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室学徒制的技能竞赛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29汪宋良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徒制工作室技能竞赛

汪宋良

【摘要】借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提出基于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结合教学、特长生培训及师徒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发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实践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工作室 学徒制 技能竞赛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23-01

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人技能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水平,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中锻炼意义。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树立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及正确心态、树立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而且对于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如何更加有效的减轻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培训效率及如何更加有效的纳入日常工作中等问题的研究,对于当前大学生技能竞赛模式培养非常必要和重要。

一、技能竞赛培训现状

各领域各专业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种类繁多,以电子类专业为例,每年可以参加的竞赛就多达七项,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浙江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浙江省高职高专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竞赛、浙江省高职高专芯片维修与检测技能竞赛、浙江省高职高专嵌入式产品开发技能竞赛等。这些赛项都是国家教育部或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A类比赛,还不包括行业或专业协会举办赛事,对于高校来说,参赛项目之多,日常培训之密,切实需要把学生竞赛日常培训与教学结合,把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培训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以人才培养梯队模式,结合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

每所高校在培训参赛学生竞赛时,都有各自的培训方法和管理机制。有些高校把培训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减轻辅导教师工作量,不因竞赛而专门突击强化;有些高校为提高竞赛成绩,专事专办,利用暑假或赛前时间集中培训以提高学生能力。本校在参加多年的竞赛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比如特长生选拔和培养、日常教学培训渗透、工作室学徒制模式以及赛前强化等方法。

二、工作室学徒制模式

在历年赛事培训总结基础上,我校不仅有完整的特长生选拔机制和管理,而且结合日常教学和工作室学徒制的渗透,保证学生受益人数广、培训效果佳以及竞赛成绩优等特点。

工作室学徒制模式最早在艺术类专业中推广并实践验证,多年实践验证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师责任心、联系密切性以及教学连续性等效果。在电子类专业的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中,工作室学徒制同样发挥的重要作用。

(1)以特长生培养的选拔模式,普及性强化。 特长生培养是我院电子专业日常培训的重要一个环节,在日常专业课程教学外,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深入到专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专业认知度、知识应用性以及课后拓展。日常课程教学主要完成专业理解所必须的体系框架和理论知识,提供适当的课堂实验或验证性实践,对于专业在实践中具体理解和应用,需要在特长生培养中体现。

特长生选拔在第一学期完成,结合专业负责人专业介绍、专业任课老师推荐、学生专业兴趣自荐以及班主任宣讲鼓动等环节,选取总人数的50%~75%左右纳入特长生培养体系。每学期开始一门课程进行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方式,比如:电路设计与制作、小型智能产品设计与调试、综合智能产品设计与创新;进行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应用、理解专业实践内容、熟悉行业环境和开发过程,同时结合具体的项目进行动手实践,提升特长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2)以工作室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精英化培养。工作室学徒制是在特长生模式基础上的再培养,对总人数的50%~75%的特长生中,进行优中选优的精英化培养。经过近一年的特长生培训,肯定有个别学生因各种原因退出或放弃,比如专业兴趣不够、学习重心偏移以及其他因素,结合培训过程中老师对特长生的考核淘汰,选取特长生中的60%~80%进入工作室学徒制培养。通过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优秀特长生进入专业老师的工作室中进行单独指导和针对性强化,具体如图一所示。

工作室学徒制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导师自己的专业特长,根据自己的项目或研究重点对学生进行精英化培养,不仅参与社会或企业实际的导师项目,而且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不足、企业实习学不到专业知识等问题。同时,优秀的特长生进入导师工作室,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助导师完成简单任务和工作,不仅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提前与企业行业接触。

(3)以赛前集中强化的培训模式,针对性拔升。赛前强化是竞赛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在赛事前一个月,主要是把优秀的特长生进行集中强化,以项目为载体,达到赛前热身、专业应用及查漏补缺等目的。

三、实践成效

(1)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教师积极性。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在日常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专业兴趣和专业技能培养,大一大二大三细分到每个学期,按照完整的特长生选拔和培养体系,把学生聚集在专业学习的氛围下,从学生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结合工作室和具体项目,专业教师利用双向选择招聘优秀学徒,参与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实践项目,充分发挥指导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与竞赛融合、提升人才技能。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树干、日常教学课程为枝干、特长生选拔和培养为枝叶及工作室学徒制模式为花朵的一体化教育主旨,从整体到细节层层深入,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调动学生专业学习主动性,提升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符合社会岗位需求。

(3)课程、培训及日常指导三位一体。日常课程、特长生培训及师徒制日常指导精密结合,紧抓学生学习学风和专业兴趣学生技能培养,普遍存在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积极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经常開展教研活动,教学理念、课程衔接及培养梯队充分交流和及时改进,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匡霞等.“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之路[J].江苏教育,2013,(2):28-29.

[2]张耀辉等.信息技术下高职导师制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践[J].电子测试,2015,(16):141-142.

猜你喜欢

学徒制工作室技能竞赛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