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哲学与生活》中的利与弊

2017-03-29王志学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名言哲理漫画

王志学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哲学与生活》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新颖灵活。多媒体教学在《哲学与生活》中的利与弊浅析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在《哲学与生活》中的“利”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图文并茂,可视性强。

漫画在哲学教材中出现的次数是非常多的,几乎每一个框题都有一幅漫画,漫画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寓哲理于漫画之中,可谓妙趣横生。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投影相关的漫画故事,让学生在因漫画故事所引发的大笑中轻松地识记教材内容,把握哲学原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他们在愉悦中快乐地学习。例如,讲授“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投影漫画“笑一点”“不笑”“微笑”“狂笑”体现“不美”“美”“很丑”。漫画中的那位女士本来笑得很美,但由于笑过了头,物极必反,事物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从而让学生把握哲理“坚持适度原则”。

2.动感十足,趣味性强。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播放流行音乐也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学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时,应用多媒体播放那英演唱的歌曲《雾里看花》,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那英的苦恼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事物的变化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把握哲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材料丰富,实用性强。

笑话都是些违背常情常令人发笑的生活故事,好的笑话就像一幅出色的漫画,一则动人的相声,闪耀着人类机智、幽默的思想光芒,既使人轻松愉快,又给人有益的教训。〖HJ1.3mm〗如学习“具体分析解决不同矛盾”时,用多媒体展示一则笑话故事,并配以漫画。据说,平原地区有个医生,自称治驼背百发百中。驼背病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全都闻风而来。他叫驼背病人一个个面向着地趴下,然后用脚往他们背上踩。病人痛得哇哇大叫:“你这样不把我们弄死呀?”他回答说:“我管的是把你的背弄直,怎么能管你死还是不死呢!”学生听后哈哈大笑,通过这则笑话学生既掌握了哲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

4.方法灵活,针对性强。

名言警句是劳动人民从生产实践中得来的,是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且通俗易懂,有着很强的哲理性,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补充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言警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如学习“量变与质变”,在讲述量变与质变关系时,用投影仪打出名言名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万丈高楼平地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能说出相关名言名句,而且还要启发学生说出相关名言名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哲理。

二、多媒体教学在《哲学生活》中的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侧重课件,忽视课本。

在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常常使用动画、图片、音响等手段,使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教师忙于展示课件,无暇顾及学生的表现。表面上气氛活跃,实质上一无所获。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教材,导致本末倒置。

2.注重过程,轻视结果。

在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从头到尾充斥着大量复杂的信息、不停转动的画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形式会引起学生的“消化不良”,扼杀了学生创造的机会。过分强调学生的“看”而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从而削弱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材料堆积,要点不准。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课件质量不高,对材料的选择性不强,常常选用一些无关的、过时的材料,与课本的内容联系不大,表面上看起来材料丰富、备课扎实,其实不然,致使材料堆积,对课本的重点知识把握不准,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多媒体在《哲学生活》的教學中,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频繁使用,也不能弃之不用,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进行使用,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要注重实效。

猜你喜欢

名言哲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