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

2017-03-31黄琰

软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移动学习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之一。针对师范生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实验机会少等问题,基于智能手机设计并开发该课程的移动学习资源,以期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关键词: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

DOIDOI:10.11907/rjdk.161979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8-0099-02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给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世界的智能手机用户人数将超过20亿,中国已经有超过5亿智能手机用户,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智能手机以其功能丰富、携带方便、网络联通便捷等优势,迅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智能手机不仅可用于生活娱乐,也可以用于移动学习。学习者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利用碎片化时间,依据自己的安排,快速获取学习内容,高效完成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之一。

1 移动学习与移动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e-Learning)指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并在适当的情境下通过移动技术实现教与学的丰富交互,随时随地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形式[1]。移动学习的学习形式具有移动便捷性,以数字化学习的方式完成情景化的学习任务,其学习活动随着学习的需要而随机产生。完成移动学习的工具多种多样,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移动学习方式,学习者将手机作为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移动学习的进行需要多种移动学习资源的支持,包括能够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学习(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与学习(教学)环境等[2]。优质的移动学习资源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支撑,但目前移动学习存在着资源交互性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功能难以发挥、移动学习课件缺乏对学习次序的编列等问题,导致移动学习资源的共享不足,这些因素都阻碍了移动学习的发展[1]。

2 师范生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师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从事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以促进其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该课程对提升师范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以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32个课时中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分别占16课时。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各专业师范生,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背景和技术基础都不相同,由于课时少、实验机会少,导致教师与学生见面交流、辅导学习的机会少,很多学生反映课程学习内容难以理解,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课程考核有困难等问题。

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移动学习方式,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教师和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有助于完成更丰富的学习活动。对于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自学资源,对于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其在巩固课堂知识基础上拓展技能。另外,移动学习可以辅助教师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分析,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改与调整。通过辅助教师教,帮助学生学,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3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3.1 设计原则

移动学习资源的使用主体是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移动学习中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高效完成资源内容的学习。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遵循教学目标原则,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确定学习范围,制定评价标准;②内容碎片化原则,由于学习时间的片段性,学习内容应划分为细小独立的单元;③使用便捷原则,学习工具的特性决定了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制作应该界面形象直观,操作简洁,传递共享迅速方便;④交互畅通原则,移动学习并非独立学习,需要分享、鼓励与互动。

3.2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参考《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材,设计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资源由5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1)“课程简介”模块。该模块主要介绍课程大綱,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总体内容。课程内容包括六大模块,分别是初识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现代视听教学媒体及其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处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

(2)“公示公告”模块。该模块主要发布课程通知,将近期教学要求与教学任务发放在该模块中,学生能及时掌握课程相关动态,方便学生个性化安排移动学习的学习进度。

(3)“课程资源”模块。该模块包括“学习重点难点”和“知识拓展”两部分内容。对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概括,如表1所示。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以微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2~5分钟的微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快速掌握重点和难点。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控制学习进度,播放、暂停、重复观看,充分体现出移动学习的自主性。知识拓展中给学生发布有趣、有意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充学习内容对课程学习的“快进生”是非常有用的,他们在课堂上常常提出新的问题和学习需求,可由于教师教学针对的是班级大部分学生,因而难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诉求,因此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移动学习资源的扩充正好可解决该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互动反馈”模块。该模块主要为师生与生生互动提供支持与保证。学生在自由进行课程移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及时帮助,在互动与交流中能得到快速提高,才能迅速跳转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及时高效的互动反馈是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

(5)“个人空间”模块。该模块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收藏有用的学习资源,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发表自己的学习反思,完成同伴之间的监督与鼓励。个人空间是学生私人的知识管理空间,让学生能随时学习,及时记录,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

4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

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主要包括IOS、Android、Windows Mobile、Symbian和BlackBerry OS,其中Android系統所占市场份额最多。本次资源开发基于Android系统,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针对的系统版本在Android3.0或以上版本,分辨率为480*320、640*360和800*480,共3类。资源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1)需求分析阶段。前期分析和产品定位对移动学习资源具有重要影响,这需要通过对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和学习环境分别进行分析,确定移动学习资源的总体类型,为后续设计与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2)内容设计阶段。依据学习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整体到局部的分析与设计,将学习内容划分为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小知识点。在内容设计中,单个知识点的推送控制在10分钟内,这既符合移动学习的特点,也能尽可能减轻学习者单次学习负担,帮助学习者在非连续的学习中更高效地学习。

(3)素材编辑阶段。媒体素材需根据知识点逻辑联系进行选择与编排,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的组合要能激发学习者的多感官刺激,吸引学习者更专注地学习,帮助学习者迅速领悟学习内容。此外,在组织学习素材时,重视资源的“微”转化,由于考虑到资源是在移动通讯下进行推送,因而“小”资源的传递更加便捷高效。

(4)平台编写阶段。平台编写遵循逻辑清晰、功能实用、操作便捷、信息安全等原则。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资源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Native App(原生开发模式)、Web App(网页开发模式),以及在这两大类基础上衍生的Hybrid App(混合开发模式)[4]。与前两种模式相比,Hybrid具有跨平台开发、开发与维护成本低的优势,还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因而得到了开发者的广泛认同。

在操作系统与开发平台的选择中,Google在2007年发布的Android,是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移动手机平台,可以对第三方软件完全开放,允许开发人员自由获取源代码并对其进行修改,开发者在为其开发程序时有很大的自由度,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的开发平台[5]。

(5)界面制作阶段。资源界面需考虑智能手机屏幕尺寸、移动学习环境多变等问题,需美观、简洁。在界面设计与制作中,主要借助于Photoshop图像处理工具完成界面图像、资源Logo等制作。

(6)测试与修改阶段。代码编写完成后生成Demo,进行界面元素添加,紧接着就可以进行资源测试。在学生终端设备上进行测试,分析测试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况,根据反馈意见评价资源的运行稳定性与可用性,对前期相关步骤进行调整,完成修改,以达到优化资源的目的。

(7)应用与推广阶段。在对开发的移动学习资源进行使用时,首先在实验班中进行小范围试用,针对前期应用情况完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期间注重宣传报道,帮助授课教师与学生了解新方法,接纳移动学习,完成全校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5 结语

移动学习资源作为当前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性学习资源,其推广速度极快,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开发《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对高校师范生公共课程教学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与辅助作用,但其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潜能还需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2]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乌美娜,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3]黄琰,蒋玲,黄磊.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10-113.

[4]顾春来.APP应用程序开发模式探究[J].硅谷,2014(5):35-36.

[5]CONTI J P.The androids are coming[J].Engineering & Technolugy,2008,3(9):72-75.

(责任编辑:孙 娟)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