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分层次与精细化培养
——以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为例

2017-03-30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精细化研究生

李 品

(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86)

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分层次与精细化培养
——以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为例

李 品

(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8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推动民族地区创新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民族院校为了满足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推进研究生人才的分层次与精细化培养势在必行。培养的重点在于文化传承与高校建设相统一、专业人才与综合素质相统一、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统一等方面,并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多层次招生、多样化培养等形式,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与精细化,培养民族地区切实需要的高端人才。

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分层次;精细化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主题。民族地区高端人才的培养成为推进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民族教育的最高层次,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少数民族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关键。在推进创新协调发展的整体工作形势下,民族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既要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必须牢牢把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最高学府的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培养既要瞄准“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遵循“世界一流民族大学”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又要切实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和研究生个体的差异,分层次、有差别的实施精细化培养策略,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本文从研究生的招生来源、专业区别、层次要求等几个角度,结合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当前实际,对研究生精细化教育和培养提出建议。

一、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现状与形势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双重属性。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民族工作特点以及各民族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的多元性,使得民族高等教育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民族工作的开展与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优秀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无论是高层次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还是围绕民族工作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民族院校的研究生教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国内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是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从注重规模扩大转向注重质量提升;其二是培养类型结构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为主转变为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协调发展;其三是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学习调整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其四是培养机制正从原有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改革;其五是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和经费支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1]。

就中央民族大学而言,研究生教育与国内部分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差距。第一是学生整体结构差别。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数量居于前列的大学,多为综合性大学,或者理工科特色更为突出。纵观国内高校的整体情况,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建设规模要远远超越社会科学,因此,自然科学或者理工科比重高或者文理平衡的综合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会更大,而中央民族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尽管近年来处于稳定和扩展阶段,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相对平衡,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数量,仍集中在部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优势学科;第二是学科结构差别。与学生结构差别相类似,学校近年形成了“精人文、强社科、拓理工”的整体办学思路,部分自然科学类、理工类专业得到相对充分的建设保障,环境科学、民族医药学、光电工程等专业具备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条件。除自然科学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拓展强化、学校学科机构更为综合多元外,学校还是我国民族艺术类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学科在学校也具有重要地位。社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差异性很大,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区分层次培养;第三是学生来源渠道多元。学校是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实践场域,学校研究生的招生来源渠道多元,既有统一组织的普通研究生招生,也有民族骨干系列、对口支援系列、民族地区定向系列等其他招生形式。同时,学校还有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社会工作等多个类别的专业硕士点,这也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生源渠道。

学生的年龄结构、社会阅历、地域特点各有不同,既有来自边疆民族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也不乏内地人口大省的汉族同学,同时,研究生主体虽以应届学生为主,但是各地区基层单位在职深造进修的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也为数众多,这使得研究生群体的年龄结构差别大、社会阅历也不尽相同。应该说,招生渠道、生源特点、学科构成等多种因素,对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

二、研究生教育分层次与精细化培养的重点

精细化管理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2]。精细化管理具有精、准、细、严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研究生精细化培养中的意义[3]。研究生人才分层次精细化培养具有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共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其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达到提升教育整体质量的目的。

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端人才[4]。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转型期,提高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5]。具体到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在全面深化改革,紧贴实际需求的工作开展中应做到以下方面的协调统一。

第一是传承民族文化与世界一流民族大学建设的统一。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代表和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仅仅立足于民族地区的需要还不够,学校的民族学、语言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在挖掘、整理、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是集成世界文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开展跨文化对话的载体,学校应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作出贡献,这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是相吻合的。

第二是传播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统一。近年来,学校有计划、分步骤地发展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既是综合性大学建设的需要,更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长期以来,民族院校建设初衷是以培训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多数民族院校的学科都以民族学、文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在培养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理、工、农、医等应用技术人才方面显得不足。近年,学校在计算机、物理、生物环境、光电工程等领域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结合民族语言的应用,这对于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改变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结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统一。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的人才培养都具备鲜明的实践特色。从延安民族学院时期起,调查研究逐步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突出特点和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成为中央民族大学师生的关注重点和学校服务社会的关怀对象。就研究生群体而言,实践教学和开展田野调查固然是提升认识、加强专业训练和增强对民族地区深刻认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研究生中存在大量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和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多数毕业生研究往往集中于某一民族地区的有关现象,就现象论现象,其研究中关于调查研究的流水账和现象描述多,缺乏理论高度和专业色彩,因此,在传承创新发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更需要在基础学术训练上下功夫,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三、分层次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精细化培养的实践方向

(一)分层次推进招生工作。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硕士阶段研究生的专业性色彩和面向就业市场的培养倾向越来越鲜明。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也面临这一实际问题。既要选拔和培养适合从事学术研究的青年学子,也要兼顾社会和就业市场对高端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对从事工程项目或工程技术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6]。进一步细化招生渠道,完善招生模式,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中央民族大学特色鲜明和优势明显的学科多集中在人文基础学科,这些学科也是建设一流学科、参与世界竞争的基础保障和学校特色办学的立身之本。为确保这些学科群的优势地位,应加大优秀本科生的面试推荐就读研究生的力度和普通招生过程中的推优选拔力度,为优势学科的研究生进一步加强学术训练、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和产生科研成果提供人才保障;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应用型中高端人才,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招生计划给予的便利条件,努力培养能够运用民汉双语推动科学知识传播、开展基础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对于艺术类等学科人才招生,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招生方案,在保证公共考试科目达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对于其专业水平的考核,对于部分具有艺术天赋的民族学生,破格优先录取。此外,对于硕博士招生,严格区别对待,不断提升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学术素养的考察,结合学科特点,不断完善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形式,加强对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基础学术素养和应用外语阅读学术文献能力的考察。对于对口支援招收的研究生,实行录取宽入口,培养严要求,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学科研

2012年和2015年,国务院先后取消了研究生院和重点学科审批,简政放权,给予办学单位自主办学权限。从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来讲,发展方式从重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内涵、质量转变,发展形态从重统一性、规范性要求向更加注重个性化、特色化方式转变,发展动力从重自上而下、外在推动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发展转变,发展趋势从注重校内建设、学习借鉴向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参与创新的新模式转变,治理方式从重审批、微观、直接向更加注重规划、宏观、间接转变。这一整体形势要求高校内部必然对研究生的日常教育和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改变,高校内部研究生管理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的权限,也应适当调整。中央民族大学现有23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每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约1 500人,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约200人。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研究生,结合院系、学科和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培养,必须落实到院系日常教学和科研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人文基础学科和优势学科应充分内引外联,依托首都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在课程设置、师资选用等方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以多样化的师资、多元化课程,保障研究生能够接触到相关学科领域的名师名家,充分了解国内外前沿的学术动态。培养单位应鼓励研究生到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听课学习、交流,将研究生个体培养置于丰富的学术资源环境中,推动学生不断开拓学术视野,创新学术思维,提升科研水平;自然科学及应用型社会人才的培养,应突出特色,紧贴民族地区实际需求进行培养,其人才定位的目标主要是为民族地区培养亟需的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侧重实践教学,并结合民族地区现实状况突出应用色彩;艺术类等相关学科,既有专业艺术硕士,又有学术硕博士,其办学可重点突出民族艺术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推动艺术学科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的学术重镇和高端人才基地。

(三)培养标准的多元化

研究生培养多元化是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是技术进步对市场人才的需求与技术竞争引发市场人才竞争的需要,是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知识经济推动下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7]。目前,在研究生的日常培养中,还存在市场化和功利化倾向,对研究生业绩的考核与衡量标准单一。如以奖学金评定为例,多数院系都将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以期刊级别和数量进行评价,但是对期刊质量和学术成果的内容未能进一步区分,使得不少研究生不顾其成果是否成熟、科学,想办法尽快发表,并由此催生了庞大的论文代发市场。很多同学甚至付费找中介发表论文以获得高额奖助学金。事实上,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有规范的程序和严格的要求,仅以文章发表衡量研究生水平过于单一。学校应对研究生培养标准和培养对象进行细分,在硕士阶段,对发表文章不做要求,非本专业主流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仅作为参考,奖助学金评定可以由本专业教师组成论文质量评测小组,对学生提交的论文或期末作业做评估,以此作为研究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对于博士研究生,分学科进行评价,优势学科和专业要进一步提升评价标准,将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作为重点考核方向,通过综合素质考试、论文预答辩、学术期刊发表等多个环节,对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全面考评,全面推行博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对于毕业条件未能成熟的学生,为其创造延期条件,延期毕业。对于应用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结合相关领域方向,紧贴民族地区需求实际,开展学术研究和课外实践,深入理解和把握民族地区相关行业的特点,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新增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应引导其瞄准前沿,结合专业特点,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需求,做出研究特色。

(四)培养方案制定的多层次

高校要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制度空间,应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手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8]。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因专业、学科和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而应有所区别。目前,多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模式趋同,如对于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在实践能力培养等环节,一般并未作出详细规定。事实上,在研究生培养中,人文学科和自然应用学科等方向存在差异,人文基础学科往往以师徒传承指导为主,而应用学科生产线型的批量培养也很常见。在研究生教育简政放权的大趋势下,指导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以其专业本身特点为基础,以学生特点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参考,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加强监督和考核,对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保障培养各环节严格落实,保质保量,因材施教从而推动研究生培养的精细化和分层次。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推动研究生培养多层次精细化培养的本质,是在建立在标准规范和操作规范基础上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个性化”是办学特色的保障,也是培育创新思维的基础。作为民族院校的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繁荣各民族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就学校自身而言,研究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精神风貌、文化品味, 对学校的学风、校风,对学校的学术研究和办学特色,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1]赵沁平.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致辞[R].2013-12-28.

[2]张英杰.以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1-14.

[3]陈艳慧,李博,李勇,等.在研究生培养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5):38-42.

[4]刘延东.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4-11/05/content_2775580.htm.

[5]王战军.转型期的中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1-5.

[6]丁雪梅,甄良,宋平,等.实施分类培养 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1-4.

[7]金俊兰.民族高校研究生培养多元化建设的构想[J].高教论坛,2002(6):83-84.

[8]张德高.分层分类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19):77-80.

[责任编辑:庆 来]

G643.0

A

1674-3652(2017)03-0109-04

2017-02-2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丝路沿线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15YJA880077);中央民族大学985基地建设项目“少数民族教育思想史研究”(MUC98507-050103)。

李品,男,安徽安庆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央民族大学精细化研究生
中央民族大学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서정인 초기 소설에 나타난 ‘주 변부’의재현방식과 작가인식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
中央民族大学微分方程团队简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