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应对心理障碍学生的案例剖析与启示

2017-03-29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咨询辅导员

李 霈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 350108)

辅导员应对心理障碍学生的案例剖析与启示

李 霈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 350108)

结合一例大学生双向情感障碍个案干预的实例,总结了在应对心理障碍学生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个案干预后的启示,指出了辅导员在心理障碍干预中的作用,以期供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大学生;辅导员;心理障碍;双向情感障碍

心理障碍也称“精神障碍”、“心理异常”、“心理变态”,指心理、行为显著偏离正常,以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下降和本人感到精神痛苦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其中,双向情感障碍在心理咨询中被认定为重性精神病,是一种抑郁伴随躁狂交替甚至混合出现的心境障碍,多首发于15~20岁的青少年时期,平均发病年龄为19岁[2],大学生所处年龄段即该心理障碍的高发年龄。研究发现,双向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有明显的间歇期,间歇期间临床症状消失[3],因此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但双向情感障碍发作期,情绪的发作往往无缘由且反应剧烈,常常使得患者身心俱疲以致出现自杀倾向,自杀率高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4],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如何应对兼具隐蔽性及危险性的双向情感障碍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应当面对的一大难题。

1 案例背景

陈某,女,大一入学时,在参加班委竞选失败后,情绪持续低落。在她向辅导员倾诉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诉的成长遭遇与外在表现,判定其为心理危机干预级别高危的学生,并当即上报校心理健康中心备案。随之,在辅导员多次与她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该生袒露了自己曾有过心理疾病史。因为从小养育其的奶奶过世及好友自杀双重打击使得她在就读高三时,就在家乡的心理咨询机构做过一年的抑郁治疗,但疗程因考取大学,需异地就学而终止。同时,根据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查,该生的心理测验结果也显示有心理问题,属于亟需心理咨询的重点关注对象。之后,辅导员借助新生大面积心理访谈的契机,让其自然而然地与心理健康中心对接,继续完成心理治疗。并在该生就读大学的三年过程中,密切关注她的心理动态,通过不断支持与鼓励等干预措施,帮助该生重建健康的心理。但是,由于心理障碍治疗的难度较大、耗时较长,且该生心理障碍比较严重并多次反复。虽然在校期间,辅导员经常引导其参加学校活动、担任学生工作等积极的心理干预方式,但还是多次出现过情绪低落、失眠惊醒、不可抑制落泪的状况。在与家长沟通同意后,由辅导员陪同到医院就诊,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要求该生继续服用药物,并配合辅导员以及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干预予以治疗。经过学生本人、辅导员、学校各方三年的努力,该生顺利毕业并升学。辅导员的付出也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由衷感谢。

2 案例分析与应对措施

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学生安全稳定的一线力量,在处理学生个体心理危机事件以及群体突发事件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特殊学生的心理动态,防止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危害自身及其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也是辅导员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通过对该案例的总结分析,辅导员应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跟踪,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渡过心理危机的过程中,采用相应措施。

2.1 普及心理健康的常识,树立正确的应对观念

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危机的工作中,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自身必须具备科学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时间与频率最多,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影响最大,要运用自己掌握的心理知识,在学生中树立起科学的心理健康理念,即有心理问题不可怕,它如同感冒,需要我们动用自身的力量去调节,如果不能痊愈就去医院诊疗,寻求帮助。同时也要辅导员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地体会到心理咨询不仅是应对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个体心理素质的极佳途径,在应对心理问题的层面上极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陈某的案例中,辅导员就是通过班会、网络等手段定期向学生传播各种心理健康理念,鼓励全体学生多接触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从自助助人的角度,持续升华心理咨询的意义。据陈某透露,她就是在辅导员的不断心理引导下,从正视自身心理问题开始,并有了想要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而也有了向辅导员袒露心声的行为。

2.2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适时的支持力量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波动较大,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大部分学生都急于在人际关系中得到认同。然而由于“十年寒窗”的苦读,多数学生以学为主,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与技巧不足,人际关系也成为了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扰。在与他人相处中,大学生最生疏莫过于师长的关系,但是师长却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又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辅导员在严格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要注意塑造平易近人的形象,成为大学生能够交谈交心的朋友。这就需要辅导员不仅要注重交谈面上的铺开,较大范围地与学生交流交谈,也要在着重点上深入,与特殊问题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谈话。同时在注意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将与学生的交谈交心工作常态化,在交谈交心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本案例的成功,就是得益于交谈交心工作中的早发现和早干预。陈某之所以能够主动向辅导员袒露自己的心理病史,就是因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期间向学生开放沟通渠道,鼓励新生有困难遇问题均可以与辅导员主动联系,并通过热情接待、耐心倾听、真诚沟通、积极跟踪等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信任关系。也就是这样诚挚良好的师生信任,使陈某放下戒备,并在每次觉察到自己心理异样时,都能主动找到辅导员寻求帮助,让危机化险为夷。

2.3 注重日常的细微观察,抓住心理的变化节点

辅导员几乎每天都要处理纷繁复杂的学生事务,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察觉其情绪或行为的异样,适当加以关心询问。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生活突发事件对其心理的影响,比如学生在竞选、比赛、考试失利、宿舍矛盾、失恋、家庭变故等事件发生后的情绪变化与行为反应。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心理变化规律,抓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易感期,在面上宣传普及的同时,通过短信、微信、QQ等网络形式关心关怀特殊学生。比如,生活中重要变故的严重刺激,学生开学初的迷茫心理、期末考试的焦虑心理等等。在陈某的案例中,其奶奶是影响她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亲人,奶奶的过世是引起她心理变化的重大生活事件。所以,每逢她奶奶祭日前后陈某都有较大的情绪波动,而这时侯,辅导员都会与她交谈交心,加以问候,予以关心。

2.4 力争社会的支持助力,开展密切的家校合作

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减少双向情感障碍复发及健康状态的保持有良性作用[5],因而,辅导员在帮扶特殊学生的时候,绝不应单兵作战,一定要力争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共同推动学生成长。首先应善于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力量,鼓励特殊学生参与积极正面的集体活动,特别是校园心理健康普及活动。一方面既让特殊学生提高对科学心理知识的认知,另一方面又在群体中其他乐观学生的感染下改变低落情绪。其次,还应安排值得特殊学生信任的宿舍舍友或班干部密切关注其动态,使其在突发情况发生时,既能即刻上报学校,又能安抚稳定其情绪。当然,心理健康中心及医疗卫生系统也是不可忽视的支持力量。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彻底解决还必须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及治疗,所以要善于鼓励学生去做心理咨询及诊断。如果确诊的心理障碍较为严重,还必须鼓励学生到医院予以药物治疗。在本案例中,陈某的多次抑郁发作,就是因为她在发病间歇期,擅自停药引发的。最后,辅导员还必须知晓,家长作为大学生的第一监护人,有权也必须知道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况。何况有着特殊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很多都是进大学前长期累积而成的,与其成长过程的家庭影响关系极大。所以,应当让家长对于自己子女的病情清清楚楚,以便在及时就医、配合治疗、病重休学等阶段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达到最佳的诊疗和诊疗后杜绝复发的效果。

2.5 赋予学生奋发的动力,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

虽然较强自卑感是特殊问题学生的弱点所在,但处于青壮年的他们与同龄人一样具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抱负。希望是人的心理资本,是给未来确立目标、设计途径、激发动力的一种积极认知力量,人要有希望才有面向未来的动力。所以辅导员必须知道,希望对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要善于挖掘出特殊问题学生的“希望”,通过奇迹问题、生涯幻游、自信心训练等训练技巧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期待并有所规划,在实际生活中完成自我期待,并用由此产生的自我效能感来战胜之前的心理障碍。在本案例中,陈某对于自己参与学生活动的要求较高,开学就因参与班委竞聘落选而产生心理危机。因而,辅导员在开导她的同时,鼓励她参加学校心理健康协会,并传授给她一定的面试技巧。使其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协会的一员,大二学年在担任主要负责人时,因她的细致敏锐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使她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3 案例干预成功的启示

3.1 辅导员科学的心理健康素养是前提

本案例的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是心理学,自身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科学的心理知识以及一定的心理咨询技巧。因此,在新生入学开始就不断给学生灌输了积极的心理健康理念,传递了真诚的开放沟通态度,树立了正面的亦师亦友角色,让学生能够自动自觉地向其袒露心理的问题。并且,在得知该生心理障碍的严重性之后,也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通过自身的心理学学习经验,在初步诊断其严重性并进行汇报之后,提出并实行了给予学生心理咨询的建议。同时,该生也出于对辅导员的信任和专业素养的认同,积极配合校心理健康中心及医院的治疗,这样师生一致,医患同心,有效地促进了个案干预向好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为了让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学生心中,顺利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本身需要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心理咨询谈话及诊断的技巧。辅导员具备的科学心理素养不仅能保障心理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能用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广大学生在整体上提高对心理健康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同。因此,高校在辅导员入职考核及培训的过程中,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传递与普及是必不可少的。

3.2 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保证

为了更好地干预心理障碍学生,辅导员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高校拥有科学系统的心理危机预防系统及干预制度才是根本。首先,高校需要建立起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防系统,从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开始,在院系、班级、宿舍也要设置分管心理健康的院系负责人、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通讯员等,这样,既可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上报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又能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常态的心理互动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高校也应当建立起严格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包括心理普查制度、危机个案上报制度、家校合作制度、危机个案转介制度等等。并按照制度定期对参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期做到不管在那个层面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障碍学生都能够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避免发生损失和伤害。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也避免了辅导员冲锋陷阵产生的后顾之忧。

4 辅导员在心理障碍干预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线力量。特别是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科学的心理知识和一定的心理咨询技巧的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可多得的力量。辅导员较高水准较为完善较早介入的心理障碍干预对于推动高校工作会起到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无可替代的作用。

4.1 提高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

由于生物遗传、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的差异必定会有部分大学生在成长阶段遇到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理障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需要帮助他们转变的不仅是思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归根结底是“做人”的问题。如果说在大学之前对于学生的培养往往偏重于学习本身,那么进大学之后,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为重要。而入学之前积累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心理障碍会极大地阻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因而辅导员在学生个体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给予的帮助,会提高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祛除以往积累的心理问题,学会步入社会后与人相处和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以及在遭遇困难时能泰然处之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4.2 促进学生群体的良性互动

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春躁动的时期,最容易相互影响。个体情绪极端导致情绪传染,从而酿成群体突发事件的案例屡见不鲜,或是个体危机事件造成的群体创伤的报道也不绝于耳。从某一角度来说,有着心理障碍的特殊问题学生在群体中好比定时炸弹,处理不好随时可能爆炸,从而对群体造成伤害或有不良影响。反之,如果有着心理障碍的特殊问题学生能够改变自身不良的心智模式,顺利融入大学生群体,不仅对群体有凝聚的作用,而且也能激励群体拥有更好的心理状态。所以,辅导员必须在学生群体中有效地建立起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监查系统,既在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萌芽状态予以解决,又能促进群体内个体的良性互动,共同进步。

4.3 维护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

高校辅导员必须清楚,心理障碍往往是神经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重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的集合,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可治愈但会反复,病情发作时危险性高,甚至有一定破坏性。虽然心理障碍学生发病期,学校可以强制其就医,但是学生康复要求复学,学校也不得剥夺其正常学习的权利。学校是教人育人的阵地,虽然经过体验和各种筛查,每年录取到有着心理障碍的问题学生的概率很小,但必须承认还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所以及早发现并及时干预有着心理障碍的特殊问题学生,对于学校一定是最有利的,同时,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正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健康状况,完成学校学业,既是维护校园环境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学校完成其宗旨与任务的成功所在。

[1]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9.

[2] 杨春强.双相情感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2007,20(06):408-410.

[3] 任孝鹏,戴晓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1(01):52-53.

[4] 田琛妍,高志勤,余海鹰.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杀风险因素及治疗[J].精神医学,2007,20(06):411-413.

[5] 周淑新,李 雯.双相情感障碍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05):473-477.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Counselors’ Coping with Mental Disorder Students Case

LI Pei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Fuzhou 350108, China)

Based on a practical case of interveni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s, some main practices of coping with mental disorder student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roles of counselors in mental disorders intervention is pointed ou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unselor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counselor; mental disorder; bipolar disorder

2016-09-21

李 霈(1988-),女,福建莆田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G451.8:G479

A

1673-0496(2017)01-0039-04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7.01.013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咨询辅导员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