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教学中实现情感体验的策略

2017-03-31杜娟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表现

杜娟

【摘要】音樂欣赏教学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体验音乐作品渗透的情感,实现感知音乐、想象音乐、表现音乐。本文探究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欣赏 情感体验 感知想象 表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04-03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段话深刻阐释了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普遍采用结构式教学方法,以听为主,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在欣赏过程中,教师简单提出有关作品的创作背景、情绪、乐段、演奏乐器等问题,而后往往过多地用语言来分析、解释音乐作品,忽视了分段聆听与精听的重要性。情感体验应当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音乐能力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音乐体验,乃是情绪体验,只有通过情绪才能理解音乐内容。因此,对音乐发生情绪反应的能力应当是音乐感的核心。”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不可或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乐曲产生生活联想情绪,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与丰富情感体验。

一、巧搭“扶梯”,感知音乐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会让学生茫然而不知所措。教师有意识的教学引导就像是一把扶梯,让学生轻松步入抽象的音乐之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理解音乐,获得情感体验。

(一)让学生真实感知音乐作品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由于注入了作曲者的情感,它与其他客观事物相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关注音乐的同时,应尽可能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借用联想的手段或以音乐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原有积累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真实地感知音乐做铺垫。《秋收》是一首由陕西民歌改变的器乐曲,旋律高旋低回,流畅明快,表现了农民在丰收的秋日勤快劳作的情景和无限欢欣的心情。劳动是每一个孩子都经历的过程,而对于秋天丰收的情景学生并不陌生,有的亲身经历过,有的从语文课、科学课上学习过,有的则从网络、电视上看到过,这是一次联系生活场景感知音乐的好机会。以下是教师教授《秋收》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秋收》中的A旋律欢快热烈,分别用板胡和琵琶两种乐器各主奏一次。学生对两种乐器各听赏一遍,教师就把重点放在对两种乐器的音色对比上:板胡的音色高亢明亮,琵琶的音色清脆柔美,提问学生思考:同样一段旋律用两种不同的乐器演奏,你从中联想到了什么?学生们无从回答,都呆在那里。教师进一步启发:“板胡的音色高亢……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教师边说边做男人挑担的动作。“而琵琶的音色清脆柔美……是不是让我们想到……”教师边说边做女人劳作时的情景。通过聆听乐曲进行动作对比,学生马上感受到了教师表达的意思,也联想到了人民劳动时的角色分工。接着,教师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模仿男女不同的劳动动作,这时学生的动作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听着音乐陶醉在丰收的场景中……

【教学片段二】学生带着两个问题欣赏《秋收》的B旋律:“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感觉农民伯伯仿佛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说:“今年的桔子丰收了,希望卖个好价钱呀!”有的说:“我家能添上一个大彩电了。”教师接着问:“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说是明朗、期盼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以“听”作为本课重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以聆听音乐为主,在聆听过程中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想象农民劳作的场景,并在音乐要素的不断渗透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实地感知音乐。

(二)帮助学生全面感知场景音乐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关注的事物往往不够全面。在感知音乐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只注意到某个片段,忽视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感知,从而影响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制约了想象力的发展。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感知音乐,把握作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快乐的一天》是编者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编排的一组专题音乐欣赏片段。虽然它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但乐曲分为了几个场景,学生常常会注意到“早早起”“下课了”的欢快场景,而忽视了“安静睡”等轻柔的场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结合情景创设和情境表演,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容和情绪,“带着问题听”“律动着听”“想象着听”等形式感受音乐、体验情绪、表达情感,帮助学生完整感受、理解作品“快乐的一天”的真正含义。

(三)引导学生细致感知情境音乐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乐曲的感知常常是粗线条、远距离的,作品的理解显得表面而粗浅。为此,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忽视对作品深入的感知与理解,而应当根据作品理解的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细致感知音乐的习惯与能力,诱导学生对音乐无限的想象与情感表达。《春》是维瓦尔第《四季》中的一首,回旋曲式。欣赏时,教师一开始提出“请同学们想象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聆听主部音乐,让学生抓住“春”的主题,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感知,然后通过提出“春天里,你会看到哪些事物的变化”这个问题,进一步引导插部不同情景的想象。两个问题的提出都表现了对学生作品聆听时听辨音乐形象的引导。接着,通过插部音乐中音乐的强弱、音乐进行、乐器的演奏特点进一步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引导,最终通过绘画、对比、律动、模仿等方式更深入地感知音乐形象,勾勒出一幅活生生的美丽春景。

二、巧设“悬念”,想象音乐

众所周知,欣賞有时是二度创作的过程。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即使是沿着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形象去探寻创作的原型,也不可能与作者当时的创作感觉如出一辙。我们往往会凭借自己的主观理解,对作品赋予新的认识。对此,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鼓励、引导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展开遐想,赋予音乐作品新的意涵。

(一)鼓励学生想象音乐作品形象

音乐欣赏教学中获得审美体验的方式有许多,而音乐形象的感知和分析是欣赏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音乐是感性的,更是抽象的,教师只有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层层诱导,将感性变得有趣,抽象变得生动,才能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动物狂欢节》组曲用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许多动物的形象。如初听《袋鼠》时,教师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地表现小动物的形象,教师作为观众看各个学生有趣的表现。学生表现的动物形象不尽相同,而且一开始比较随意,但慢慢地随着对音乐形象的把握,他们开始做一些跳跃、停顿的动作,表演的小动物形象也开始有了改变。可见,学生在有效的聆听中对音乐形象有了一定的把握。听过一遍后,教师提问:“老师从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中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都听出音乐跳跃性的特点,你们根据这一特点,表现了灵敏、善于奔跑、跳跃的动物,如小兔、青蛙、小狗等。那究竟作曲家想表现的是哪种可爱的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接着,教师出示PPT,同步轻声播放《袋鼠》的音乐,通过图片和对袋鼠生活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形象,然后通过同伴介绍,教师补充,观看袋鼠生活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感知音乐形象。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听着音乐大胆表现袋鼠的音乐形象,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袋鼠在进行跑步比赛,袋鼠在躲避猎人的追赶,袋鼠在练习跳跃等。这些行为都可以生动地表现音乐形象,但又赋予了音乐形象不同的情绪体验,在这样的设计中,学生更积极、深入地表现音乐,表达情感。

(二)引导学生想象音乐作品情节

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可以深深地吸引、感染孩子。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也有许多带有故事情节的作品,比如《三个和尚》《彼得与狼》《龟兔赛跑》等。用音乐形式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孩子们非常喜欢,不同音乐激发了他们对故事产生不同的联想,相同的音乐对于不同的孩子也会产生不同的情节遐想,教师应尽可能多角度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联想,打开音乐想象的大门。

《龟兔赛跑》是一部音乐童话剧,乐曲发挥了管弦乐队的丰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形态。由于学生们对故事的情节及结局已经非常了解,在欣赏乐曲之前,教师提问:“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初听时,让学生感受管弦乐队的丰富表现力和乐曲中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复听时,让学生叙述自己聆听到的龟兔赛跑故事。有一名学生说:“《龟兔赛跑》的故事都听了好多遍了,我想把它改编一下行吗?”这个请求让笔者感到惊喜,于是故作好奇地说:“哦?那你可以试一试。”生:“我给大家讲一讲龟兔第二次赛跑的故事……”于是,笔者灵感突发,安排每个小组进行改编,让“龟兔赛跑”悬念迭起,并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利用乐器演奏、表演等形式赋予童话剧不一样的童话色彩。形形色色的《龟兔赛跑》版本让这次大胆的二度创作大获成功,学生们也在遐想中感受到了音乐创作的魅力。

(三)激发学生想象音乐作品内容

音乐作品内容集中反映作曲家的现实生活经历与感受,是由作曲家精心创造的。聆听者由于身份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聆听时的心情不同,他们都会在脑海中呈现不一样的作品内容。在聆听作品时,教师有必要制造一些悬念,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产生遐想。《春》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回旋曲式,表现了小鸟、溪水、雷雨、鲜花等美好事物。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听辨乐曲的主题,了解演奏乐器及情绪,让学生想象乐曲中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有的说是人们正在广场上跳舞,有的说是小伙伴走在郊游的路上,有的说是课间游戏中……从学生的反馈情况可知,教师发现尽管学生所描述的场景不同,但都是快乐的场景。教师继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充分引导其发挥想象,在完整地聆听乐曲之前,提问学生:“音乐一直在描述同样的场景吗?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边听边充分发挥想象。”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和主题音乐的反复出现,继续勾勒场景中增加的内容,想象发生的故事。这次聆听,教师没有限制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在对场景内容的描述中,学生都提到了雷雨,可见鲜明的音乐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教学“雷雨多出现在什么季节”,由此《春》这一课题的揭示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巧营“氛围”,表现音乐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并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思维的无限可能,通过游戏、律动、表演等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一)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表现音乐作品的趣味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经常设计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知理解音乐知识技能。其实,在欣赏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一边听音乐,一边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感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作品。《调皮的小闹钟》是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欣赏曲。教师揭示主题后,引导学生摆队列形成一个圆表示钟面,听着音乐顺时针走,走时固定恒拍,走的姿势和动作可以自己决定。当听到小闹钟的铃声时,学生可以跳到圈中表示小主人被小闹钟惊醒时的样子。一年级的孩子善于表现,当他们听到一阵阵急促的闹铃时,有的躺着假装继续熟睡,有的狂跳表现上学迟到的焦急,有的伸伸懒腰不紧不慢地舒展身体。一遍结束后,学生要求再玩一次。于是,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依次根据铃声的出现,按小组顺序进行游戏。随着游戏的深入,学生明确了闹铃出现的次数,在聆听中观看同伴的表演,更加感受到了小组合作的乐趣。在小结时,学生七嘴八舌表示喜欢这样的游戏,还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好玩的游戏方式。

(二)鼓励学生在律动中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显现。”律动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通过肢体动作唤醒学生对音乐的表达。笔者尝试在欣赏教学中设计一些有效的律动,鼓励学生理解、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维也纳的音乐钟》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音乐欣赏作品,回旋曲式。作品主部音乐欢快的情绪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一开始欣赏时,笔者让学生感知主部音乐由短短长、短短长两个相似的乐句构成。根据音乐特点,教师领着学生做律动:短句时恒拍跺脚与三次拍手,长句时双手叉腰转一圈。通过律动,学生很快感知音乐的结构特点,体验情绪,并较快地记住旋律。完整感知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头到尾用律动表现,并提出要求:听到主部音乐时,要用刚才的动作表现,帮助学生对回旋曲式结构形成感知;听到插部音乐时,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演奏乐器、情绪等的变化,自由进行动作表演。

(三)激发学生在表演中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

表演是表演者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呈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可利用乐器演奏、人声歌唱等形式将乐曲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音乐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往往喜欢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学生给出的答案也就局限于“欢快”“优美”等浅层面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激发他们表演的热情,由内而外地释放情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当欣赏《海上风暴》乐曲时,教师一开始播放了一段影像资料。学生在强大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中,近距离领略大海的狂风巨浪、波涛汹涌。之后,教师请学生扮演大海的角色,尽情发挥想象。表演时,一名男生划动双手并使劲向上蹦,另外几个男生则在同学当中上蹿下跳。这引起了教师的好奇心,看着他们一脸的天真,教师忍不住问:“你们演的是什么?”甲生说:“刮风了,大海生气了,老师你看,这像不像巨浪?”乙生说:“我们是鱼,我们要赶紧逃命!”全班哄堂大笑,学生们也激动起来了,都想站起来表演一番。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表演欲引起了教师很大的触动,于是一部“大海的幻想曲”在教室响起:波涛、海浪、小树、岩石,惊吓中的小鱼、上窜下跳的小虾、赤脚玩耍的小孩,临危不惧的渔船……随着旋律的跌宕起伏,看着学生们的畅快淋漓,教师情不自禁加入他们的表演行列。有了教师的參与鼓励,学生们玩得更加起劲,演得更欢了。这样的即兴表演虽然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但却是学生们的情感的真实流露,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是最真实、生动的。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旨在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引导学生把握音乐作品内涵,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积累音乐情感体验与经验,从而培养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中陶冶情操。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情感体验表现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