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和”思想的审美特征探究

2017-03-31郭欣

青年文学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和万物事物

摘 要:“中和”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之魂。本文主要研究“中和”思想审美特征,“中和”思想的核心是指对人与人们处事态度的一种约束。人们不能违背这个“度”。一旦这个“度”遭到破坏,人们生活的和谐将会被打破。“中和”思想中所蕴含的智慧不仅影响着古人,更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和;中和;天人合一

作者简介:郭欣(1992-),女,山西太原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1

一、适度原则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例子告诉我们,儒家所看重的适度,就是礼制秩序的适度。是大夫就不能享受诸侯的礼制,是诸侯就不能享受天子的礼制。怎样才算是适度?就是在过与不及之间,寻求一个不偏不倚的“中”。孔子有一句话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就是孔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的就是一个“中”字。所以儒家和谐思想的准确表述是中和。

中和思想有三个要点:

(一)中体和用

就是以中为体,以和为用,“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所以在这里“中”是根本的,第一性的,而和是从生的,第二性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称为“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常理,称为“和”。儒家是认为人情感要受到抑制,行为要受到约束,心灵要中节合度。“中”,是天下的根本,所有道理都由此而出,是天地之性,而“和”,是表现出来的情,合节中度,无所乖戾,是贯通天下的原则。也就是在讲, 以一种不偏不倚的和道协调天下,即无所不通。

(二)养其中

“中”是人的修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个人生来应该秉持的本性,但是外在的一些影响有的时候会使人偏离了这个本性,若想使人通过修养回归这大本,就必须首先确立“人人有中”的本。

(三)中节合度

强调就是适中。“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于是乎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德音不愆,以合神人,神是以宁,民是以听。”有和谐均平的音声,便有繁衍增殖的财物。于是表达它的诗句符合道德,咏唱它的歌声符合音律,道德和音律都没有差池,用来沟通神人,神灵因此而安宁,百姓因此而顺从。因此这种适度原则强调的是一种自身情感的节制性,而儒家和谐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协调原则强调的则是一种不同事物之间的融合性。

二、协调原则

(一)异类事物相互对待

这里的相互对待,指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协调,晏子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意思就说,像羹汤一样,其中有许多不同的味调,各有各的特性,融合在一起不会失去自己的存在,却又能彼此得到很好的糅合统一,这样的和,是一种差异性协调的和。与它相对概念的,是同,是相同事物的叠加累积。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性格各有不同但因为本质都是仁厚道德所以可以在一起和谐相处,将小人聚集在一起的是相同的利益,但是他们也会因为利益而分散,不会达到和谐的状态。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如果以相同的东西加合在一起,便会被抛弃了。

(二)求和

异类事物相互求和的一个最好例子就是艺术,比如音乐,音乐是由许多不同的音调组合而成的,但是却可以演奏出和谐的曲谱,不仅如此,最好的音乐还应该是与天地同和的音乐,也就是至乐。它一方面强调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与天地万物具有同构性,另一方面强调音乐创造必须契合大化流衍的节奏,天地的节奏就是音乐的节奏。

(三)心灵和谐

不仅万事万物要和谐,我们人的心灵也要强调和谐。心灵的和谐圆融是天地和谐的基础,儒家思想发展到宋明理学时的最为强调这一点。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究天下万物的根本原理,彻底洞明人类的心体自性,以达到改变人类命运的崇高目标,从而使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能够和谐平衡、生生不息。

三、天人合一

“天”,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在古代,天是人们的主宰,是万物的神。在商周时代,天的宗教色彩很浓,人们把天当做是万物的主宰。在当时人们把天当成了上帝,认为天是无所不能的,这为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关于“人”,人可以指普通百姓,封建统治者,以及整个人类社会。

在医学领域,主要体现为在古代,人们认为生病的原因是因为鬼神在作祟,所以在治病的时候要选择能接近鬼神的,巫師就应运而生。在古代,巫就是指医生。所以古代的医学就有明显的巫医特色。在法律方面,“天人合一”主要影响人们对法律的约束力,以及在执行法律的时候的规矩有影响。人们认为自然界存在的伦理秩序完全可以适用于在人类社会。在古代,行刑需要遵循一定的季节的变化。像我们平时所说的秋后问斩,为什么不在其他时间行刑,古时候人们认为夏天是丰收的季节,而秋冬万物萧条,所以在春夏不适宜杀人。在农业方面,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拔苗助长”是不会有东西丰收的。在《吕氏春秋·审时》中这样认为,种庄稼,需要人来干这件事,需要土地使粮食生长,需要配合自然使粮食发育。在这里强调了天、地、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天人合一”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可谓是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人在生活中的指南针,其中的思想,不仅在古代有启迪作用,放在现代也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袁济喜,《审美理想之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

[2]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祁志祥,《中国美学原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中和万物事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免疫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后豚鼠、家兔与猪的血清中和抗体相关性研究
美好的事物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奇妙事物用心看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