were higher than the CT group,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calcified plaque was lower than the CT group(P<0.05).Conclusion:CT and MR had good diagnostic rate in atherosclerosis and arterial stenosis,but MR detection rate was better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 detection.

Atherosclerotic plaque;Carotid artery stenosis;CT;MR

10.3969/j.issn.1007-614x.2017.5.58

猜你喜欢

脑血管颈动脉螺旋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螺旋变变变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