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升级:中国智造的崛起之途

2017-03-30向华

新营销 2017年2期
关键词:智造升级转型

向华

来自“2017中国智造与创新峰会”的报道

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上。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过去的模式不可持续。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企业升级势在必行。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人力成本剧增,产能严重过剩,必须从低端制造业转向高端制造……

这是大家共知的事实,问题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如何开启?中国制造如何转型过渡到中国营销和中国品牌?

2016年12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营销创新联盟和阳江网商会主办、孤独者粘盟社群和中国广告网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智造与创新峰会暨第三届中国孤独者粘会(以下简称“创新峰会”)在中国阳江海凌岛保利皇冠假日酒店举行。与会企业家、营销专家和投资家就《连接,重塑价值——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进行深度探讨。

技术&产品:守住经典与积极创新

“中国制造的升级过去总是谈技术升级、产业升级以及环境升级,我们今天应该回到核心,中国制造要突围,产品升级是唯一的途径。”国内卫浴龙头企业惠达集团副总裁杜国锋在主题演讲中如是强调。

他指出,目前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因为国内的产能无法消化,消费者还要到国外买最好的东西。这是因为消费者需要的东西国内生产不出来,而生产的东西消费者不需要。

他指出,过去依托于高增长的速度结束了。国人开始回归,包括人要回归生活,企业回归产品。固然,这是个剧变的时代,但怎么变,都变不过人心和信息化的速度。经过反复折腾以后,人们发现一些处于“风口”的企业已经不存在了,真正存在下来的还是品牌企业。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认真反思后得出结论:所谓的风口论,在制造业是不存在的。”杜国锋强调,制造企业要忘记风口论,要回归品质的原点。“我们是做产品的,我们是给消费者提供很具象的东西,我们不要被太多的风口所迷惑,有些风口和我们的本质没有关系。比如说互联网的核心是什么?它是打通了信息传递的存在,打通了信息传递之间的孤岛,形成了互动和联通,它不是一个产品,它也不是一个商业模式。它是我们的工具,我们过去讲互联网+,今天讲+互联网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制造业正慢慢地回归制造本身。”

杜国锋指出,产品真正的核心,一是技术,二是工匠精神。技术创新的趋势不可阻挡,技术是碾压一切的,是永恒的主题。但同时,企业还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不是创新的产品就是好的,就是消费者认可的。盲目的创新和迭代是一种浪费,只有工匠精神才能缔造经典。

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曹虎则极力强调技术升级带来的迫切性。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业和经济的产品升级面临的挑战比大家说得要嚴峻得多。“因为技术汹涌而来,技术对制造业的改变,技术把原子变成产品过程的改变,我们人力资本的优势很快荡然无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够抓住技术,如果不能够让新兴的技术和中国制造2.5提升我们的技术,在竞争中我们的竞争优势就没有了。”

他指出:“我们面临一个技术爆发的世界。企业的竞争优势变成动态的,技术的进化、技术的发展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进化。”比如,泛在智能指数级的增长、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革命、生物学新兴科技、虚拟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使得新兴消费用品和服务大量涌现,“技术给我们带来了量子般的突进,企业要拥抱技术,拥抱消费者价值,总有一个未来等着你塑造。”

回归消费者:创造价值

来自中国工业4.0的代表、C2B模式的中国奠基者维尚集团旗下品牌维意定制近年来异军突起,增长速度远超家居定制同行。该集团副总裁、维意定制总经理欧阳熙分享了他们在过去十多年的转型历程,直接了当地指出,不要相信互联网,不要相信互联网思维,更不要相信工业4.0!在他看来,维意定制是一个IT行业企业转型传统家居企业的逆生长案例,说明了“品质和口碑才是永恒的模式”。

自诞生以来,围绕着消费者需求,维意定制一直在不断进行“转型升级”。第一步从软件企业转型到以设计软件提供的免费设计吸引消费者;第二步则从开发软件向使用软件加定制橱柜衣柜进行转型;从2005年到2014年,微博、微信异军突起,维意定制开始了第三次转型,用互联网改变生产模式,做全屋定制,变成了软件+橱柜衣柜向互联网+全屋定制,建立了大规模柔性智造全屋定制新标准。

维意定制第四次转型刚开始不久,从2014年向互联网转型,朝着“互联网+全屋定制向互联网+生活方式研究+全屋设计+智能智造”的方向迈进。维意定制开通移动端微信商城,运营不到一年时间,积累了600多万粉丝。

欧阳熙指出:“我说别相信互联网,别相信互联网思维,你做成了自然就成了思维。我们这次转型表面看好像挺光鲜的,但是我们离倒闭只有一步之遥。”

对此,创业一年多就获得8000万融资的互联网酒店Xbed董事长李春田深有感触。他说,现在中国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新常态,“智造”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被迫。

“凡是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支撑点之一的产业,都相应地遇到了毛利正在消失,甚至有的进入亏损阶段,所以它们的突围、转型,无外乎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智,人工智能一定是必然趋势,可以让成本继续保持较低水平。”

但他同时指出,“智造”的另一含义是价值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智造并不仅仅是制造工业的专利,它更多体现在服务行业,甚至在全产业链形成智造的范围。只有在这样新的商业环境中,中国智造尤其是原来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的新的商业环境,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向。

李春田认为,如果从产业链角度看,规模制造的复制品的价值正在降低,市场逐步地回归原生性和专属性,简单的复制会交给智能机器完成。人们去做什么?做原生性的。文化的东西,最终还是要落到人作为基本的使命来承接。

显然,欧阳熙和李春田两位企业家试图将人们的视野从技术的进步拉回到人本身。前者强调品质和口碑,品质包括产品和服务;后者的落脚点也在人身上,他们关心的核心是消费者价值。

对此,喜马拉雅营销集团执行总裁蔡伟杰颇为认同。他说:“这几年,我们服务的行业有几个非常明确的趋势,第一是随着消费升级带动的整体产业升级,其关键词是如何做高端化的品牌和做高端化的产品;第二,各行各业特别是家居家电产业,已经从原来的B2C模式转向了C2B——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定制。定制化繁为简给消费者带来了更明确的价值——更简单有效的生活,更好的产品。”

中国智造激辩:创新之途在何方

在论坛环节,与会的企业家、专家和媒体学者就“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中国智造的创新之途”两大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互联网家电第一品牌”SKG集团董事长刘杰对中国制造的未来比较乐观,他认为中国制造尚有几大红利,包括近期刮起的环保风暴。他指出:“所有企业要不断升级,低端制造逐渐消失。我们的消费不断升级,从最初在互联网上买便宜、买实惠,到后来买品质,再到现在买方便,已经对产品的价格不是特别敏感,这是一波非常巨大的红利。我们的品质要升级,我们要做出更高端、更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适应市场变化。”

他警告:转型升级不能只看成功的例子,失败的案例更值得参考,不要盲目捕捉社会热点。“从世界范围看,成功的创新都是极小的概率。不要认为你能够成为极小概率中一个,这样你会死得很难看。我对创新的理解是资源的创新排列组合,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要搞子虚乌有的东西。另外,不要盲目搞商业模式变革。你的企业原本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搞很奇怪的商业模式变革?”

不过,来自智能家居行业的维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左湘凌似乎有不同的看法。从事工厂管理工作25年的他近年来不断折腾维锐这家智造公司:2013年投入2亿元进行工厂智能机器人改造,人员不断减少,效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维锐在智能家居领域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成功研制出高清视频和整体智能家居连接系统。

“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搭配是非常艰苦的工作。我们做了很多创新改造,把大脑和视频的眼睛联动起来。创新虽然很艰苦,但是对于我们制造业来讲,可能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最好途径。”左湘凌说。

《互联网生态》一书作者、网络营销专家喻晓马认为:“现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如果还坚持以产品生产为核心肯定是有问题的。消费互联网要求我们从需求角度出发倒推80后、90后主体消费人群的行为习惯,关注他们的聚会平台、思维方式、传播流量的到达方式。未来属于产业互联网,制造企业应该尽可能获取属于自己的消费者数据。把数据流转换成自己产品的信息、资源,然后形成自己的云计算,形成自己的计算能力,然后再去做精确的产品、研发、销售市场的重新倒推,这样的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就非常强。”

从事实业的阳江企业家、阳江纳丽德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兵则认为,现在一些互联网概念是一种过度的炒作。在他看来,机器人和电脑只是利用了处理信息的能力,把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它们并不能代替传统经典的制造业。他说:“我一直告诫同仁:一个企业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创新,有一样东西永远不能丢失,即创新是不是对消费者有价值。要守住自己的价值观,为客户着想。”

嘉宾观点

杜建君 深远顾问集团董事长

知识服务业也要转型升级

不仅仅是传统制造业,知识服务业也要升级。创办于2000年的深远在近16年中完全靠劳动力——人来工作,但是近几年我们也在转型升级,而且力度非常大:第一,我们强调专业;第二,要在行业内形成差别化的服务,深度的研究和系统的架构能力;第三,要有技术,当今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包括VR技术),这些和传统的管理咨询公司的距离并不遥远。近两年深远把赚的利润投在了技术上,比如,建立云平台和大数据,和汽车行业建立云计算的大数据用户管理系统,服务于很多汽车制造业的4S店,在他们的用户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引起很多汽车制造企业高度关注。

赵必贺 阳江网商会会长、金百利工贸公司董事长

中国制造的关键点不在于产品的竞争力

当前世界对中国制造存在一些误解。在国外,中国制造一般是和“三低”联系在一起:低端、低价、低值。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贡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也因此中国制造曾一度遭遇全球范围的信任危机。而德国和日本企业却让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让世界各国消费者都能由衷地接受奔驰、宝马、索尼等德国和日本的品牌。所以,中国制造的关键点并不在于产品的竞争力,而是某些产品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这一点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朱桓 慕思集团品牌推广总监

慕思整合全球资源

传统企业一提互联网,就认为互联网和实体企业水火不相容。我们慕思不认同颠覆这个词语,但是在不断用互联网的方式帮助我们升级。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的便捷性带来技术升级,它不是所谓的颠覆,我们要做的是整合创新。

我们没有能力和技术,也没有时间,但我们会在市场上等,发现一项新的技术和手段,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去做,慕思大量地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了产品升级,包括适应消费者需求。我们做分享经济、共享经济,让全球资源产生链接,把一些好的资源在一起盘活,大家形成合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冼京广 茂德公食品总经理

顺势而为也是一种创新

我们公司出了一本书叫《农民》,这本书里的农民心态一直在指引着我们做事情,指引着茂德公未来的方向。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一直恪守一种观念,叫做顺势而为。我们不力求做多大,但是必须顺势而为,我觉得顺势而为也是一种创新,或者是一种转型的体现。另外,我们本着一种做农民的心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情。

谭中明 阳江佰伦实业公司董事长

定制让每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价值体现出来

我们是做刀的企业,做了一个世界名刀馆。名刀馆对公众开放的时候,很多观众想让我们帮他们做刀。有一个山西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妻子住在铁路边。年轻时他捡了很多钉子,把钉子放在铁路上,压成了一把刀,这件事情让他妻子一辈子跟定了他。他现在是很著名的企业家,送给他妻子各种各样的礼物,但是他妻子觉得最珍贵的是他当年送的那把刀。这位企业家要求我做出那样的一把刀,我做出来了,他非常感动。我们的内心有很多情感,内心的情感也是一种价值,要把它发掘出来。所以我们的名刀馆就做了定制。我希望通过互联网和连接让每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价值体现出来。

苏发勇 易碳科技副总裁

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大气污染。由于现在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煤、铁等资源越来越匮乏,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易碳科技研发出了一款接地气的节能产品——星球一号,智能化程度比较高,节能率也比较高。而我们的空调智能管家,主要是给酒店、学校、写字楼传统的空调实行一键升级。

蓝飞腾 启富汇总裁

中国智造要有资本思维

很多企業家没有资本思维,所以没有办法通过金融资本快速扩张。马云说,只要有好的创意和好的想法,敢于创新,就可以第一时间到资本市场寻求天使投资。传统企业的思维是什么?传统企业没有门槛,就像骑自行车一样,谁都会骑。中国智造未来要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势必有很高的门槛。中国制造要善于借助金融资本,因为股权投资就是把资金投给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市场前景的力量,它与转型升级和中国智造的大趋势是同行者。

周云成 商界传媒集团副总裁

把一次用户变成一生一世的用户

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第一是抓住用户,现在中国经济已经从产品为王进入到用户为王的时代,我们首先要找到用户。第二是伺候好用户。第三,所有员工都是老板的用户,老板不把员工伺候好,员工有100种办法让老板后悔。所以我们要找到用户,伺候好用户,力争把一生一次的用户变成一生一世的用户。在变革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拿出勇气面对现在与未来,要革自己的命,让对手无命可革。

段传敏 中国营销创新联盟执行主席

中国智造的产品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内容

中国智造的崛起不仅仅是冰冷的东西,还有文化等内涵。技术的维度我们要拥抱,但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回到人本身。所以,中国的智造创新之途在哪里?这个话题很大,大到一个国家都在谈,这个话题又很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推动和践行的。

中国智造的崛起,不是一句空话,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开始思考,我们的产品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内容,特别是回归内心深处的内容。这是中国智造真正崛起的核心所在。

猜你喜欢

智造升级转型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转型
回暖与升级
3D打印智造未来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