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7-03-2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电算化计算机人才

董 玮

(1.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37;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董 玮1,2

(1.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37;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当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得到迅速普及和推广,会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能够适应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会计行业迅猛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短缺.因此,深化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按照职业岗位的标准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得到迅速普及和推广,会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能够适应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会计行业迅猛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短缺,其主要原因是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新环境下高素质会计人才需求的矛盾.因此,必须深化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明确改革原则及改革目标,积极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按照职业岗位的标准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1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原则

1.坚持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原则.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设置要从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会计工作对信息技术、商务外语、管理学、国际惯例等客观要求来设置,切实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2.坚持人才培养与本地区、本行业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会计电算化专业要以电算化工作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坚持专业建设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成立由会计专家、从事实际工作知名度高的财会人员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职责是;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教学过程进行指导、监测和评价;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

4.坚持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遵循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按照“实际、实践、应用、实效”的原则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5.坚持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的原则.在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在学科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材建设等方面打造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

2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围绕改革这个核心,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能力培养.改革现行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建立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创新意识养成的、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具有高职教育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3.重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以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应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及综合化思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形成有机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4.改革考核方法,树立全面考核观.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为重点的考试体系.在考核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根据考试课程特点,采用笔试、口试、技能操作、设计等多样化方式;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上,可采用百分制、四级评分、二级评分等多种评分方法.

3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3.1 建立现代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立与时俱进、科学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首先,要清楚认识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去那种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改变传统教育在人才培养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树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观念.其次,现代教育的人才观决定了其质量观应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观.构建“合格+特长”的教育质量观,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并逐步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特色.建立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动态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达到有效指导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再者,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实现教师从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教学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培养途径由校内封闭教学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教学手段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教学方法由单一的灌输式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转变.

3.2 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通过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在分析会计行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及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和岗位职责能力的基础上,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质是核心”的思路,建立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能力结构分解,明确其基础能力、关键能力、核心能力.

3.3 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上述预测:5G配套传送带宽需求大体如下:接入40/100GE,汇聚200/400GE,核心400GE/1T over OTN,满足5G架构要求。

按照“强化能力培养”设计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双线培养,双向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培养”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并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通过人才综合培养实现有机结合.“双向循环”是指打破“理论一实践”型的传统教学模式,选择“实践—理论一实践”或者“理论一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前一循环模式使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后一循环模式则以理性认识为出发点,经过实践,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4 适应社会需求,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根据市场需求,针对目前人才市场和行业内会计电算化中高级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在专业培养方向上更加突出“电算化”特色.围绕会计电算化这个特定岗位群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从事财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可以是出纳、会计、内部审计,也可以是录入员、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员.在能力结构上要求具备相应的完善的能力结构:一是会计和计算机的基本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二是会计账务处理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三是熟练使用计算机从事会计业务管理和系统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上,按照能力模块的构造模式,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会计应用能力模块和计算机应用及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同时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重新修订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始终贯穿主干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两条线.

3.5 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岗位群的人才特点,既设置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系列会计课程,同时又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关系型数据库VisualFoxPro》、《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维护)等系列计算机课程,还设置了会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课程,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通用财务软件》和《财务电子表格》等.这些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应用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适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着重将会计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理论教学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备为原则,围绕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建立板块式的课程体系,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要设置具体课程.课程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改革,强调理论与实施的紧密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现时代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参加实践,同时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改变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辅助环节的传统做法,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不同目标,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对应会计实务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每学期安排一周实践周,培养大学生劳动观念,增强认知社会、熟悉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3.6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导学式、情景逼近式、案例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为实现高职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大屏幕投影教学系统等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在改革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和坚持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许多课程已经采取了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试方法,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工作能力

3.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淡化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教师的职称结构.经过多年的自身培养和人才引进,现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职称的教师占有一定比例,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为重视教师队伍质量,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实践技能锻炼,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此外,还要注重外聘兼职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实践能力强的专长,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专业教学团队.

〔1〕张依农,高雪莲.关于电算化会计课程设计教学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2(05).

〔2〕钱静,徐峰.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02).

〔3〕丁秋华,沈丽,等.会计电算化对现代会计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1(09).

〔4〕李孟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1).

G712

A

1673-260X(2017)06-0195-02

2017-02-13

猜你喜欢

电算化计算机人才
人才云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