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进一步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

2017-03-29韩斌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4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制度

韩斌

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中国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和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全面的利率市场化也指日可待。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整个经济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利率市场化进行简要的介绍,阐明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接着回顾了我国30余年来的利率改革进程,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制度

利率作为中央银行主要的政策工具,在金融宏观调控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世界主要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理论中,核心是利率自由化。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经历了一个由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但基于自身不同的经济条件,改革效果迥异。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过程当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完善金融体制的改革,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由于长期受到管制,利率往往处于稳定的水平。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利率的形成机制由政府定价转向市场定价,市场利率一般会出现明显的上升,然后才是回落到均衡水平;而且,由于资金的供求是波动的,这种上升的趋势还伴随着波动幅度的加剧。当前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很大可能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为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风险。

(一)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产业空洞化

利率政策调整的及时性和产业衍化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容易演变成产业空洞化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引发的融资利率上升,将增加实体经济中企业的资金成本,导致传统产业的资本收益降低,从而削弱企业家对原有产业的投资意愿。如果企业家能够迅速将资金运用到回报率更高的投资项目,那么利率上升对投资的负面影响可能不大。然而,从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产业转型所需要的知识、市场渠道重建等因素,既需要消耗资金成本,还要消耗时间成本,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因此,在旧产业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降低、新产业尚未成熟的阶段,利率调整的及时性和产业衍化的长期性相互矛盾,其直接后果就是会使实体经济出现暂时的真空期。

(二)增加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容易产生坏账,导致经营风险

在利率限制取消之后,由于筹资利率提高以及竞争带来压力,银行可能做出不审慎贷款决策,倾向于以高利率向高风险项目提供贷款,从而获得高额的回报。在银行贷款提高利率的情况下,一方面,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效应将更加明显,低风险的大企业集团将更加依赖于成本更低的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渠道,留在高利率信贷市场上的往往是高风险的投机性企业。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还有可能加重道德风险,即使原本厌恶风险、安全的抵补企业,为了应对更高的利息成本,要增加项目的收益现金流,也倾向于投资更高风险的项目。由此带来的借款者结构的变化,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一旦经济衰退,银行的不良资產必然大幅提高,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对中小银行的发展不利,导致银行破产

利率市场化有可能放大金融负的外部性,导致银行系发生危机。当然其对不同规模的银行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型银行而言,由于其存在规模优势、人才优势,虽然由于利率升高对其盈利能力会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利率市场化还不至于对其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但是,这对中小银行就不一样了。以香港为例,2001年7月香港完成利率市场化之后,大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并且对小额客户收取管理费用;小银行则通过较高的存款利率和退出不收费服务来吸引被大银行挤出的客户。期间,不少中小银行由于成本问题最终走向了重组和兼并。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措施

(一)推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利率市场化所引起的对金融产品的最大需求变化就是利率风险的规避,为满足这一需求,相应的金融产品创新应运而生。推动替代性金融产品发展,有利于拓展市场化定价体系,对进一步放开存贷款利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健全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基础上,可考虑首先在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和具有一定风险定价能力的合格金融机构中,推动同业存单、金融衍生品等替代性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市场化利率定价范围。同时,推动中间产品服务价格市场化,确保商业银行对产品体系的完整定价权,推动其存贷款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平衡发展,彻底扭转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渐进推出衍生金融工具,逐步引入一些不受利率管制的新金融产品。

(二)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保证,利率管制解除以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将对审慎监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渐进式的改革进程中,要针对逐步市场化的金融市场来及时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方式和手段,确保改革的平稳推进。对于中国来说,在目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需要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维护金融稳定,形成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必要补充和有效制衡,特别是加强在跨机构监管方面的协调和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改进。加强对银行风险定价能力的监督和引导,对于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要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强制制止,以强有力的监管行动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三)完善存款保险制度

稳定的制度环境对顺利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至关重要。有效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之一,核心目标是保护存款人和维护金融稳定,是对微观审慎监管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有效衔接,也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配套制度。从国际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尤其是加大小银行倒闭的风险,因此国际上多数国家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都充分考虑了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必要保护。一方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通过明确对存款人进行保护,存款市场不再完全以机构的规模大小为基础,一定程度上消除存款人对中小金融机构安全性的担忧,增强了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健全基层金融体系,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丰富基层金融服务。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利率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