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传播时代“把关人”的机遇与挑战

2017-03-28张婷婷

传播与版权 2017年6期
关键词:把关人传统媒体信息

张婷婷

网络传播时代“把关人”的机遇与挑战

张婷婷

在智能信息互联时代,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互联网发生融合之时,因为网络世界信息的海量性和低门槛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把关作用似乎有所减弱。那么网络中的“把关人”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在“把关人”遭遇冲击和挑战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对策等问题,都值得媒体人思考。

网络传播;把关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

[作者] 张婷婷,渤海大学。

从远古产生人类时期,在文字未出现之前,人们就运用各类符号或动作来传递信息,以便达到交流的目的。伴随文字的出现,人类交换信息的方式更为准确和简洁,从原始的印刻在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到纸张的发明,从印刷技术的不断推进到现在的传真、电邮、即时通讯设备的出现,人类传播技术朝着更快、更准确、更便捷的方向发展着。每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发明都带来了质的跨越,然而对于传播理论界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其在短短数十年间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年来“互联网+”理论的提出,真正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人类生活的便捷程度正在逐步加深。

然而有传播信息的渠道就会有把关的机构,言论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在有边界的范围内才能自由地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公开发布的言论都要受到某个阶层和利益团体的管控和监察。这就涉及传播学概念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理论简述

首先提出“把关人”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卢因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他们决定着什么可以传播和什么不可以传播、在什么时间传播以及以何种方式传播,他们个人的学识、观点、态度对于受传者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记者在采集新闻时,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着重收集资料并运用到其报道的新闻作品中以影响受众;编辑在编排版面时,可以通过对各个标题字体的大小、颜色的深浅以及将更重要的标题放在醒目的位置等编排手段,传达自身的观点和立场。在通过对各种新闻素材的取舍过程中,记者和编辑扮演了“把关人”的角色,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面前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一小部分。新闻选择从人们的无意识行为慢慢发展成为大众媒介组织的有意识操作,其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新闻素材的选择和传播。

二、网络“把关人”存在的意义

在探讨网络“把关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中,有以下这样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不需要或者已经不存在“把关人”。首先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使得把关难度大幅增加,降低了把关的可行性;其次也降低了把关的必要性,受众具有自主分辨好坏信息的能力,“把关人”似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依然存在,但是地位和作用被大幅削弱,同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重要性无法相提并论,网民成为网络传播主体,成为自己的“把关人”。被认同最多的一种观点认为,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也更加重要。网络上每天发布的信息量巨大并且质量相对低下,缺乏深刻性、权威性、可信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网络“把关人”存在的必要性,需要这些“把关人”来为自己过滤和筛选不良信息,还网络一片纯净的天空。

三、信息时代网络传播对“把关人”的挑战

我国于20世纪末将网络向社会大众开放,短短一二十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超乎了人们的预料。在网络发展初期,受众为从未接触过如此海量的信息而感到欢呼雀跃,然而欣喜过后便是焦虑:人们发现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他们就像是一个面对一块大蛋糕而不知从哪个地方开始吃的、显得手足无措的小朋友,不知该如何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理出头绪,因而更需要“把关人”。

“把关人”决定着信息最终是否流向读者,这在以线型传播模式为主导的传统媒体清晰可见。大量的新闻信息通过专业机构的层层把关和筛选,再通过特定常规的传播渠道流向受众。毫无争议,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垄断着信息发布权,在舆论传播中居于核心地位,这种垄断角色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公共色彩,它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1]

与传统的平面媒体如报纸、杂志等相比,依附于高科技产品的网络技术手段的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从事件发生的几分钟后就被快速传播到网络直播的出现,真正地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的无缝对接。智能手机的出现更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角,“自媒体”时代已然悄然来临。从最早的烽火,到八百里加急的羽毛信,再到后来的电报、电话、传真等方式,都无法同互联网相比。互联网能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播出去,将以前的线型模式转变成网状模式。传播机制的改变,改变了影响力的传播。

然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目前网络规范不健全等因素给国家对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把关”带来更多的难度和挑战。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言论自由,不被政治、职业、经济能力和文字、逻辑思维等内容的限制。因而,“把关人”能否还具有在网络传播环境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有效把控的能力,值得思考。

如近日发生的“罗一笑事件”,罗父在朋友圈中发布其女儿患有白血病需要筹钱的情况时,被网络推手利用进而在各种朋友圈中疯狂转发,每个转发其文章的微信号持有者从受传者转变成为传播者。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反转与解释之后,事件最终被查得水落石出,原来小女孩患有白血病是真,而罗父没钱为其治病是假,一时间网友又从同情弱者的态度转变为对其的口诛笔伐,网络再次掀起一番血雨腥风。在此事件中,显然每个人都拥有了把关的权利,网络把关人在整个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只有任事件不停地发酵和升温。

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和冲击,传统媒体也纷纷开通网络版。传统媒体的采写、编审都是在非常严格的、制度化的环境下进行的,通过记者和编辑等专业人员的层层把关后,才会将信息传递出去。但是,目前很多传统媒体网络版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将平面媒体的内容照搬到网上,并没有什么创新。网络媒介的出现给传统大众媒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把关人”理论也需要在新媒介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在信息时代,将压力化为动力,勇于面对挑战,使得处于网络环境中的大众媒介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

四、网络“把关人”该如何创建文明网络环境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要求进入互联网的用户进行登记,以便进行管理。于1997年颁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2000年颁布《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4年颁布《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等法律,大力打击整治违规违法网站。国家于2004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11年颁布《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正式宣布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更多的互联网法律公约,从政府层面上监管和控制不良网络信息对于网民的诱导。

其次,加强网民思想道德建设。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从一系列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为非常大的群体,以及全国一半以上的互联网普及率,因此国家要在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出努力。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受传者被动接受信息,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传播者,通过微博、美拍、微信等APP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或者转发各类渠道信息。个人在网络中由于具有“匿名性”的心理,很容易发表过激不当言论,或受到他人影响,不经过理性思考就转发某些未经证实的信息,从而导致流言四起。并且,网民通常只会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网络信息的海量很容易满足受众的需求。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把控。国家对网络信息的引导、规范和控制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通过防火墙,切断了国内网络与国际网络的部分连接,阻止了国内不良信息源的信息输出和国外不良信息源的信息输入。

最后,调整网络媒体采编和运营机制,传统媒体的采编播和运营机制值得新时期的网络媒体借鉴。比如,建立严格的采、编、审、播程序,确立网站发布的信息与其商业行为各自独立的地位及运营模式。切实提高网络媒体把关人的政治素养和精神文明建设,以便能够又准确又快速地识别各类有害不良信息,切忌传播非主流的、不符合当前社会价值观的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五、结语

首先,网络信息处理对于“把关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同传统媒体的采写编排不同,网络信息在编辑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制作网页,操作专业系统的能力。我国的网络信息处理人员大多是从计算机行业转行而来,并没有丰富的处理不良信息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这也为他们的“把关”素质埋下了隐患。

其次,在网络中对信息的绝对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家在对信息进行直接而又积极把关的同时,对信息自由的权利保护必然有所抑制。对信息的传媒组织把关可以使得传媒组织获得认可,国家的总体把关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综上所述,虽然网络传播环境对于网络信息的“把关”带来了数量上、质量上和技术上等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但是如果网络编辑人员能够提升自身素质、自律能力和职业水平,处理好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可以改善目前网络中存在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的现象,这一点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互联网网民都可以在一片纯净的网络环境中接收自己想要的信息。

[1]商建辉,刘俊冉.“把关人”在网络传媒环境下的地位变化[J].安徽文学,2011(10).

猜你喜欢

把关人传统媒体信息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订阅信息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展会信息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