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阅读力,提升教师素养

2017-03-31雷蕾

中国教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观点种子

雷蕾

正月十五的花灯过了,便又是一年春来到。依稀记得两年前的那个春天,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第一次活动开始,每一次活动、讲座、研究讨论,都在不断加强我作为一名“种子教师”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两年多来的种子教师研究活动,让我明确认识到成为种子教师不仅要树立自己教育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更要怀有敬畏之心、仁爱之情和赤子之心。而这个群体,更是激励着我,启发着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成长,提升专业素养。其中让我感受最深、触动最大、改变最多的便是主题为“读书 让我们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的一次读书沙龙分享活动。

一、与书本对话,自主发现阅读的

问题

2015年11月,二里沟片区负责人霍霖霞老师与我沟通,希望我在12月即将举行的片区种子教师研究活动上进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好书分享。听到这个书名,我不禁笑了,阅读还需要别人来教?如何阅读还用写成一本书?这个话题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呢?现场会不会冷场?我将我的疑惑直接告诉了霍老师,她告诉我,这本书在各大网站销量极高,只要用心读,一定能有很大收获。我半信半疑地开始了阅读。

我首先浏览了目录,书中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理论性强、枯燥晦涩的外国译著,让我痛苦踌躇不已,想到研究活动在即,我便硬着头皮开始阅读,却在精心阅读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颇有收获。

1.阅读信息海量化——缺乏筛选

书中谈到“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从这个角度进行反思,我目前的阅读多是停留于第一个目的。而且在日常备课、查阅资料中,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铺天盖地的信息就会即刻呈现,经常是我要搜索一个概念,成百上千的信息扑面而来,往往还来不及看完,发现时间就那么过去了。网络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信息的庞杂与冗余,而手不释“机”的我们,极易溺于信息的海洋而不能自拔,造成阅读缺少方向性、选择性、针对性、严肃性。

2.阅读信息的碎片化——缺乏理解

书中明确指明了阅读的目标,并加以区分。“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这无疑是明确告诉我们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而我在日常阅读中,更多是为了获得资讯。

由网络的“网页+超链接”结构带来知识的碎片化,因生活节奏加快和信息超载造成时间的碎片化,消遣性阅读、实用性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化阅读、浅阅读、粗阅读成了眼下的流行符号。在这样的阅读中,我有时读了后面忘前面,甚至,有时看书,原文都是一带而过,而各种书评观点却扑面而来,成为了一个“二手理解者”。这就让我更多成为了“碎片化阅读”的接受者,而并非是思考者。

二、现场分享,重塑阅读力

带着深深的反思读此书,我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我边读边将书中的精华逐一摘出,在研究活动现场与片区种子教师们进行了现场分享,并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谈了自己的感受。

1.带着问题阅读

为了更加清晰明确地表述书中的观点和我的反思,我制作了PPT,精简提炼了书中的观点, 和与会的种子教师分享。首先分享了书中关于阅读的内容,让我们改变阅读现状,对提升思维品质有了新的认识思考。在交流的第一个环节中,我根据书中提到的“主动阅读的基础——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的观点,从自身的实际收益

谈起。

一个有思想的人,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思想,而接受别人思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书籍。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最佳渠道。而带着问题的阅读才能在读书过程中,真正与作者的思想沟通,对其观点形成理性认识,敢于释放思想,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逐渐实现自我成长。

如果简单的罗列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对于研讨活动助力不大,便结合自身的读书心得,继续和种子交流了关于做读书笔记的点滴细节。当我带着问题读《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一书时,我边读边记下了对问题的思考,写下了读书感想。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这一过程能很好地提升了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我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随后,结合专业的理论,完成学术科研论文,把感想上升到理论,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我的分享之后,参与研究活动的种子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多教师都认为,仅仅这样的读书仍然不够的,还要将理论反复应用于实践,在不断反思中进步。比如,面对学生违纪,就要审视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当学生上课走神,就要琢磨自己的課上得够不够好……所以能够真正稳扎稳打地读书,边读书边写作,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

素养。

2.用科学的方法阅读

就像和种子教师达成了默契一样,第二个主题分享环节中,我主要探讨了通过《如何阅读一本书》掌握的一些做读书笔记的、非常实用的小技能。这为我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提供了最具体的帮助。

当我在PPT中列出书中提到读书做笔记的要点如“画出重点、空白编号、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等这些具体的方法时,大家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重新学习了读书的

方法。

在分享感受时,我提到这些具体的方法,指明要实现有效阅读,不仅要读还要动笔写,作为教师,应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比如,在仔细研读的基础上做读书笔记、整理心得体会等。通过读书笔记可以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个人观点的形成和提升。这样的方法,能成功地克服缺乏思考的碎片化阅读的弊端。所以说,有效阅读是“读”与“写”并重的阅读。

这些的办法在我自学心理咨询师时,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实话实说,大学毕业后的这十几年,理论性书籍看的真是比较少,而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范围广、专业性强,再加上时间紧迫,更需要提高阅读的效率,精准的把握核心理论。这种泛读与精读结合,目标明确的读书笔记方法,大大地提升了我阅读效率。为完成十多门课程的学习,顺利通过考试,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之后的研讨中,很多教师也提到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阅读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只有掌握了切实可行、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才会事半而功倍。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所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

内容。

在这次种子教师研究活动之后,在老师们的启发下, 我不但自己使用这样科学的读书笔记方法,提升我自己的业务能力,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圈点批注”使之阅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真是师生共同受益。

三、借力研究成果,成为综合性的

思考者

研究活动结束了,但种子教师谈到的许多观点还在我脑海中回荡。不仅是这样的阅读方式、阅读本质、阅读的意义、阅读给教师工作所带来的变化,都让我产生了深入的思考。

通过阅读,我不断思考教学工作、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同时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来润泽他们的生命,使师生的生命因阅读而更加美好。所以,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每天给自己留出一小时的阅读时间。我认真制定了计划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我没有把研究活动中推荐的书单照单全收,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需要,进行了筛选。要力争学有所得,使所读内容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既要武装头脑,又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阅读是以多读书为基础的,但有效阅读却不能单纯以数量取胜,而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

不仅如此,我还在校内进一步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通过更大范围的互动交流,促使我校教师对一本书的认识多元化、立体化。因为是共读共享,使得大家在完成自己的读后感时,也期待分享别人的经验感受,印证一下他人与自己感悟的异同,加深对书的理解。作为种子教师的我,在学校沙龙中现身说法,借助自己的效率手册——工作日志,细化了自己的阅读量,一本本读书笔记是我成长的见证,让很多同事感受到了我读书的收获。这样的实践,打破了自己“沒时间读书”的魔咒,让我觉得我真的是发挥出了一丝丝种子教师的带动作用。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每位教师都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责任,高效阅读作为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需品。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种类的全面化,是我通过参与这次种子教师研究活动,所带来的

成长。

感谢种子教师研究项目这一平台,总能够让我在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保持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保持自觉实践和思考的状态,努力在自我逼迫中获得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动力,在自我反思中获得专业发展所需要的食粮,在自我彰显中获得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自信。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观点种子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桃种子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可怜的种子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