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发展对播音主持教学带来的挑战

2017-03-28

传播与版权 2017年7期
关键词:专业信息发展

贺 华

新媒体发展对播音主持教学带来的挑战

贺 华

新媒体发展,对于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当前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特征略有不符的现象,如何采取更好的策略来应对形势挑战,就成了高校开展教学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新媒体发展背景下信息传播特征给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带来的挑战方面入手,探讨分析当前高校应该采取的有效应对策略。

新媒体;播音主持;教学

[作 者]贺华,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讲师。

新媒体既是一种媒体形态,也是一种环境形态,属于相对概念,却涵盖所有数字化媒体的形式,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新媒体应该被叫作数字化新媒体[1]。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其各种表现形式得以快速发展,给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借助新媒体发展的机遇,改善当前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方法,真正培养出与社会市场需求零接轨的高素质播音主持人才,就成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新媒体发展背景下,信息传播特征给当前播音主持教学带来的挑战

(一)信息传播的即时互动性给播音主持教学带来的挑战

区别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即时互动性要更为凸显,由单向传播向多向传播转变,由录制信息播出,转为在信息现场进行直播[2]。

特别是现在的很多综艺节目,越来越强调观众的现场参与性。例如江苏卫视节目《金曲捞》就有现场观众投票的环节,超过一定票数才能拉起大屏幕,歌曲的原唱者现身,这其中的“互动”,有主持人跟现场嘉宾就话题线索给出建议。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实际上却是主持人和嘉宾通过对话引导现场的观众和收看节目的观众的一场心理游戏,是一场心理互动。主持技巧“攻心为上”,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具有高水平的现场控制和应变能力、综合组织和无稿主持能力等。

以广播主持课程为例,广播课程的内容安排倾向于有声语言表达,而在广播节目的策划、录音软件剪辑、节目包装、广播节目运营等方面缺少涉猎。这样的广播主持课程学习与一线岗位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在学习完原有的广播主持课程后,只会“表演”主持人,而不懂得如何编稿、如何寻找内容、如何在节目上创新求变,或者脱离节目的可实现性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二)信息传播的海量共享性给播音主持教学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海量共享性也相对较为明显。对同一事件所进行的报道,不同媒体给出的报道和分析视角也不相同,进而呈现给观众的新闻事件更具全方位效果。加上信息网络技术的便捷式,使得这些信息资源变得更方便被分享和点播。对于传播者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不要进行无效传播。这对业界来讲,就要求节目从包装上、形式上、内容上,都要考虑到“注意力抓取”,得不时刺激受众的兴奋点,不断制作“话题悬念”,并在内容上做到诚意满满、干货十足,融趣味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才能满足现在受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能力。

而这对于节目最终一环的输出人员播音员主持人来说,不但要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还要充分体现这个时代的风貌,引领时代审美。让受众在观看收听节目时,能切切实实感受到广播电视节目作为“精神产品”所提供的愉悦感。这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要求就是必须要有新颖独到的视角及情感把握,对综合思维及创作水平的要求要更高。而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拘泥形式,在课程设置上按部就班,没有做到课程内容与当下热点话题的融合,上课举的例子偏陈旧,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足,不利于学生新闻敏感性和综合创作水平的提高。

最好的手法是教学大纲与每年实时话题做一个结合,通过对每年的热门话题做一些预判,把教学大纲与之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引导。最关键的是,学生在完成这些节目的时候,他们会认真观察研究现如今节目的内容,笔者称之为“节目同步学习法”。这样的好处是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把书本上的理论和广播电视业界的成果做一个融合,学以致用,并让学生有一种参与社会进程的感觉,从而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关心政治,关心经济,而不仅仅在课余时间关注娱乐八卦。

所以,一方面在面对“95后”这些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这一代人,我们既要告诉他们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节目;另一方面,也要告诉他们如何甄别互联网带来的“糟粕”,例如虚假新闻、三观不正的选题,同时要鼓励学生,主持一档节目,受众不是要听你从网上扒资料,做互联网搬运工,而是要看你如何巧妙运用互联网海量信息共享这一特点,做好内容整合、去粗取精,并且做到稿件原创,这样的主持人才是节目信息传播的首发者,才能增强受众对节目的黏性。

(三)信息传播的个性平民化给播音主持教学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发展影响下,当前信息传播针对受众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多,如谷歌、百度等已经能够依据个性化需求来提供服务。同时,自媒体时代到来,信息传播不再只是主流媒体或公众权威人士的权利,平民的话语权及信息发布主体的地位正逐渐扩展。当前高校播音主持教学还在以基本的播音主持技能为教学主题,而对文化素养、计算技术水平以及时事政治分析能力等却严重忽略;只对学生的镜头前表现加以重视,而忽略了日常即兴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造成学生培养和发展不够全面,严重影响了其与现实行业需求接轨的效率及质量。

所以,这对高校教师是一种挑战,因为知识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宽泛,老师能接触到的,学生同样能接触到,这就要求老师要在该领域钻研得更深入,视野更拓宽一些。

再有就是单一的重视“表演式主持”,虽然能迅速提升学生的外在气质,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现如今的媒体行业更需要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采编播+创(创新)”全面发展,所以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多面发展,即“感兴趣领域”+“播音主持”,齐头并进。这是内容与表现一种很好的结合方式,也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应对新媒体发展挑战的具体策略

(一)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和认知

基于平等专业水平考虑,传统教学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技能培训相差不多,要想真正能够应对当前新媒体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要打破固化教学思维,积极培养学生对于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和认知,提高其综合组织及临场应对能力。例如,积极组建校园新媒体项目,吸引学生参与到真实情境中进行锻炼,综合提升他们的采访、写作、编辑、后期剪辑技术和现场播报等能力,激发其思维创新和判断能力,综合挖掘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其应对新媒体发展的适应能力。

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山西传媒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会发一些学生的课堂电视作业作为共享,这就是很好的一种尝试,能让学生看到受众对节目的反馈,而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点评,同时也能看到其他网友对该节目的点评。只不过,目前在运营公众微信号上,需要一定人力物力的支撑;另外,微信公众号跟课堂内容的结合,既然是对网络和市场的试探,可以考虑在内容及形式上的一种“网感”体现。

(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综合执教水平

教师是决定教学成效的重要主导者,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必须要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术型教师和专业型教师互补。学术型教师有对理论的深入钻研,专业型教师有在一线工作的深厚经验,两相结合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全方位需求。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注意巧妙运用新媒体手段。首先,要求当前在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对播音主持者提出的新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媒体相关技术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最后,建立相关新媒体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当前应对新媒体教学的重要程度。

笔者尝试让学生在做广播互动节目训练时通过班级微信群参与同学的广播互动环节。据随机巡视,发现基本没有学生用手机做其他事情,而是纷纷参与到对同学节目话题的探讨中来,这种手法既做到了在课堂上高度还原电台节目互动环节,听众讨论的不确定性,也让在候播厅的学生能全身心关注同学的节目,从而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既让做节目的学生感受到了做广播互动节目时可能遇到的各种留言,懂得巧妙删选,也让其他参与节目的同学把手机上的新媒体工具变成了学习的工具。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综合造诣水平

新媒体发展,要求当代播音主持者要有比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和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要有针对性地发掘学生个体化差异,并展开因材施教。例如,对于性格和长相大方、声音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要引导其向新闻播音主持方向发展;而性格温柔,声音条件偏亲和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向主持生活服务类节目发展等。我们不需要把这些学生变成统一模具生产,而是尽量寻找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在做到播音主持基本课程覆盖教育的情况下,还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量身打造”,培养其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必须正视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创新教学思维,完善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回避新媒体、不畏惧新媒体,巧妙把新媒体资源变成学习的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真正为培养媒体和市场需要的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做出贡献。

[1]朱莹堃.河海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培养特点及新媒体时代发展策略[J].视听,2015(2):163-164.

[2]刘舒慧.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4):68-69.

猜你喜欢

专业信息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订阅信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展会信息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