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2017-03-31陈未南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环境

陈未南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阅读环境是读者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阅读环境现状,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探究创设良好课外阅读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环境 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4-02

结合我校开展的《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笔者曾对全校师生、家庭及周边环境做过有关课外阅读环境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1.由于我校是新建立的学校,校内课外读物匮乏,较少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教师奔忙于各种教学活动,无暇顾及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导致学校课外阅读环境欠佳。2.家庭课外阅读环境不良,主要表现为:有60%的家长对子女的阅读支持力度不够,76%的家长不具备良好的阅读和藏书习惯,家庭环境中有书房而没有书的状况大量存在,超过一半的家长对子女课外阅读指导不足。3.社会阅读环境差:我校所在的城区——良庆区是南宁市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城乡结合新城区,书店等社会文化设施较少,阅读环境的营造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4.现代媒介的冲击,电视、电脑等媒介的出现被学生所使用,这比读一本纸质书更能诱惑学生,这样的课外阅读环境不容乐观。

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阅讀是他们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内容,是孩子开启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必经途径,也是提高语文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深刻思维的金钥匙,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要推进有效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学校、班级、家庭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一、学校引领,打造书香校园

美国吉姆·崔利斯说:“如果您身为一校之长,能给予孩子的除了良师、书籍与教室之外,还有什么比创造出爱读书的校园环境更让人倍感自豪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习知识、获得方法、养成人格,无一不受学校环境的影响。营造轻松、高雅的课外阅读环境,是激发学生热爱阅读,走近书籍的第一步,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首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创设校园阅读文化环境,实现阅读“硬”环境的建设。学校,特别是新兴学校,要快速完善图书馆、阅览室设备,添置各类书籍,保证学生阅读的基础物质。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空间,如教学楼道走廊、楼梯间、餐厅、操场外墙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书画等文化标志牌,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等,借古今中外文化巨人之口,教授学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同时,在各个教学楼层的空余位置设立别致的读书吧,根据不同学年段摆上不同的书籍,让学生的阅读触手可及,时时被书香气息所包围、熏陶,借助环境育人的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泡”在书中,让阅览室、校园书吧成为学生课间最喜欢去的地方。其次,学校可以多举办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加强阅读软环境的建设。比如读书节、读书沙龙、师生共读、读书故事比赛、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课比赛、书香班级评比等活动,创造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拉近学生与书籍的距离,激发教师、学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享受阅读的快乐。最后,学校要把家长请进门,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普及推广读书的意义,增强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识,邀请家长与孩子参加读书活动,并举行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逐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家校联手,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学校从校园到班级再到家庭,层层推进阅读环境的建设,有效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二、营造书香班级,开辟阅读新天地

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教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对于课外阅读来说,这种教育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学校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对于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成为热爱阅读、海量阅读的人,班级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更应该是一个经典世界的熏陶场。教师应在班级设立图书角、班级图书架等,充分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由班级购买和个人提供等多种形式收集藏书,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会被眼前的书籍吸引,让书籍触手可及,营造一种书香文化环境迫使学生去阅读,徜徉于书海。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架的开发,既发挥了教室的文化功能,教室也成了学生博览群书的新天地。书香班级应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表达,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发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展示表达,学生的心灵得以升华,增强自信心。学生用文字、图画等形式加以记录留下阅读的痕迹,它将是学生们今后生活的积累。笔者抓住学生这一爱好,结合读书交流活动,优化读书笔记设计,在学期之初,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读书笔记,对于每周读书心得要精心设计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在阅读中对优美的词、句、段、篇进行摘抄,对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并进行评析,对每周的生活进行一次感悟等。学生对这样设计读书笔记感到新奇,激发了读书的热情。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又有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笔者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即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主阅读。在班级开展的好书推荐会上,同学们分别把自己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大家并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读书活动培养了学生对读物的选择能力,通过荐书的演讲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争创书香家庭,让家庭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根”

著名学者刘梦溪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更牵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的塑造,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由此可见,家庭中的人文知识环境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阅读的“根”应该在家。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孩子受益终生。教师应提倡家长从家庭开始,精心营造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良好环境。

第一,是物质环境。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建议,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阅读能力的家长,应為孩子准备以下一些东西:1.书籍。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2.书架。将它们放在可以最常被使用到的地方,以便随时取阅。3.床头灯。为孩子安装一个床头灯或阅读小灯,让它陪伴孩子开始愉快的阅读之旅。对于这样的家庭阅读物质环境的创设,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只要有书,有放书的地方,读书场地不计较大小,光线充足,安静温馨即可。条件好的家庭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间属于他自己的书房,在书柜上挂一幅读物表,让孩子知道自己读了几本书。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第二,是心理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理环境的创设远远大于物质环境创设的作用。在开家长会或日常与家长交流读书时,笔者常常给家长这样的建议:1.做好榜样。家长永远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榜样,想要孩子成为阅读的高手,家长必须先成为读书高手,让孩子时常看到家长读书的场景,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2.好玩具不如好书籍。做有智慧的家长,经常带孩子参观书城。一是让孩子大开眼界,在书城不仅能阅读到更多的新书好书,二是让孩子亲眼目睹喜欢阅读的广大人群,家长常常这么做就会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3.为自己的孩子找读书伙伴。家长尽自己的能力联系自己亲密的朋友,组织不同家庭孩子的成立阅读小组,换看书籍,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家庭的方式组织读书沙龙、交流读书体会,良好的心理阅读环境,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就是竞争力。阅读不仅是个人所需,它关系到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建设者,为他们打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是当务之急。然而,改变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单靠学校和家庭来担当是远远不够的,相关部门还应当学习发达国家把推进国民阅读当作软实力来建设,通过政府行为加以推动,创设适合本国国情的良好阅读环境。期待着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能倡导书香文化,营造一个书香世界。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