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诞小史

2017-03-31

留学生 2016年12期
关键词:颂歌主教平安夜

圣诞节

圣诞节的英文Christmas是由两个字所组成,Christ+mass。Christ就是“基督”,是《新约·圣经》中希腊文的“救世主”(更严格说,是对应到《旧约·圣经》中所预言将要来的君王,希伯来文的“弥赛亚”)的意思。而mass就是现在天主教所称的弥撒,表示一个纪念耶稣死与复活的仪式。因为基督徒相信两千年前历史上的犹太人耶稣就是应验旧约预言的弥赛亚。由于希腊文的“Ch”是写成χ,类似英文的X,所以有时候西方人也用 Xmas 来代表Christmas的缩写。

在基督教发展的早期,由于整个教会是在被犹太人与罗马帝国迫害的阶段,并没有纪念耶稣诞生的传统。但是到了西元第四世纪,基督教被罗马皇帝定为国教,因而教会要开始面对大批对信仰认识不深的平民百姓的教育工作。制定一些节日来纪念就是其中一个好方法。当时教会也为了要与罗马帝国的原有文化作一个连接,就将当时一般大众所庆祝的太阳神密特拉(Mithra)的节日(即12月25日,也是罗马帝国的冬至)约定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之日。东正教则是因为历法不同的缘故,选择在一月七日纪念圣诞节。

平安夜

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平安夜”,也称圣诞夜。根据《新约·圣经》的记载,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与父亲约瑟当时奉命回到故乡伯利恒作人口普查。当时玛利亚将临盆却找不到旅店可以住宿,所以当天晚上借住在一个马厩,在马槽里生下了耶稣。由于当时天使已经报信给在原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所以这一晚是象征“平安”的夜晚。

最负盛名的“平安夜”歌曲大概非属《Silent night》不可,是带来圣诞节气氛不可缺少的经典作品。原始的歌词是西元1818年由德国人Josef Mohr以德语写成,曲调则是由奥地利一所小学的校长Franz Gruber完成。传说中当年Gruber正为教堂里的管风琴失修而无法庆祝圣诞节而烦恼。但Mohr带来的这个歌词使他有新的灵感,写下这首可以用吉他来和弦的作品。没想到这首歌竟成为后来两百年来最具代表性与最广为人知的平安夜歌曲。现在每年12月24日17点整,这个礼拜堂里都会举行一个纪念仪式,以不同语言版本来演绎《平安夜》。

圣诞颂歌

圣诞颂歌数千年前已在欧洲出现,“颂歌”这个词可能来自法语词“carole”,意思是配乐舞蹈。它们最初是用在异教徒冬至日等活动时。后来,早期的基督教徒借用了这一形式:公元129年,罗马主教敕令在罗马的圣诞礼拜中演唱一首名為Angels Hymn的颂歌。

到中世纪,圣诞节的十二天里,“祝酒者”会挨家挨户去唱歌,他们有几百首以耶稣降生为主题,以冬青树、常春藤作比的英语颂歌。连亨利八世(1491-1547)也写了一首名为Green Groweth the Holly的颂歌,这首歌的精美手稿现藏于大英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

“圣诞颂歌”这个表达出现在早期的拉丁语-英语词典中,17世纪的著名抒情诗人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在一首颂歌的开头这样写道:“还有比这更甜美的歌谣吗?”亨利·劳斯(Henry Lawes)的原作配乐很遗憾已经失传,但是约翰·拉特(John Rutter)为这首诗编排了现代的曲调,让它在圣诞节颇受欢迎,这展现了传统的颂歌写作强大的生命力。

圣诞树

虽然圣诞树的来由已无法确切考证,但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上溯到16世纪的德国。当时已有商业文件提到怎样用一棵冷衫(Abies)加上苹果、坚果、枣椰、饼干和纸花等装饰,树立在行业协会的房子外面以取悦圣诞节搜集糖果的孩子。在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当地人声称他们这里才是圣诞树的故乡:广场上有块牌子用8种语言写着“1510年第一棵圣诞树在里加”。但是由于最原始的来源仍不确定,所以有些基督徒并不认为这是有任何圣经基础的装饰,但也有人认为这与十字架或伊甸园的分别善恶树有关。

最传统的圣诞树装饰是有几个部分。树顶会有一颗五角星,而树下面会放着许多包装好但仍未拆封的礼物。树的枝叶上会装饰各种小饰品,从拐杖糖、灯泡、糖果、彩带、彩球、卡片等等不一而足。树顶的五角星是源自《新约·圣经》中的记载,在耶稣降生时天上出现一颗极亮的星,也吸引了几个从东方(也许是现在的阿拉伯或中东等地)来朝圣的博士。他们带来了黄金、乳香、没药等尊贵的礼物来献给新生的耶稣。这也就是圣诞树下会有礼物的原因。

圣诞老人

虽然圣诞节是源于救主耶稣基督的历史性降生,但是现代社会里圣诞老人带给小孩子们礼物的概念衍生自西元第四世纪时一位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好心主教,常常在暗地里送礼物给需要的人。在北美洲,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把这一传统融入圣诞节日的庆祝里。在英籍美国人的传统中,圣诞老人总是快活地在圣诞前夜乘着驯鹿拉的雪橇到来,从烟囱爬进屋内,在孩子床边的长袜中留下给他们的礼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都是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现代圣诞老人的红衣白胡须的形象是源自法国版的圣诞老人,Père Noel。在1930年代因为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推销而传遍了世界。

这几年,人们群起对“没有圣诞老人”的说法,大加挞伐。认为这种说法,会使孩子失去想像力、破坏家庭和谐,剥夺认知与社交发展的幻想。然而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孩子的想像力,不会因其是否相信圣诞老人存在有关,反倒孩子的想像力跟是否有正确的“怀疑”精神有关。所谓正确的怀疑精神,溯及拉丁文scepticus,“怀疑”指的是深思和沉思的质疑,不是那种对任何事物都疑神疑鬼的“猜疑”,指的是“不轻信”那种属于科学精神的怀疑。

因此若大家都认为有圣诞老人,那么应该去探求这是否为真。反过来,当大家都认为没有圣诞老人,应该去探求有没有可能圣诞老人真的存在?以这种“不轻信”的探索与思考为基础,才是真有想像力,才激发出更多丰富有趣的可能。

被大力批判的传统教育,遭到抨击之处,就是那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就像只灌输受教育者片面圣诞老人存在(不存在)的说法,受教育者只能消极被动接受其轰炸。比较好的导学互动教育模式,应该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同时给受教育者“圣诞老人存在与不存在”的各种理由,由受教育者自行下判断。古希腊哲人德谟克里特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爬屋的少年

圣诞老人的本名是尼可拉(Nicholas of Myra),生在小亚西亚的海港城市帕他拉(Patara),在今天的土耳其西南海岸。他的出生日期不详,据传是在343年十二月六日去世,在世的年代约与教会史学家优西比乌(Eusebius, ca. A.D.260-339)相同。

尼可拉生在富裕之家,承受了丰厚的遗产。他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同情贫苦的人,常常施以周济。他所做的是出于爱心,做在暗中,不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所以总是隐名,从不张扬。

有一次,他听说有个贫穷人家,父亲养大了三个女儿,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却为了付不出妆奁费用而发愁,竟打算把亲生女儿卖入妓院。在一个深夜,窗外人影闪动,一包东西从窗口丢了进来。做父亲的以为是贼,急忙去追。追到筋疲力尽时,结果给追上了;发现原来是个大孩子。他告诉那个父亲,是为了好心送钱来帮他们解决困难的,并不曾偷窃什么:他们家有什么可偷的?父亲知道。唯一的要求是,不可把他的名字张扬出去。这当然可以同意。女儿们打开小袋子一看,里面原来是金币!不消说得,他们的问题解决了。而这只是他的事迹之一。

受苦的主教

尼可拉去旅行了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回來,一踏进了玛拉(Myra)的教堂,发现会众捧着主教的衣冠和牧杖在等着他。原来那里的主教去世了。会众同心祷告,求神选派一位主教牧养祂的羊群:那天清早,第一个踏进教堂的人,那就是群羊的监督。那时,他还不到二十岁,成为最年轻的主教。在当时,主教并不就代表高位厚俸,也没有权位荣耀。有的只是为了主受苦,做群羊的榜样。军阀出身的罗马皇帝狄克理田(Diocletian, 在位284-305),本来宽容基督徒。但到了303年,忽然连下四道诏书,残酷地迫害基督徒,强逼他们否认主耶稣。

罗马政府把尼可拉下在监狱里。他被鞭打;他被烧热的铁炮烙;他被虐害当作取乐。到被弄得遍体鳞伤的时候,他们给他休养。快要恢复的时候,再从头来过,使他旧痕加上新创。他有死的心志,却并没有死。待到康士坦丁皇帝信了基督教,他才恢复了自由。

发怒的狮子

有爱心的尼可拉,也刚强卫道。

亚流本是亚力山大城的一名教牧,强调苦行和品德,能言善文,吸引了很多徒众。但他注重理性,说基督是的受造的,否认三位一体的真理,引起教会的争论。康士坦丁皇帝为了处理这争论,在325年召开大会公辩解决。亚流口出亵渎的话,竟然唱起他自己所写的流行歌曲“盛筵”(Thalia)。有的主教愤而离席, 尼可拉却慢步走向场中,给亚流的恶嘴狠狠地一拳!当着列席的皇帝,使全体愕然。 最后会议宣布亚流派为异端,把亚流放逐了。

嬉笑的老人

尼可拉老来仍然满有喜乐。他在玛拉,看顾有疾病的人,救济贫苦,关心患难中的孤儿寡妇。

在玛拉的街巷中,交通不太繁忙;他与玩童一同嬉笑,一同当街戏玩。那慈祥的白须老人,是那么平易近人,绝不像穿长衣游行的法利赛人,装成严肃不可侵犯。同时,他保护弱者,使他们免受欺凌。他又见义勇为,给无辜者伸冤,不怕得罪有权势的大人物们,为了要施行公义。

这样,你会发现尼可拉不像商业化的圣诞老人,那是因为他像耶稣基督。他去世以后,人称他为“圣尼可拉”。

猜你喜欢

颂歌主教平安夜
冬日颂歌
乌江颂歌
壮乡颂歌
Christmas Eve平安夜
不会祷告的土著人
平安夜
浣溪沙·偏遇平安夜不安
中世纪英格兰主教档案及其史料价值
赞美夕阳红
抽烟与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