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东团风方言与普通话时间语汇意义对比分析

2017-03-29余志凯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官话普通话方言

余志凯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鄂东团风方言与普通话时间语汇意义对比分析

余志凯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鄂东地区团风县的方言中有很多表达时间概念的语汇,分别表示季节、日期、具体时间等方面。这些语汇与普通话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尽相同,具有较为鲜明的方言特色。

团风方言;时间概念;语汇;语义;对比

团风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南滨长江。团风县辖区内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区黄孝方言片,地理上处于江淮官话区的西端。在团风方言中,有很多表示时间概念的特殊语汇表达。在这些语汇中,也有很多与普通话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汇的语义并不完全相同。总的来看,团风方言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语汇,大致可以分为表示季节概念的词汇、表示日期概念的词汇、表示较具体时间的词汇等几类。下面对这些词汇分别进行简要分析,并将它们的语义与普通话中的表达进行对比。

一、表示季节的词汇

表示季节概念“春、夏、秋、冬”及二十四节气的一类词语,在团风方言中具有一定特点。详见下表。

普通话团风方言春天春上、春天夏天夏天头、热天头秋天秋天冬天冬天头、冷天头立春开春、打春立秋交秋

在以上这些方言词汇中,值得注意的现象主要有两个。一是团风方言中关于“立春”和“立秋”的说法。团风方言中将立春称作“开春”“打春”。据《新华字典》第11版,“开”有“起始”之意,普通话中的“开学”“开工”等就体现了这种意义。至于“打春”,则与农耕时代的民俗有关。古代将立春视为一年的农事之始,极为重视。在立春来临之时,要在县衙门前以泥土塑一头牛,于立春当日正午鞭打,以祈求丰收。因此,在团风方言中,立春又被称为“打春”。至于团风方言中以“交秋”来指称立秋这一节气,笔者认为此处的“交”意指相连、相结合的地方,类似于普通话“春夏之交”中的“交”,指夏秋两季相连的时候,即立秋前后。但是,团风方言中仅有“交秋”的说法,却没有“交春”“交夏”“交冬”等类似说法。第二,团风方言中分别用“冷天头”和“热天头”表示冬天和夏天,“头”作为词缀用来表示时间,读轻声。在普通话中,“头”主要作后缀使用,如“苦头”“石头”“甜头”等,但并没有像团风方言这种将“头”用于有关季节、时间的表达中的例子。

在其他方言中,有些方言在季节的表示上也和团风方言类似。我们收集到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以及赣语、湘语、吴语等方言表示季节的材料①,与团风方言的对比大致如下所示。

普通话团风方言江淮官话(南京)西南官话(武汉)春天春上、春天春天春上、春天夏天夏天头、热天头夏天、热天夏天、热天秋天秋天秋天秋天冬天冬天头、冷天头冬天、冷天冬天、冷天立春开春、打春立春、打春立春、打春立秋交秋立秋立秋、交秋

普通话团风方言赣语(南昌)湘语(长沙)吴语(苏州)春天春上、春天春上、春天春天春天夏天夏天头、热天头夏天夏天、热天热天秋天秋天秋天秋天秋天冬天冬天头、冷天头冬天冬天、冷天寒天、冷天立春开春、打春立春、打春立春打春立秋交秋立秋、交秋立秋立秋

由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在表示季节的用词上,团风方言不仅与江淮官话南京话、西南官话武汉话等相当接近,与湘语长沙话、赣语南昌话、吴语苏州话等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如以上多数地方都把夏天称为热天,冬天称为冷天,立春称为打春等。由此可见,这几个不同方言区之间,在表示季节的词汇上比较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对季节的表述已成为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具有全民性和稳固性。

二、表示日期的词汇

在团风方言中,表示日期的词汇详见下表。

普通话团风方言今天今朝(今昼)[tʂən33tʂo]明天明朝(明昼)[mən31tʂo]昨天昨日(昨儿)前天前日(前儿)大前天向前日(向前儿)后天后日(后儿)大后天外后日、外日(外儿)

从上表可以看出,团风方言中对今天、明天等较为具体的日期的表达,主要使用“朝”“日”“昼”等近似文言用法的字,如“今朝”“后日”“明昼”等,且“朝”“昼”均念轻声。就团风方言中的实际读法来看,这里表示时间概念的“朝”和“昼”其实是同一个字,其在团风方言中的读音为[tʂo]。但这个字究竟是“朝”还是“昼”,目前还没有定论。

在表达“昨天”“前天”“后天”等时间概念时,团风方言中使用“昨日”“前日”“后日”等说法。其中的“日”字在口语会话语流中常会被弱化为儿化音,变为“昨儿”“前儿”等语音形式(团风方言中“日”和“儿”均读作[],且均为零声母字,只是声调不同)。在普通话中,儿化常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盖”是动词,“盖儿”则是名词;而在团风方言中,很多表物名词在语流中都可以儿化,且儿化后并不改变词性。如“狗”可在语流中儿化为“狗儿”,“桌”可儿化为“桌儿”,表示“脸盆”意义的“盆”可儿化为“盆儿”等,儿化后其意义、词性均不变。

此外,对于普通话中的“大前天”这一概念,在团风方言里的语言形式为“向前日”或“向前儿”。《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给出了“向”的一个义项:从前,往昔。“向”的这种含义及用法常见于文言文中,如:

(1)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庄子·山木》)

(2)昭厘侯曰:“是非向者之豕耶?”(《吕氏春秋》)

(3)向者仆亦常厕下大夫之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在《新华字典》(第11版)中,“向”字条的第六个义项为“从前”,并举出了带有浓厚文言文色彩的“向日”“向者”等作为例子。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和“向日”一样,团风方言词汇“向前日”中的“向”也应是取“从前、往昔”之义,即“前天的从前”。

在团风方言周边的其他方言中,我们也收集到了一些方言表示日期的词汇,其中官话方言的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普通话团风方言江淮官话(南京)西南官话(武汉)今天今朝(今昼)今儿(个)今日明天明朝(明昼)明天、明儿(个)明日昨天昨日(昨儿)昨天、昨儿(个)昨日前天前日(前儿)前天、前儿(个)前日大前天向前日(向前儿)大前天、大前儿(个)向前日、向前天后天后日(后儿)后天、后儿(个)后日大后天外后日、外日(外儿)大后天、大后儿(个)大后日、外后日

就官话方言而言,与团风方言同属江淮官话的南京方言,在表达日期概念时的用法(明天、昨天、前天等)更接近普通话;而属于西南官话的武汉方言,在这方面的用法则更接近团风方言。我们认为,这有可能是由于团风与武汉相距很近,在方言用语上受到武汉方言的影响较大所致。而南京虽与团风同属江淮官话区,但两地相距太远,很难说有什么影响。

对于非官话区方言,我们选取了赣语(南昌话)、湘语(长沙话)和吴语(苏州话)作参照,具体如下表所示。

普通话团风方言赣语(南昌)湘语(长沙)吴语(苏州)今天今朝(今昼)今日今朝(子)今朝(真朝)明天明朝(明昼)明日明日(子)、明朝(子)明朝昨天昨日(昨儿)昨日昨日(子)昨日前天前日(前儿)前日前去日前日大前天向前日(向前儿)先前日先前天着前日后天后日(后儿)后日后日后日大后天外后日、外日(外儿)万后日外后天大后日

由上表可见,在日期的表述上,非官话区方言与团风方言有很多类似之处,如各地在表示日期时,基本都用含有“日”“昼”“朝”等带文言色彩的词语;但也有一些地方不尽相同,值得考察。团风方言中的“向前日”与赣语、湘语中的“先前日”“先前天”,以及团风方言和湘语中的“外后日”“外后天”与赣语中的“万后日”读音类似。就团风方言而言,“先”与“向”,“外”与“万”在团风话中读音差异明显,很容易判断出“向前日”中的字是读“向”,而“外后日”中的字是读“外”。但对于其他方言中的用字,究竟是“向”还是“先”,是“外”还是“万”,还有待研究。

三、表示较具体时间的有关词汇

在团风方言中,表示“上午”“下午”等较为具体的时间的词汇详见下表。

普通话团风方言上午上午[ʂaŋ34u53]中午晏昼[ŋan35tʂo]下午下昼[xa34tʂo]傍晚擦黑[ts‘a213xe213]晚上夜歇[ie34ɕie]刚才[tɕiaŋ33ŋar33]或[k‘e213ŋar33]现在[k‘n35tsɿ]

从表中可以看出,普通话中的“傍晚”,在团风方言中表示为“擦黑”。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擦”有“贴近、挨着”这一义项,“擦黑”义即为“接近天黑”。在以上表示较具体时间的词汇中,也有一些具有文言色彩的语汇,如“昼”“夜歇”等。但在这些词汇中,要以表示普通话中的“刚才”和“现在”意义的几条词汇最有特点。这些团风方言词汇至今尚未考得本字,这里用国际音标转写其读音。[tia33ar 33] 和 [k‘e213ar 33] 这两个词都可以表示普通话中“刚刚”的概念意义,但二者的语义有一定差别。前者 [tia33ar 33],其语义更偏向于“刚才”,指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而后者 [k‘e213ar 33],其语义更偏向于“刚刚”,重在强调过去的动作刚刚结束,语气比 [tia33ar 33] 更强烈,且含有惋惜之意。比较下面的两个团风方言句子:

b.他□□ [k‘e213ar 33] 走的!(他刚刚走了!)

a句只是单纯的陈述语气,b句则明显有惋惜、感叹的语气。这样,团风方言中这两个词的区别就很清楚了。

我们也收集到一些其他地区的方言对较具体时间概念的表述,如下所示。

普通话团风方言江淮官话(南京)上午上午上午中午晏昼中上下午下昼下午傍晚擦黑擦黑、黄昏晚上夜歇晚上、夜里(头)刚才[tɕiaŋ33ŋar33]或[k‘e213ŋar33]先前、先头、前头现在[k‘n35tsɿ]现在

普通话团风方言赣语(南昌)湘语(长沙)吴语(苏州)上午上午上昼上昼上昼、上晚昼、上半日中午晏昼当昼中间子中浪向下午下昼下昼下昼下昼、下晚昼、下半日傍晚擦黑断夜断黑、煞黑、晚边子夜快、垂夜快、黄昏头晚上夜歇夜晚、夜里、夜天夜间子刚才[tɕiaŋ33ŋar33]或[k‘e213ŋar33]一脚、将脚、肯将现在[k‘n35tsɿ]现在、而今现在

由上表可见,除了表示上午、下午等少数几个概念的词汇较为接近外,表示其他较具体时间的概念,在各地的说法大都不相同(其中苏州等地部分资料暂缺)。通过与团风方言的比较可以发现,虽然各地表述不同,但部分方言区对具体时间的划分与团风方言基本相似。如赣语南昌话中的“肯将”就专用来描述说话前刚刚发生的事,意义上与团风方言中的 [k‘e213ar 33] 类似;而南昌话中的“一脚”“将脚”都只有“刚才”之意。赣语南昌话中描述“现在”这一含义时,也是分为指说话时的那一时刻(时间点),以及说话前后的一段时间(时间段)来分别表述的:相对于“过去”而言的时间段,用“而今”表示;而“现在”则可以表示时间点和时间段两种含义。也有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含义的,如湘语长沙话的“断黑”“煞黑”“晚边子”均可以表示普通话中“傍晚”的意义。

四、其他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汇

以上对团风方言所进行的讨论,都是基本可以同普通话中的时间概念一一对应的团风方言词汇。团风方言中还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汇,与普通话中的语义所指并不相同,甚至有些词汇是团风方言所独有的。这些词汇主要有以下各例(示例后用国际音标注明这些词汇在团风方言中的读音)。

(3)转点[tʂuan53tien53]:在团风方言中,“转点”表示午夜0点以后直到天亮前的这一段时间,或特指午夜0点,也称“转钟”。普通话中没有“转点”这一说法。

(7)一转背[i213tʂuan53pi35]:团风方言中形容极短的时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刹那”“一瞬间”等。

五、团风方言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汇规律小结

综上所述,在团风方言表示时间概念的语汇中,主要有以下几条规律值得注意。

(一)文言用法残存现象

文言用法残存现象在团风方言中是很常见的。如“晏昼”(中午)、“今昼”(今天)、“向前日”(大前天)等,都具有较强的文言色彩。

(二)模糊的语义表述

团风方言的时间称谓语中也存在一些语义所指较为模糊的表述。如上文中所举出的“二四八月”这一说法,语义就比较模糊。团风方言中的“二四八月”,意为“天气不冷也不热的时候”。这样语义就很模糊了:什么时候是“不冷也不热的时候”?对此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只能大致认为是指春、秋两季。

(三)与普通话词汇的语义不对等现象

团风方言有关时间表达的词汇里,也存在一些普通话中没有,或是与普通话中的语义不对等的一些特殊用法。比如“二四八月”这一说法,在普通话中就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表达。此外,还有如前文已提到的 [k‘n35ts] 与“现在”两个词,二者的语义所指就不完全对等,前者的语义所指范围比后者要小。我们认为,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在意义上不对等,恰恰体现了方言的独特性。

(四)双音节词的前重式读法

在团风方言有关时间表达的双音节词中,词重音多落在前一音节上,且后一音节常受其影响而变为轻声。如 [k‘n35ts](现在)、夜歇 [ie34ie](晚上)、晏昼 [an35tʂo](中午)等很多词汇都是如此。在上文举出的团风方言里的所有有关时间表达的双音节词汇中,除“擦黑”“转点”“开春”“打春”“交秋”等少数词以外,基本都是“前重式”读法。这样的读法,在团风方言的日常会话中是极为常见的。

总之,团风方言中有关时间概念表达的语汇极其丰富,目前也还有很多方面可供研究,如尚未有定论的“朝”和“昼”,以及文言用法残存现象、与普通话词汇的语义不对等现象等,都可以作进一步的研究。此外,由于团风方言在地理上处于江淮官话区的西端,与西南官话区(湖北中西部)、中原官话区(河南)、赣语区(江西)都毗邻,因此它就会很自然地受到周边不同方言区的影响,与南京等地的江淮官话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对团风方言进行研究时,也不可忽视其他方言区的影响。

注释:

①表中的各地方言材料,除团风方言外,其他均选自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其中江淮官话语料选自刘丹青主编的《南京方言词典》,西南官话语料选自朱建颂主编的《武汉方言词典》,赣语语料选自熊正辉主编的《南昌方言词典》,湘语语料选自鲍厚星主编的《长沙方言词典》,吴语语料选自叶祥苓主编的《苏州方言词典》。

责任编辑 张吉兵

2016-07-31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1.18

余志凯(1992—),男,湖北黄冈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生。

H172.4

A

1003-8078(2017)01-0076-04

猜你喜欢

官话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