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再认识

2017-03-30孙贵敏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件信息技术课程

孙贵敏

人类在跨入21 世纪的时候,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课堂等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發生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方法。时下,各种形式的“课件大奖赛”、示范课和公开课的场面热闹非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大有让教学不用多媒体的教师羞愧难当之势。

面对这一潮流,笔者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技术的现代化深感欣慰的同时,也对当前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一些误区做出了一些思考。相当一部分教学者追求教学的形式化,策略和目标倒置,不是围绕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而是把千差万别的课程“整合”到一种教学模式中。结果导致重教学设计、轻教学实施。

一、脱离课本,过分追求课外的“新资料”

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往往弃教学的重、难点于不顾,拼命地搜集和使用资料,花很多时间去查找课本上没有的文字、图形、图像等。只要与上课的教学内容相关联就在课堂上使用,并不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选择、调整。一堂课“灌”下来,教学内容可谓丰富,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却很少,重难点也没有突破。这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脱离了课本,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领会和把握。

二、过于倚重“视频和图像”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一些课不分析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机械地照搬照抄。在课堂教学时缺少灵活性,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让课件“统治”了课堂。学生成为观众,而教师自己则充当了放映员角色。纵观45分钟教学,教师抬头与学生正面交流时间少,亲和力不强。诸如身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情感的交流都很少派上用场。造成师生双向交流渠道不畅。

三、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技术在教学中的单纯呈现上,过于追求学习方式改变的表面形式,忽视了学习方式改变的目的

例如网络交互工具的应用,BLOG(博客)、BBS和E-mail的功能在于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广泛的交流,它主要用于异步的环境。可是有的教师却把它机械地搬到同步环境的课堂上,甚至用于取代直接的语言交流,牺牲了面对面的即时交互,效果适得其反。

四、还有的为了突出公开课的效应,更把明明要用几节课时间才能完成的探究全过程浓缩到一节课内完成

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整堂课没有活动没有体验。真正又能取得了多少学习成效,结果恐怕不容乐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概念,其本来意思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是作为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一文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

无庸置疑,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面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日益推广的今天,我们尤其要防止踏入技术万能的误区。广大教师要做技术的真正主人,不能成为技术的附属品。

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正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就有必要更进一步思考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关系:

1.越过技术门槛,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要回归到学科基础上

以教学资源进课堂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建立素材资源库。资源共享,把教师的主要精力从制作课件转向在网上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资源,并结合实际应用于教学之中,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更为信息技术应用于常规教学打开了大门,能吸引更多的教师越过技术门槛参加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行列中,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2.把信息技术应用从一节课扩大至学习单元与整个课程

把信息技术应用置于整体的课程框架中,在整个学习单元(或课程)设计实施方案中合理安排各种学习工具的应用。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论坛、博客和空间等等。把自己制作的课件、编写的试卷、撰写的教案和论文等放在其中,其他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教学的探讨和交流。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清主次

“教学随着技术走”的作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教学时要找准展示多媒体课件的最佳时机,并且根据出现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使其有的放矢,与课堂的节奏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发挥教师课堂组织和点拨的作用。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从而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件信息技术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