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017-03-29袁建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理论工作企业

袁建华

(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3100)

刍议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袁建华

(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3100)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激励机制是较为常见的.这种基于激励理论的管理手段,对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激励理论的内涵,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激励手段,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对策,以供参考.

企业;激励;理论;管理

人的问题是企业的核心问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该了解到人的价值、认识到尊重人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各种方法,满足员工的需求、实现其企业员工的公司价值,将企业员工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捆绑在一起.激励理论是当前人们深入了解比较多的,无论是需求领域的理论,亦或者双因素理论等都对企业管理有指导和促进作用,企业需要认识到将激励的核心要素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对员工工作的激发、挖掘、提升是能够产生积极的,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激励理论

激励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性活动[1].

激励理论在运用中通过利用人的激励以及受激励的期待,对人的积极性行为进行鼓励、对人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对人的动机进行重塑,以更好地发挥人的智力效应,使其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实现自己的价值,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2].

2 常见的激励手段

就目前来看,常见的激励手段有如下几种:

2.1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手段,是指在对人员的激励中,引入物质刺激、奖励,从而对员工高效的、积极的、正面的工作产生引导作用.物质激励一般都是迎合员工需求的外物,例如说常见的工资奖励,绩效奖金等.当然物质毕竟是外物,这种激励关注的只是单一物质层面,而人却还有内在层面,也是激励需要考虑的.外部刺激是物质奖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外部刺激需要多层次、多方面去考虑.

2.2 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手段,是指对人员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和激发,引入对内在、精神、思想上的激励,从而对员工精神状态,工作积极性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促进在作用.在人的物质需求达到满足之后,就有产生自我状态的评估、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需求,而精神激励的是体现在物质奖励所无法给与的精神面貌,工作激情的等方面.同时给予员精神激励、鼓舞,这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有明确指出. 2.3 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顾名思义,就是基于情感交流、沟通、分享之上的激励手段.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员工的思维更为活跃,能力发挥也更为充分.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它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力,这种激励不是消极被动地[3].

3 企业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理论

3.1 建立激励型企业文化

伴随着科学管理革命的不断进行,企业文化作为最新“产物”进入到现代企业的视野当中,成为其管理的核心内容.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它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这对公司宣传是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企业的物质保障、LOGO、工作环境、行为方式等方面中都能够看见企业文化的存在.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塑造价值理念.价值理念是公司文化的体现,员工的价值理念在对公司价值理念的认同中,提高公司的形象.在对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开发、行为制度建设里面无形中塑造一种激励型的企业文化,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跟工作经济性.其二,设置标语口号.标语口号是较为直接的企业文化的体验,对调动员工的情绪,培养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其企业荣誉感,在情绪上、心理上对其产生激励.其三,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可以在办公室、室外开展体育活动,都能发挥体育对工作压力的舒缓作用,培养员工的豁达心态,使其更易于从工作中得到更大的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得到激励.其四,美化办公环境.办公环境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微观体现,环境影响人,尤其是员工每天长期间工作的办公室,更是应该精心布置,在颜色、结构、布局、便利性等方面综合考量,坚持以人为本,使其从中感到企业的尊重,感受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3.2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是重要的激励途径,劳动标准是相同的,而劳动完成的质量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员工对自身的付出,往往有一定的期待值,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得到奖励、认可、激励,满足其心理和物质的需求.此外,员工的能力也参差不齐,为了对员工进行激励,企业应该按照能力安排职位,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者选拔标准.但是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到位.例如说在企业中有很多员工的能力虽然达到了任职要求,但是却没有得到升职的机会.这会导造成员工心理的落差,影响其工作动机、降低其工作效率.为此,企业决策机构应该制定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并贯彻执行.其中尤其应该将工资、奖金、职称等作为重点,只有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由于企业决策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过少,无法从实际上了解员工的平时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诉求,使得在公司运行中产生很多问题,这要求公司决策者在公司发展要多听,多看,多了解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的诉求和需求,进一步激励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3.3 制定长期职业发展规划

需要层次理论一共有五个层次,并且层次是不断递增的.企业为了对员工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就要以最终的自我实现目标作为目标,制定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既然激励是分层次、分阶段的,那么,为了产生更为有效地激励,企业应该为员工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一面帮助其完成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一面为其创造再教育、培训的机会,为其考取证书提供条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要进行激励,并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其调整目标,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成就感、满足感.其二,建立培训基地.员工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呈现出动态性、渐进式特征,所以在进行员工培养的时候,应该明确方向,提高针对性,着力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定向能力.同时,企业建立培训基地,也能缩短员工适应公司的时间,更快上手公司业务,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度.不过在建立培训基地的同时,建立一套适用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培训也会有促进作用.

3.4 消除员工的心理顾虑

要激励员工,首先要满足员工的基本工作状态、物质方面的需求,这些基本诉求可以理解为员工的基本激励方法.只有满足其基本需求才能让员工产生更高的需求层次要求.让员工并为之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受激励水平,与企业的激励计划相适应[4].而要消除员工的心理顾虑,要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完善福利制度.这里的福利制度不但包括常被提及的“五险一金”,还包括各种补助、奖金、津贴等.之所以存在这么制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员工的各种顾虑,让员工在企业安心工作,增加对企业的认同度.其三,订立资遣合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三资、民营企业的员工,本身存在危机感,不如国家部门、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那样有保障,因而在工作中往往不用全力,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为了消除这些企业中员工的顾虑和隐忧,应该订立资遣合同.同时劳动合同也是保障公司利益的一种方式,在后期发生与员工的纠纷时,能够快速的应对.其三,完善企业休假制度.“休”代表的是闲,而闲是与忙相对的,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放松,其实是一种心理层面、情感层面的激励,能够使其在休闲的时间里解决自己生活的琐事,或是培养一些兴趣好爱好等,总之能调剂生活,挖掘员工更大的潜力.

3.5 发挥企业奖惩机制作用

如果是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激励,那么惩罚自然也是激励,凡事都是相对的,惩罚可以激励的对象是那些表现好、努力的员工,而受到教育的员工,知耻近乎勇,也能调动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奖励手段分为三个层次,我们在上文已经有所论述,其中的关键点就是分阶段、分人、分批、分层奖励,要扩大差距、树立典范、引入竞争,只有如此,才能将奖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惩罚也是十分必要的,惩罚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合理,一般来说,让员工感到“痛”,还会认真检讨自己的问题,认为惩罚很公正,这样就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惩罚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让员工记住的错误,更是为了员工能在以后改过自新,这是激励体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3.6 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工作是谋生的手段,这是以往人们对工作的看法,人们将对工作的认识停留在生存层面,这样自然很难实现自我实现的层次.公司需要引导员工思想上的转变,让员工知道自己对于公司的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要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创造愉快的工作体验,并且参与到企业竞争、合作中去,从中去寻找自我价值,如此才能不断提升需求层次,获得更好地发展.总的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第一,为员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员工面对工作环境的时间很长,若是环境条件太差,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心情,出现心理压抑、忧郁、烦闷的情绪,这对其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所以为了员工能够精力饱满地参与到工作中去,企业要建立一个轻松、愉快、明亮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创造更多公司价值.其二,创设激励型工作氛围.企业氛围和老板有直接关系,为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起带头作用,创设激励型工作氛围.一方面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激励员工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要让员工收获满足感,对其付出、努力予以肯定,为其创造积极的心理体验.其三,肯定并尊重员工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企业员工尤其如此,大量的同事,激烈的竞争往往会让其身心疲惫,且层级分明的体制,也让其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不但不适用于激励的公司文化中,也会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打击.

4 总结

在本论文中阐述了激励理论的内涵.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激励手段.提出了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理论的对策.希望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中的员工受激励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协调、稳定发展.

〔1〕张庆.论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D].重庆大学,2007.

〔2〕杨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吴增军.知识密集型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与激励研究[D].苏州大学,2009.

〔4〕潘琳,杨文选,吴亭.改进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87-88.

F272.9

A

1673-260X(2017)06-0117-02

2017-02-16

猜你喜欢

理论工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