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作者自校环节,提高文章的编校效率和质量

2017-03-30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期
关键词:改动编校版面

梁 倩

巧用作者自校环节,提高文章的编校效率和质量

梁 倩

作者自校是科技期刊编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期刊出版质量的一道重要防线,不能因为增加工作环节、加大编辑工作量和影响编辑出刊时间等原因而流于形式。科技期刊应结合期刊自身的特点,重视作者自校环节,通过恰当安排作者自校环节的启动时间、采用灵活的反馈形式和建立文章反馈模板等措施,使作者自校环节与编辑工作相互促进、互相配合,不因增设这一环节而给编辑工作带来太大的负担,巧用作者自校环节,切实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编校效率与质量。

作者自校;编校效率;出版质量

[作 者]梁倩,《规划师》杂志社。

作者自校是科技期刊编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并提高期刊出版质量的有效措施。设置这一环节让作者自校,不仅尊重了作者的权利,提高了文章的编校质量,还能规避编校过程中导致的法律纠纷,其重要性已得到较普遍的认可[1-3]。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增加作者自校环节,文章改动幅度较大,影响原先排好的版面,给编辑工作带来额外负担,甚至容易导致延长出版周期的情况。有些期刊干脆不设作者自校这一环节,或者仅是在下印刷厂付印前匆忙反馈给作者,时间短,加上版面基本已经排定,仅允许作者进行无关痛痒的微小改动,使作者自校环节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作者自校的作用。基于此,笔者总结与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巧妙利用作者自校环节,切实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编校效率与质量,使作者自校环节与编辑工作相互促进、互相配合,不因增设这一环节而给编辑工作带来太大的负担。

从总体上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恰当安排作者自校环节的启动时间;采用灵活的作者自校形式,方便作者自校和修改;建立文章反馈模板,减轻编辑工作量。

一、恰当安排作者自校环节的启动时间

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从时间上看,作者的自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编辑工作开展之前,另一类是在编辑工作开展之后。

(一)在编辑工作开展之前的作者自校

为什么要在编辑开展工作之前,安排作者自校呢?这是因为,作者投寄科技论文后,往往需要经过一定周期的审稿,论文审核通过后还需要进行排期以确定具体刊发时间,最后才能进入编辑刊发程序。经过一定时间的思想沉淀,作者对所研究的问题可能会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不在开展编辑工作之前请作者重新对文稿进行自校,待编校工作大体完成、版面基本排定后再请作者自校,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允许作者精益求精,对文稿进行大幅改动,如增加新的内容、更换数据、调换案例等,容易导致版面的变动,重新对改动大的内容进行三校一读,这种返工对编辑工作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如果仅允许作者进行无关痛痒的修改,那么就无法发挥出作者自校应有的作用。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办法很简单:在发给作者投稿声明和告之预排刊期的同时,说明情况,如果作者确实有调整文章内容需要的,在某个时限前将最终稿件发回编辑部,相关编辑在文章刊发前的准备阶段,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就这一情况和作者确认。

在实践中发现,在正式开展编辑工作之前,对文章进行调整的作者约占1/10的比例,如果是对文章刊发版面数有控制要求的作者,这一比例还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而在编辑工作开展之前安排作者自校,工序很简单,但可减少后续编辑工作中的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了这一工序,在后续开展编校问题汇总反馈时,作者改动的幅度也不会很大),大大减轻了编辑的工作负担。

(二)在编辑工作开展之后的作者自校

在哪个环节反馈给作者进行自校,较为合适?结合工作中的经验,笔者认为,需要视稿件的质量情况灵活设定,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编辑工作的顺畅。之所以稿件质量好坏为评判的依据,是因为一篇文稿需要经过至少“三校一读”环节,除了栏目编辑自校外,还需与其他人员的互校。如果稿件质量比较差,在栏目编辑进行一校的过程中,已经发现文章内容上、逻辑上有较大问题,会影响后续校次对文章的理解与审读,那么建议一校以后就马上把问题汇总,并反馈作者,请作者在自校中把问题解决,以免增加后面校次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花在文章其他方面的校核上。如果文稿的质量比较好,在编校中发现的问题数量少、问题不大,改动的幅度小、影响不大的,可以在三校结束后、终读前将问题汇总并反馈给作者,而不采取一发现问题就立即反馈,频繁让作者修改,给作者增加负担。这种根据稿件质量和编校的情况灵活确定作者自校程序的做法,能让编辑错峰安排自身的工作,避免某一个时限内集中反馈文章、某一个时间段内等待作者修改回来,一会工作量过于集中、一会工作量又过于空闲的情况,使作者的自校环节与编辑出版的工作流程的衔接更为顺畅,从而避免因增设作者自校环节而延误下一个编校程序的现象。

二、采用灵活的作者自校形式,方便作者自校和修改

编辑作为作者自校环节的组织者,采用什么样的反馈形式,才能省事省力,又方便作者进行自校呢?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WORD形式的单一反馈方式,将从专业排版软件(如Pagemake、Adobe InDesign)中排版好的纯文字部分内容复制出来,包括文章标题、作者名字、简介、摘要、文章内容、文末注释、参考文献等,粘贴到WORD中,反馈给作者。采用WORD形式进行反馈的优点是文字的改动非常便利,标注和改动的地方能明显显示出来(可建议在“修订”模式下将改动),缺点是图表、公式等单独置入排版软件的内容没法直接随着文字复制出来,如果需要分别置入这些内容,那么工作量很大,如果不置入,那么作者自校的内容就不完整,而且因为置入导致的差错没法看出,而且远没有排版好的版面那样直观。

通过实践摸索,目前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且较为最为方便的方式是采用“PDF+word”的形式进行反馈。我刊采用的是AE的排版软件,充分利用排版软件中的自带功能(如通过“导出”菜单)即可将初步排好的文章快速转成一个PDF文件。PDF文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直观地看到排版的情况(包括文字和图标、公式等),编辑人员还可以使用PDF软件中自带的功能(如工具栏上有“审阅和注释”“附注”),将文章中出现前后矛盾,图文表述不一的情况反馈给作者,方便作者进行阅读,这样作者不仅可以对文字也还可以对排版后的图表、公式进行审阅,非常直观,但缺点是PDF这个软件的普及率相对WORD要低,一些作者尤其是上年纪的作者对PDF的功能使用掌握不熟练,很难使用PDF进行文章的修改和标注。因此,采用“PDF+Word”双管齐下的方式反馈给作者进行自校,充分软件的自带功能,操作简单、方便,既不会给编辑带来太大的工作量,又方便作者自校。

三、建立文章反馈模板,减轻编辑工作量

汇总、整理编校中的问题,形成一个文章反馈函,详述清楚相关要求,请作者结合函中内容进行自校,是编辑能否有序引导作者自校的极为关键的一步。一名编辑往往每期编校的文章不止一篇,加上每一篇文章内容不同,存在的问题不一而同,需要形成一个独立的反馈函发给作者,不仅工作量大,还极为烦琐,如何才能减轻这一环节的工作负担呢?

笔者采取的做法是构建一个反馈函的模板,将编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汇总起来,逐项对照文章的情况,加以增减,并按一个统一的格式进行反馈,既省心、省力,还不容易有疏漏。函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函首内容。交代清楚发函的缘由,版面的排版情况(是否出现版面不足或者超出版面的情况,是否需要作者帮助处理版面等)及相关的要求等。要求表述清楚,使作者对反馈的情况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另外,要注意语气委婉,体现出对作者的尊重,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增进编辑和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函的主体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又由两个部分内容组成。其一是个性问题,即每篇文章因内容不同而存在的具体问题,如文章某个段落中的表述含糊、指代不清、某个提法不统一等。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灵活根据文章内容整理出来,在使用模板进行反馈时,要单独进行替换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在PDF中加以整理,在反馈函中只需请作者依据PDF中标注的问题进行回答和处理)。其二是共性问题,提示性自检内容,即在编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文章的辅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根据每篇文章的情况,逐一进行对照、检查,提醒作者加以核实,如基金项目内容是否完整、作者简介信息是否正确、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否完整、公式及各字母所代表的信息是否准确等。以作者简介为例,作者简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关系到作者职称的评定,对于作者名字、作者的学历、职称、任职单位等信息要求精确,在文章反馈时要特别提醒作者检查。这一部分内容,基本可以沿用,只需视文章的情况适当调整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反馈函中的内容需要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更符合实际需要。以作者简介为例,加以说明。作者简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关系到作者职称评定等其他相关用途,对作者名字、学历、职称、职务和任职单位等信息要求精确,在文章反馈时要特别提醒作者检查。尤其是一篇文章有多位作者的,在反馈函中应提醒通讯作者将个人简介发给本人核实。在实际工作情况中,需结合工作经验动态调整和充实反馈函中的相关内容。

(3)函尾内容。交代清楚作者自校的要求、方法和反馈回来的说明。如可以请作者按照编辑的要求,用不同颜色字体(或通过“注释”的方式)标明改动之处,方便编辑对照、核实和修改,这也能大量减少编辑的工作负担。

四、结语

增设作者自校程序,不仅是尊重作者出版权利的体现,有助于提高期刊的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为读者和作者打造出更优质的期刊产品,同时还能增强编辑与作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规避减少出版的法律纠纷。作者自校是保证期刊出版质量的一道重要防线,不能因为增加了工作环节、加大编辑工作量、影响编辑出刊时间等原因噎废食,而不重视甚至是放弃作者的自校环节。科技期刊应结合期刊自身的特点,巧妙利用作者自校环节,达到提高编辑出版效率和质量的目标,笔者在此仅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探讨。

[1]栾奕,陶映雪,刘利.科技期刊作者自校及其意义[J].编辑学报,2006,18(3):221-222.

[2]姚萍,何绍仁.科技学术期刊应加强作者自校环节[J].编辑学报,2008,20(1):58-59.

[3]张忠,唐慧,王开胜.科技学术期刊作者自校的目的及其实现方法[J].编辑学报,2015,27(4):357-358.

猜你喜欢

改动编校版面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版面撷英
鸵鸟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咪咪(节选)
版面“三评”看得失
编校手册
新版面 新视角
编校工作宜更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